.
.
操作规程汇编
质检部
(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徐 州 金 牌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二〇一六年
《饲料质量安全规》
.
目 录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原料操作规程 .............................................. 1 维生素A乙酸酯微粒 .......................................................... 3 维生素E粉 .................................................................. 7 维生素D3微粒 ............................................................... 10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 14 维生素B1(硝酸硫胺) ....................................................... 18 维生素B2(核黄素) ......................................................... 21 维生素B2(核黄素)流动性微粒-80% ......................................... 24 烟酸 ....................................................................... 27 烟酰胺 ..................................................................... 31 D-泛酸钙 ................................................................... 34 维生素B6 ................................................................... 38 叶酸 ....................................................................... 41 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 45 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C ......................................................... 48
.
.
2%D-生物素 ................................................................ 50 硫酸铜 ..................................................................... 54 硫酸亚铁 ................................................................... 57 硫酸锰 ..................................................................... 60 硫酸锌 ..................................................................... 63 碘化钾 ..................................................................... 66 碘酸钙 ..................................................................... 69 氯化钠 ..................................................................... 72 饲料级 1%亚硒酸钠 ......................................................... 75 饲料级 DL-蛋氨酸 ........................................................... 78 L-赖氨酸盐酸盐 ............................................................. 81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的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 84 牛磺酸 ..................................................................... 85 谷氨酸钠 ................................................................... 88 吡啶甲酸铬 ................................................................. 91 饲料级 富马酸 .............................................................. 96 柠檬酸 ..................................................................... 99 食品添加剂 乳酸 .......................................................... 101 甘露寡糖 .................................................................. 103
.
.
嗜酸乳杆菌 ................................................................ 106 活性干酵母(酿酒酵母) .................................................... 109 枯草芽孢杆菌 .............................................................. 112 地衣芽孢杆菌 .............................................................. 114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 ......................................................... 115
.
.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原料操作规程
1 维生素A乙酸酯微粒 2 维生素E粉 3 维生素D3微粒
4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维生素B1(硝酸硫胺)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2(核黄素)流动性微粒-80% 烟酸 烟酰胺 D-泛酸钙 维生素B6 叶酸
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C 2%d-生物素 硫酸铜 硫酸亚铁 硫酸锰 硫酸锌 碘化钾 氯化钠
.
22 饲料级 1%亚硒酸钠 23 饲料级 DL-蛋氨酸 24 L-赖氨酸盐酸盐
.
.
维生素A乙酸酯微粒
Vitamin A acetate beadlets
[质量标准依据] GB 7292-1999 分子式:C22H32O2
分子量:328.49(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技术要求 1.1 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状粉末。 1.2 项目和指标
项 目 粒度 含量(以C22H32O2计,占标90.0~120.0 示量的百分比),% 干燥失重,% ≤ 2.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2.1外观及粒度
称取样品50g,用肉眼观察颜色,再用孔径为0.84mm的分样筛测定。 2.2 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测定
维生素A的含量以每克样品中所含维生素A的国际单位表示。 2.2.1试剂和溶液
.
指 标 本品应100%通过0.84mm孔径的筛网(20目) 5.0 .
无水乙醇;
维生素A乙酸酯对照品; 碱性蛋白酶; 0.1%氨水溶液; 乙腈(色谱纯); 异丙醇(色谱纯); 重蒸馏水。 2.2.2仪器设备
超声波恒温水浴; 高速离心机; 高压液相色谱仪。 2.2.3测定方法
精确称取试样约0.2g(准确至0.0001g),置于2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200mg的碱性蛋白酶,0.1%氨水10ml;将容量瓶置于45℃超声波水浴中处理10min,加入100ml无水乙醇后猛烈振摇,然后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将混合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2.2.4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不锈钢色谱柱,长250mm,径4.6mm。 固定相:ODS-2.5μm
流动相:乙腈:异丙醇:水=1500:250:250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
.
检测波长:326nm 2.3.5.1计算和结果的表述 2.3.5.2计算公式
维生素A含量X1以质量分数(%)表示,计算
X1=msPAt100
mtAs式中:X1-----试样中维生素E含量(%);
ms-----标准品质量,单位为克(g); mt-----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P------维生素E标准品含量%; At------试样溶液中维生素E的峰面积; As------标准溶液中维生素E的峰面积。
2.3.5.3允许差
同一分析者对同一试样同时两次平行测定所得结果相对偏差不大于±1.5%。 2.3 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3.2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2%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
G1G2100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
.
维生素E粉
Vitamin E powder
[质量标准依据] GB/T7293-2006
化学名:DL-α-生育酚醋酸酯
分子量:472.75(按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1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粉末,易吸潮。 2技术指标
项目 干燥失重(%)≤ 粒度 含量(以C31H52O3的质量分数计)(%)≥ 3干燥失重 3.1测定步骤
取维生素E粉约1g~2g(精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量的称瓶中,打开称量瓶盖,于105℃干燥至恒量。 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1以质量分数%表示,计算:
指标 5.0 90%通过孔径为0.81mm分析筛 50.0 x1=m1m2100 m式中:X1——试样的干燥失重(%)
m1——干燥前的试样加称量瓶质量,单位为克(g) m2——干燥后的试样加称量瓶质量,单位为克(g)
.
.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4粒度 4.1测定步骤
称取维生素E粉适量,倾入分析筛中(孔径为0.84mm)中,振摇数分钟,取筛下物称量。
4..2计算和结果表示
粒度以筛下物X2的质量分数(%)表示,计算:
m1x2=100
m2
式中:X2--------粒度%
m1------筛下物质量,单位为克(g) 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5维生素E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5.1标准溶液制备
取维生素E标准品约0.1g,精确至0.0002g,置250ml棕色量瓶中,加色谱甲醇适量溶解,用色谱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5.2试样溶液制备
取维生素E粉约0.2g(约相当于维生素E粉0.1g,精确至0.0002g),置250ml棕色量瓶中,加色谱甲醇适量,置超声波水浴助溶30min,冷却至室温,用色谱甲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经0.45μm滤膜滤过,滤液作为试样溶液。 5.3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5.3.1 色谱条件
.
.
色谱柱:C18(长:150mm,径:4.5mm,粒度:4μm~5μm) 流动相:甲醇+水=98+2 流速:1.2ml/min 柱温:25℃+2℃ 检测波长:285nm 进样量:20μl 5.3.2测定步骤
取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得到色谱峰面积(Au,A1),用外标法计算。
5.2.2.1计算和结果的表述 5.2.2.2计算公式
维生素E含量X3以质量分数(%)表示,计算
X3=msPAt100
mtAs式中:X3-----试样中维生素E含量(%);
ms-----标准品质量,单位为克(g); mt-------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P-------维生素E标准品含量%;
At -------试样溶液中维生素E的峰面积; As -------标准溶液中维生素E的峰面积。
6允许差
同一分析者对同一试样同时两次平行测定所得结果相对偏差不大于±1.5%。
.
.
维生素D3微粒
Vitamin D3 beadlets
[质量标准依据] GB 9840-2006 1.性状
本品为米黄色至黄棕色微粒,具有流动性。 2 技术指标
项 目 维生素D3的含量(为标示量的)/(%) 试验筛200×50-0.85/0.5 颗粒度 试验筛200×50-0.425/0.28 干燥失重,% 3. 试验方法
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3.1外观及粒度
称取样品50g,用肉眼观察颜色,再用分样筛测定。 3.2 维生素D3含量测定(参照GB/T17818-1999) 2.2.1试剂和溶液
无水乙醚:无过氧化物; 乙醇;
正已烷:色谱纯; 1,4-二氧六环;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
*
指 标 90.0~120.0 100%通过孔径为0.85mm的试验筛 85%通过孔径为0.425mm的试验筛 ≤5.0 .
无水硫酸钠;
氢氧化钾溶液:500g/L;
抗坏血酸乙醇溶液5g/L:取0.5g抗坏血酸结晶纯品溶解于4ml温热的蒸馏水中,用乙醇稀释至100ml,临用前配制;
氯化钠溶液100g/L; 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10g/L; 氮气99.9%; 维生素D3标准溶液:
维生素D3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50.0mg维生素D3(胆钙化醇)USP结晶纯品,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正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4℃保存。该贮备液的浓度为每ml含1mg(40000IU)维生素D3。
维生素D3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上述维生素D3标准贮备液,用正已烷按1:100比例稀
释,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每ml含10μg(400IU)维生素D3。 2.2.2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适量(称准至0.0001g),置250ml皂化瓶中,加50-60ml抗坏血酸乙醇溶液,使试样完全分散、浸湿,加10ml氢氧化钾溶液 混合均匀,置于沸水浴上煮沸回流30min,不时振荡防止试样粘附在瓶壁上,皂化结束,分别用5ml乙醇、5ml水自冷凝管顶端冲洗其部,取出,冷却至约40℃。
定量转移全部皂化液于盛有100ml乙醚的500ml分液漏斗中(分液漏斗活塞涂以甘油淀粉润滑剂),用30~50蒸馏水分2~3次冲洗皂化瓶并入分液漏斗,加盖,放气,随后混合,激励振荡2min,静置分层。转移水相于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分次用100ml,60ml乙醚重复提取两次,弃去水相,合并三次乙醚相。用氯化钠溶液100ml洗涤一次,再用蒸馏水
.
.
每次100ml洗涤乙醚提取液至中性,初次水洗时轻轻旋摇,防止乳化。乙醚提取液通过无水硫酸钠脱水,转移到250 ml棕色量瓶中,加100mgBHT使之溶解,用乙醚定容至刻度,摇匀。以上操作均应在避光通风柜中进行。
从乙醚提取液中分取一定体积(依据样品标示量、称样量和提取液量确定分取量),置于旋转蒸发器烧瓶中,在部分真空,水浴温度50℃的条件下蒸发至干,或用氮气吹干。残渣用正已烷溶解,并稀释至每1ml含维生素D32~10μg(80~400IU),离心或通过0.45μm过滤膜过滤,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正相): 柱长:25cm、径4mm不锈钢柱。
固定相:硅胶Lichrosorb Si 60,粒度5μm。 流动相:正已烷+1,4-二氧六环(93+7),恒量流动。 流速:1ml/min;柱度:室温。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4nm。
按高效液相色谱仪说明书调整仪器操作参数和灵敏度(AUFS),向色谱柱注入相应的维生素D3标准工作液和试验溶液,得到色谱峰面积的响应值,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2.3 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3.2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GG2 X2%1100G.
.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
.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Vitamin K3 (menadione sodiμm bisμlfite)
[质量标准依据] GB7294-2006
分子式:C11H8O2·NaHSO3·3H2O
分子量:330.29(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灰黄褐色结晶性粉末。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以甲萘醌计),% ≥ 游离亚硫酸氢钠(NaHSO3)含量,% ≥ 2试验方法
2.1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含量测定*注 2.1.1试剂和溶液
三氯甲烷(氯仿); 无水乙醇;
碳酸钠溶液:取无水碳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到90ml;
标准溶液制备:称取甲萘醌对照品约0.05g(准确至0.00002g),置于250ml量瓶中,用氯仿溶解,并稀释解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样品溶液制备:称取样品1.3g(准确至0.0002g),置于250ml量瓶中用水溶解稀释至
.
指 标 50.0 5.0 .
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5ml于分液漏斗中,加氯仿40ml,碳酸钠溶液5ml,剧烈振摇30s,静置分层,分出的氯仿层通过预先用氯仿湿润的棉花过滤入250ml量瓶中,再用氯仿40ml迅速洗涤滤器,洗液并入量瓶中,水层用氯仿萃取二次,每次约20ml,萃取液过滤,并用氯仿20ml洗涤滤器,洗液和全部滤液并入量瓶中,用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1.2测定方法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250±1nm波长处平行测定吸收度,用2%氯仿的无水乙醇溶液作空白。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含量X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1%A2C1191.82A1C2
式中:A1——标准溶液的吸收度; A2——样品溶液的吸收度; C1——标准溶液的浓度,g/ml; C2——样品溶液的浓度,g/ml; 191.82——校正系数。 2.2亚硫酸氢钠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碘液:GB/T601-2002制备; 盐酸; 硫代硫酸钠;
.
.
可溶性淀粉;
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入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min,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0.1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162页配制与标定。
2.2.2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5g(准确至0.0002g),置于100ml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0ml于碘量瓶中,同时吸取水20ml于另一碘量瓶中(作空白),分别加碘液25ml,密塞,放置5min,分别加盐酸1ml,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剩余的碘,用淀粉指示液3ml作指示剂。 2.2.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亚硫酸氢钠含量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V0——空白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体积,ml;
V——样品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体积,ml; F——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浓度校正系数;
0.005203——滴定度(每1ml的0.1mol/L碘液相当于0.005203g的NaHSO3);
G——样品重,g。
X2(%)(V0V)F0.0052031001G5.
.
.
.
维生素B1(硝酸硫胺)
Vitamin B1(thiamine mononitrate)
[质量标准依据] GB/T7296-2008 分子式:C12H17N5O4S
分子量:327.36(按2001年国际原子量) 1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的特臭。 1.2技术要求
项 目 含量(以C12H17N5O4S计), % 酸度,pH 干燥失重,% ≤ 2试验方法
2.1硝酸硫胺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盐酸;
硅钨酸:10%溶液;
盐酸:取盐酸5ml,加水稀释至100ml; 丙酮 2.1.2测定方法
.
指 标 98.0~101.0 6.0~7.5 1.0 称取样品0.1g(准确至0.0002g),加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2ml,煮沸,立即滴加硅
.
钨酸溶液10ml ,继续煮沸2min,用在80℃干燥至恒重的4垂熔坩埚滤过,沉淀先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洗涤2次,每次10 ml,再用水10ml洗涤1次,最后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5ml,沉淀物在80℃干燥至恒重。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硝酸硫胺含量X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G1——干燥后沉淀重量,g;
G——样品重量,g;
X2——样品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
0.1882——硝酸硫胺硅钨酸盐换算成硝酸硫胺系数。 2.1.4允许差
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绝对值之差,不大于0.5%。 2.2酸度的测定
称取样品0.5g (准确至0.01g) 置于50ml烧杯中,加水25ml使溶解,用酸度计测其pH值为6.0-7.5。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2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1(%)G10.1882100G(1X2)#
.
.
X2%G1G2100G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
.
维生素B2(核黄素)
Vitamin B2(riboflavin)
[质量标准依据] GB/T7297-2006 分子式:C17H20N4O6
分子量:376.37(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橙色性粉末,微臭。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规格 96% 含量(以C17H20N4O6干燥品计),% 98% t比旋度[]D 指标 96~102 98~102 -115° ~ -135° ≤1.5% 干燥失重% 2.试验方法 2.1鉴别
(2)按含量测定制备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267±1nm,375±1nm与444±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吸收度375nm与吸收度267nm的比值应为0.31~0.33; 吸收度444nm与吸收度267nm的比值应为0.36~0.39。 2.2维生素B2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
.
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mL; 冰乙酸; 乙酸钠:1.4%溶液 2.2.2测定方法
避光操作,称取样品约0.065g,(准确至0.0002g),置5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5ml水,使样品完全湿润,加5ml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全部溶解,立即加入100ml水和2.5 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酸钠溶液1.8ml,并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乙酸钠溶液1.8ml,于10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作为空白对照液于1cm比色皿,用分光光度计于444±1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2.2.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维生素B2含量X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A——样品在444±1nm波长处的吸收度;
E1cm; 323——维生素B2在444±1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 )
1%X1(%)A100323LC L——光路长度,1cm;
C——100ml溶液中样品的克数。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约0.5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放置105℃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有硅胶干燥剂的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称重。
.
.
2.5.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X2(%)G1G2100G.
.
维生素B2(核黄素)流动性微粒-80%
Feed additive-Riboflavin flowing particle
[质量标准依据] GB/T18632-2002 1要求 1.1性状
黄色至棕黄色高流动性、无静电的均匀微粒。本品味微苦,易吸潮,溶液易变质,在碱溶液中或遇光变质更快。
1.2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2流动性微粒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项 目 标示量 含量(以C17H20N4O6计,占标示量的百分比),% 指 标 含维生素B2为80% 97.0~105.0 最少90%通过0.28mm标粒度 准筛 干燥失重,% 2试验方法
2.1维生素B2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1.1方法提要
将试样制备成试验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B2的含量。 2.1.2试剂、试液
甲醇;
.
≤3.0 .
冰乙酸溶液:0.25%;
维生素B2标准品:纯度为大于99.5%;
标准溶液的制备(避光操作):称取经105℃干燥2h的维生素B2标准品40mg(精确至0.0001g)于100ml烧杯中,加5ml冰乙酸和75ml水,缓缓加热至完全溶解,加50ml水稀释,放冷,移入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15ml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流动相(2.1.3.2)定容,摇匀。该溶液浓度为24μg/ml。4℃冰箱中保存,可在一个月使用。 2.1.3操作步骤
2.1.3.1试验溶液的制备(避光操作)
称取试样50mg(精确至0.0001g)于100ml烧杯中,加5ml冰乙酸和90ml水,缓缓加热至完全溶解,加50ml水稀释,放冷,移入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15ml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流动相(2.1.3.2)定容,摇匀。
2.1.3.2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径4.6mm,柱长250mm,填料为C18,粒度为5μm的不锈钢柱。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9nm。 流动相:甲醇:冰乙酸溶液(0.25%)=28:72。 流量:约1.0ml/min; 进样量:20μl。 2.1.3.3测定
取标准溶液与试验溶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分别进样20μl,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B2的含量。
.
.
2.2粒度的测定 2.2.1操作步骤
称取试样20g于已迭放孔径为0.28mm的标准筛,振动标准筛5min,收取并称量通过孔径为0.28mm标准筛的试样质量。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试样粒度(X2)按下式计算:
xm1100 2m式中:m1――通过孔径为0.28mm标准筛的试样质量,g;
m――试样质量,g。
计算结果表示至整数位。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重量百分数表示的干燥失重(X3)按下式计算: X3(%)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G1G2100G.
.
烟酸
Nicotin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GB7300-2006
分子式:C6H5NO2
分子量:123.11(按200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无臭或有微臭,味微酸,水溶液呈酸性反应。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氯化物(以Cl计),% 硫酸盐(以SO4计),% 干燥失重,% 含量(以C6H5NO2干燥品计),% 2.试验方法 2.1鉴别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国药典》2005版第二部 附录IV)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237nm波长处的吸收度与262nm波长处的吸收度的比值应为0.35~0.39。 2.2氯化物的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硝酸:取硝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
.
指 标 ≤0.02 ≤0.02 ≤0.5 99.0~100.5 .
硝酸银:0.1mol/L的溶液。贮于棕色瓶中;
标准氯化钠溶液: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0.165g(准确至0.0002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使用时将此贮备液稀释10倍(1ml含0.01mgCl)。 2.2.2测定方法
取本品0.25g(准确至0.01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30~40ml使溶解,加硝酸溶液1ml,0.1mol/L硝酸银溶液1ml,加水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ml用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颜色不得更浓。 2.3硫酸盐的测定 2.3.1试剂和溶液
氯化钡:25%溶液;
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 硫酸钾;
标准硫酸钾溶液: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钾0.181g(准确至0.0002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1ml含0.1mgSO4)。 2.3.2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1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热水溶解使成4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加稀盐酸2ml,摇匀,加25%氯化钡溶液氯化钡5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放置10min。如发生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ml用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颜色不得更浓。 2.4烟酸含量测定 2.4.1试剂和溶液
.
.
酚酞:1%乙醇溶液;
氢氧化钠:10%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取盐酸5ml,加水稀释至100ml;按《中华人民国药典》
2005版一部制备和标定。 2.4.2测定方法
取本品约 0.3克(准确至0.0002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2.4.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烟酸含量X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V——样品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F——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校正系数;
0.01231——滴定度(每1ml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0.01231g的C6H5NO2);
G——样品重量,g;
2.5干燥失重的测定 2.5.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1h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 2.5.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2(%)G1G2100GX1(%)VF0.01231100G.
.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
.
烟酰胺
Nicotinamide
[质量标准依据]:GB7301-2002 分子式:C6H6N2O
分子量:122.13(按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白色颗粒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苦。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6H6N2O干燥品计),% 水 分 2.试验方法 2.1烟酰胺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冰乙酸; 乙酸酐;
结晶紫:0.5%冰乙酸溶液;
高氯酸标准液:0.1mol/L。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F之规定配制、标定和贮藏。 2.1.2测定方法
.
指 标 ≥99.0 ≤0.1 .
称取样品0.09g~0.11g(准确至0.0001g),加冰乙酸20ml溶解后,加乙酸酐5ml与结晶紫指示液滴,用0.1mol/L高氯酸标准液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烟酰胺含量X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V——样品溶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溶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F——高氯酸标准溶液浓度校正系数;
0.01221——滴定度(每1ml0.1mol/L高氯酸标准溶液相当于0.01221g的C6H6N2O);
G——样品重量,g。
2.2水分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碘; 无水甲醇; 吡啶;
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滴定度F相当于2.000mg水; 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的制备和标定按GB/T606规定执行。 2.2.2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精密度0.0001g。 2.2.3测定步骤:
X1(%)(V-v0)F0.01221G100.
.
加30ml甲醇到滴定杯中,先用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进行空白滴定,然后称取2.5g~4g(准确至0.0001g)试样到该滴定杯中,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进行测定。 2.2.4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试样水分X(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计算
式中:
V1——试样所消耗的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所消耗的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的体积,ml; F2——卡尔.费休氏滴定溶液的滴定度,ml; m——试样的质量,mg;
计算结果至少小数点后两位,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值之差不超过0.01%。
(V1V2)F2X2(%)100m.
.
D-泛酸钙
Dextro calciμm pantothenate
[质量标准依据]:GB/T7299-2006
分子式:C18H32CaN2O10
分子量:476.54 (按2001年国际原子相对质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 1.2项目与指标
项 目 钙含量(Ca),% 氮含量(N),% 干燥失重,% 2.试验方法 2.1鉴别 2.1.1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取氢氧化钠4.3g,加水溶解成100ml; 硫酸铜:取硫酸铜12.5g,加水溶解成100ml; 酚酞:1%(g/ml)乙醇溶液; 盐酸溶液:1mol/L溶液 三氯化铁:9%(g/ml)溶液;
草酸铵:取草酸铵3.5g,加水溶解成100ml;
.
指 标 8.2~8.6 5.7~6.0 ≤5.0 .
冰乙酸; 盐酸。 2.1.2方法
2.1.2.1称取样品约50mg,加氢氧化钠溶液5ml,振摇,加硫酸铜溶液2滴, 即显蓝紫色。 2.1.2.2称取样品约50mg,加氢氧化钠溶液5ml,振摇,煮沸1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1滴,加1mol/L盐酸液至溶液退色,再多加0.5ml盐酸溶液,加三氯化铁溶液2滴,即显鲜明的黄色。
2.1.2.3本品的水溶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称取样品0.5g,加水5ml溶解,加草酸铵溶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分离,所得沉淀不溶于冰乙酸,但溶于盐酸。 2.2钙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钙紫红素指示剂:按照《中华人民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 附录XV指示液和指示剂配制。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0.05mol/L。按GB/T601的规定配制与标定。 2.2.2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02g),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溶解后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与钙紫红素指示剂约0.1g,用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自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 2.2.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钙含量X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数值以%计)按下式计算:
X1(%) VF40.08 100M(1X3)1000.
.
式中:V——样品消耗0.05mol/L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体积,ml; F——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的浓度校正系数; M——样品重,g;
X3——样品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
40.08——钙的摩尔质量,M(Ca)=40.08,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一位。 2.3氮含量测定* 2.3.1试剂和溶液
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
硫酸铜:粉末; 硫酸;
氢氧化钠:40%(g/ml)溶液; 硼酸:2%(g/ml)溶液;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0.1%(g/ml)乙醇溶液,溴甲酚绿0.5%(g/ml)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阴凉处保存期三个月以。 2.3.2测定方法 2.3.2.1样品消化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02g),无损失地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粉末0.9g,无水硫酸钾(或硫酸钠)15g,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硫酸25ml与玻璃珠数粒,在消煮炉上小心加热,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再加强火力(360~410℃),直至溶液澄清后,再加热至少2h。
.
.
2.3.2.2氨的蒸馏
将2.3.2.1中的试样消煮液冷却,加蒸馏水20ml,转入100ml容量瓶,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试样分解液。取20ml20%硼酸溶液,加混合指示剂2滴,使半微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此溶液。蒸馏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的水中应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且保持此液为橙红色,否则补加硫酸。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40%氢氧化钠溶液,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且在入口处加水封好,防止漏气,蒸馏4min,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洗涤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吸收液。 2.3.2.3滴定
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为终点。2.3.2.4空白测定
称取蔗糖0.1g,代替试样,按2.3.2进行空白测定,消耗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3ml。 2.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氮含量X2(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V——样品溶液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V0——空白溶液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N——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X2%(VV0)N0.0140GVV100蒸总(1X3).
.
G——样品重,g;
V蒸——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
V蒸——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X3——样品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 0.0140——氮的毫克当量数。 2.4干燥失重的测定 2.4.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Ø50×30mm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4.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3(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作为抽检项目,常规检查可以不检测此项,但更换从未用过的生产厂家时应检测此项
X3(%)(G1G2)100G维生素B6
Vitamin B6
[质量标准依据]:GB7298-2006 分子式:C8H11NO3·HCl
分子量:205.64(按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
.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苦,遇光渐变质。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8H11NO3·HCl干燥品计),% 酸度,pH 干燥失重,% 2.试验方法
2.1维生素B6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冰乙酸;
乙酸汞:取乙酸汞5g,研细,加温热的冰乙酸使溶解成100ml; 结晶紫:0.5%冰乙酸溶液;
高氯酸标准液:0.1mol/L。按GB/T601规定配制、标定和贮藏。 2.1.2测定方法
称取干燥至恒量的样品0.15g(准确至0.0002g),加冰乙酸20ml与乙酸汞溶液5ml, 温热溶解后,放冷,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标准液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维生素B6含量X1(以干燥品计,以质量分数表示,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
指 标 98.0~101.0 2.4 ~3.0 ≤0.5 x1(%)(VV0)F0.02056100M.
式中:V——样品溶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O——空白试验消耗高氯酸标准液的体积,ml; F——高氯酸标准液浓度校正系数;
0.02056——滴定度(每1ml的0.1mol/L高氯酸标准液相当于0.02056g的 C8H11NO3·HCl);
M——样品质重,g。 2.2酸度的测定
称取样品2.50g(准确至0.01g)加水50ml使溶解,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2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M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样品质重,g。
x2(%)M1M2100M.
.
叶酸
Fol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 GB/T7302-2008 分子式:C19H19N7O6
分子量:441.40(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在氢氧化碱或碳酸盐的稀溶液中溶解。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19H19N7O6计),% 干燥失重,% 炽灼残渣,% 2.试验方法 2.1叶酸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 ml;
锌粉;
亚硝酸钠溶液:0.1%; 氨基磺酸铵溶液:0.5%;
.
指 标 95.0~102.0 ≤8.5 ≤0.5 .
二盐酸萘基乙二胺溶液:0.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叶酸对照品(同时测定水分)0.08g(准确至0.00002g),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另一100ml容量瓶中,加盐酸溶液2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约含叶酸对照品16μg。
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法制备,即得。 2.2.2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60ml,分别置具塞锥形瓶中,各加锌粉0.5g(可稍过量),连续振摇20min,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各精密吸取续滤液2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各依次加水3ml、盐酸溶液1ml与亚硝酸钠溶液1ml,混匀,放置2min,各加氨基磺酸铵溶液1ml,混匀,放置10min,各加二盐酸萘基乙二胺溶液1ml,混匀,放置10min,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另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各20ml,分别置100ml量瓶中,各加盐酸溶液2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各精密吸取2ml,分别置10ml量瓶中,自“依次加水3ml”起,依法操作;
另取水2ml置10ml量瓶中,自“依次加水3ml”起,依法操作,作为空白,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以1cm的比色皿在550±1nm的波长处测定上述两组溶液的吸收度。 2.2.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叶酸含量X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1(%)(A2(A1-A3)G2(11010A)4G(1X12)100X2).
.
式中:A1——用锌粉还原的对照品溶液吸收度;
A2——用锌粉还原的样品溶液吸收度; A3——未用锌粉还原的对照品溶液吸收度; A4——未用锌粉还原的样品溶液吸收度; G1——对照品重量,g; G2——样品重量,g;
X2ˊ——对照品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 ; X2——样品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0~105℃真空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0~105℃真空干燥箱中,压力不超过0.7kPa(约相当于5mmHg),真空干燥3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2.5.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样品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X2(%)G1G2100G.
.
.
.
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Vitamin B12 powder (cyanocobalamin cobione)
[质量标准依据]:GB/T9841-2006 分子式:C63H88CoN14O14P
分子量:1355.38(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浅红色至棕色细微粉末,具有吸湿性。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63H88CoN14O14P计),标示量的% 以玉米淀粉为稀释剂 ≤ 干燥失重,% 以碳酸钙为稀释剂 ≤ 5.0 本品应全部通过孔径为粒 度 0.25mm的筛网 2.试验方法 2.1鉴别试验
注意:以下操作过程需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样品测定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以1cm比色皿在300~600nm波长围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光谱,应在361±1nm、550±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2.2维生素B12含量测定
.
指 标 90~130 12.0 .
2.2.1试剂和材料
25%乙醇;
流动相:3%正磷酸水溶液240ml与乙腈760ml混合,超声脱气; 维生素B12标准溶液:
(a)维生素B12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维生素B12纯品(符合USP),溶解于100ml25%乙醇溶液中,并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该标准贮备溶液每1ml含维生素B121mg。 (b)维生素B12标准工作溶液:准确吸取上述维生素B12标准贮备溶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该标准工作溶液每1ml维生素B1220μg。 2.2.2色谱条件
色谱柱:μ-Bondpak NH2,粒度5μm,3.9mm×300mm。 柱温:30℃。
流动相:3%正磷酸水溶液240ml与乙腈760ml混合,超声脱气。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361nm。 2.2.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g(精确至0.0001g)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约60ml去离子水,在超声波水浴中超声提取10min,取出用去离子水定容过滤。精密吸取10.00ml溶液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离心,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分别将维生素B12标准工作溶液与上述样品溶液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2.3干燥失重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
.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2(%)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G1G2100G.
.
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C
Feed additive Vitaminc(ascorb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 GB7303-2006 分子式:C6H8O6
分子量:176.13(按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6H8O6计) ,% ≥ 3试验方法 3.1鉴别 3.1.1试剂和溶液
硝酸银:0.1mol/L溶液。称取硝酸银1.7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2,6-二氯靛酚钠:1g/L溶液。 3.1.2方法
3.1.2.1称取样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取溶液5ml,加硝酸银溶液0.5ml,即发生银的黑色沉淀。
3.1.2.2称取样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取溶液5ml,加2,6-二氯靛酚钠溶液1滴至3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4维生素C含量测定:
指 标 99.0~101.0 .
.
4.1试剂和溶液
冰乙酸:6%溶液。取冰乙酸6ml,加水稀释至100ml;
淀粉指示液(5g/L):取0.5g可溶性淀粉到200ml烧杯中,加水5ml湿润,加95ml沸水搅拌,煮沸冷却备用(现用现配)。
碘标准溶液:0.1mol/L。按GB/T 601配制和标定。 4.2测定方法
称取本品0.2g(准确至0.0002g),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冰乙酸溶液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30秒不褪。 5结果计算:
维生素C(C6H8O6)含量X1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X1%VF0.008806100%
G1式中:V-为样品消耗碘滴标准液的体积,ml; F-碘滴定液浓度的校正系数;
0.008806―滴定度(1ml的0.1mol/L碘标准液相当于0.008806的C6H8O6)
G-样品重,g。 5.1允许差
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绝对值之差,不大于0.5%。
.
.
2%d-生物素
[质量标准依据]: GB/T23180-2008 分子式:C10H16N2O3S
分子量:244.31 1技术要求
1.1.1外观:白色至类白色流动性粉末。
1.1.2粒度:通过孔径为150μm(100目)的分析筛,筛上物≤10.0%。 1.1.3含量:≥2.0%。 1.1.4干燥失重:≤12.0%。 2试验方法 2.1生物素含量测定 2.1.1应用试剂
2.1.1.1流动相:0.05%三氟醋酸(用5mol/L的NaOH调节到pH=2.5)+乙腈=75+25。 2.1.1.2对照品溶液:精确称取10mg(准确至0.01mg)生物素对照品,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每毫升含有生物素0.2mg。
2.1.1.3样品溶液:精确称取100mg(准确至0.1mg)样品,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约40ml流动相溶液,在超声波水浴中处理10min,用流动相定容。取上层清液通过0.45μm的滤膜,作为样品溶液。 2.1.2应用仪器
2.1.2.1十万分之一的天平
2.1.2.2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 2.1.2.3色谱条件
.
.
a、高效液相色谱仪;
b、分析柱:不锈钢柱250mm×4mm;Lichrospher RP-18;5μm;
c、流动相:0.05%三氟醋酸(用5mol/L的NaOH调节到pH=2.5)+乙腈=75+25; d、流速:约1.0ml/min; e、检测波长:210nm; f、进样量:20μl。 2.1.3测定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与试样溶液各20μl,依次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进行计算。 2.1.4计算
A样×M对照×C对照
X(%)=
A对照×M样
式中:X----d-生物素的百分含量,%;
A样----试样溶液中生物素的峰面积; M对照----对照品的质量,g; C对照----对照品的含量,%;
A对照----对照品溶液中生物素的峰面积; M样----试样的质量,g。
2.2干燥失重测定 5.2.1测定步骤
取样品约1g(精确至0.0002g),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放置于电热恒温箱中,保持105-110℃干燥至恒重。
.
.
2.2.2计算
W1-W2
X(%)= W1-W0
式中:W1----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瓶的质量,g;
W2----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的质量,g; W----称量瓶的质量,g。
2.3粒度
取供试品100g于干燥、清洁的100目筛上,左右往返轻轻摇动,直至无试样通过筛为止,称取100目的筛上物,并计算其百分含量。
2.4附:生物素含量的测定(GB/T17778-1999)——适用于不包囊型,如日本住友产 2.4.1试剂和溶液(未特殊注明均指分析纯)
无水乙醇;
硫酸无水乙醇溶液:量取2ml硫酸和98ml无水乙醇,混匀;
p-二甲氨基肉桂醛无水乙醇溶液(2g/L):称取0.2gp-二甲氨基肉桂醛溶于无水乙醇,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混匀;
d-生物素标准溶液:
(1)d-生物素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d-生物素溶解于无水乙醇,定量转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1.00ml含d-生物素1.00mg。
(2)d-生物素标准工作溶液:准确量取d-生物素标准贮备溶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1.00ml含d-生物素10.00μg。 2.4.2测定方法 2.4.2.1提取
.
.
称取试样约1g(精确至0.0001g),置于磨口平底烧瓶中,加入30ml无水乙醇,置水浴中煮沸回流45min,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过滤,弃去开始的20ml,余下的作为试样提取液。 2.4.2.2试样测定
精确吸取2.4.2.1试样提取液2.00ml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硫酸无水乙醇溶液1.0ml和p-二甲氨基肉桂醛无水乙醇溶液2ml,摇匀,室温下放置1h,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无水乙醇替代样液,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作参比液。用1.0cm比色皿在53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d-生物素的含量。 2.4.2.3工作曲线的绘制
精确吸取d-生物素标准工作溶液2.00,5.00,10.00,15.00,20.00于25ml容量瓶中,以下步骤按2.4.2.2中“加入硫酸无水乙醇溶液1.0ml……”的操作进行,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4..3测定结果的计算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Xmv
mv1201式中:X----每千克试样d-生物素的含量,mg;
m1----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时所取试样提取液中d-生物素的质量,μg;
v2----试样提取液总体积,ml; m0----试样质量,g;
v1----试样测定时吸取试样提取液体积,ml。
.
.
硫酸铜
Cupric sμlphate
[质量标准依据]:HG2932-1999 分子式:CuSO4·5H2O
分子量:249.68(按1995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浅蓝色结晶颗粒。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硫酸铜(CuSO4·5H2O)含量,% ≥ 硫酸铜(以Cu计)含量,% ≥ 水不溶物含量 ≤ 砷含量 ≤ 铅含量 ≤ 细度,%(通过w=800μm试验筛) ≥ 注:未经预处理的产品细度可不做要求 2.1鉴别试验 2.1.1铜离子的鉴别
称取0.5g试样,加20ml水溶解。取10ml此溶液,加0.5ml新配制的100 g/L亚铁氰化钾溶液,振摇,生成红棕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酸。 2.1.2硫酸根离子的鉴别
.
指 标 98.5 25.06 0.2 0.0004 0.001 95 .
取上述5ml试液溶液,置于白色瓷板上,加50 g/L氯化钡溶液,即有白色沉淀生成,在盐酸和硝酸中不溶。 2.2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2.2.1方法提要
试样用水溶解,在微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等量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滴定析出的碘。从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的体积,计算试样中硫酸铜的含量。 2.2.2试剂和溶液
试剂和溶液 碘化钾; 冰乙酸;
淀粉指示液:5g/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2.3测定方法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100ml水溶解,加入4ml冰乙酸及2g碘化钾,摇匀后,于暗处放置10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现淡黄色,加3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2.2.4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硫酸铜(CuSO4·5H2O)含量(X1)按下式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硫酸铜(以Cu计)含量(X2)按下式计算:
0.2497cv24.97cv(%)=100x1mm.
.
0.06355cv6.355cv(%)=100x2mm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2497——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1.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五水硫酸铜的质量。
0.06355——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1.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铜的质量。 2.3细度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50g试样,称准至0.1g,置于试验筛中进行筛分,称量通过试验筛试样的质量,称准至0.1g。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通过试验筛试样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 100G
式中:m——试验筛下物质量,g; G——试样质量,g。
.
.
硫酸亚铁
Ferrous sμlfate
[质量标准依据]:HG2935-2006 分子式:FeSO4·H2O
分子量:169.93(按2001年国际原子量) 分子式:FeSO4·7H2O
分子量:278.01(按2001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一水硫酸亚铁为灰白色粉末;七水硫酸亚铁为蓝绿色结晶。 1.2项目和指标
指 标 项 目 一水硫酸亚铁(FeSO4·H2O) 硫酸亚铁含量,% ≥ 铁(Fe)含量% ≥ 通过w=180μm试验筛 细度,% ≥ 通过w=800μm试验筛 2.试验方法 2.1鉴别试验
2.1.1硫酸根离子的鉴别
取少许试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50g/L),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盐
.
七水硫酸亚铁 (FeSO4·7H2O) 98.0 19.7 - 95 91.4 30.0 95 - .
酸及硝酸。
2.1.2亚铁离子的鉴别
取少许试样,加水溶解,滴加铁氰化钾溶液(100g/L),生成深蓝色沉淀。 2.2硫酸亚铁和铁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稀硫酸 2.2.2测定方法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与新沸过的冷水各15ml溶解后,立即用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溶液显持续的粉红色。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27.80mg的FeSO4·7H2O。) 2.2.3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2.2.3.1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2870——每毫摩尔硫酸亚铁(FeSO4·7H2O)之克数。
2.2.3.2硫酸亚铁(以Fe计)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0.02870cv28.70cv100mm0.05585cv5.585cv100mm.
.
v——滴定所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05585——每毫摩尔铁(Fe)之克数。
.
.
硫酸锰
Feek grade manganese sμlphate
[质量标准依据]:HB2936-1999 分子式:MnSO4·H2O
分子量:169.01(按1995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
本品为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的结晶性粉末。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硫酸锰含量,% ≥ 锰(Mn)含量,% ≥ 细度,通过w=2.50μm试验筛,% ≥ 2.试验方法 2.1硫酸锰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盐酸羟胺; 氟化铵;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铬黑T指示剂:0.5%(m/v)溶液;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0.05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157页制
指 标 98.0 31.8 95 备和标定。
.
.
2.1.2测定方法
称取0.3g试样,称准至0.0002g,置于250ml三角烧瓶中,加150ml水溶解试样,再加0.5g盐酸羟胺,溶解后,加3g氟化铵掩蔽剂,加热至63~65℃,马上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摇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保证滴定时温度为60℃),近终点时,加入3~4滴铬黑T 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转变为蓝色。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硫酸锌(MnSO4·H2O)含量(X1)按下式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锌(Mn)含量(X2)按下式计算:
式中: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试样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1690——每毫摩尔硫酸锰(MnSO4·H2O)之克数; 0.05494——每毫摩尔锰(Mn)之克数。
2.2细度的测定 2.2.1测定方法
称取50g试样,称准至0.1g,置于试验筛中进行筛分,称量通过试验筛试样的质量,称准至0.1g。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0.1690cV(%)=100x1m0.05494cV(%)=100x2m.
.
通过试验筛试样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 100G
式中:m——试验筛下物质量,g; G——试样质量,g。
.
.
硫酸锌
Zinc sμlphate
[质量标准依据] HG2934-2000 分子式:ZnSO4·H2O
分子量:179.47(按1997年国际原子量) 分子式:ZnSO4·7H2O
分子量:287.56(按1997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一水硫酸锌为白色粉末,七水硫酸锌为无色结晶。 1.2项目和指标
指 标 项 目 硫酸锌(ZnSO4·H2O) 硫酸锌含量,% ≥ 锌(Zn)含量,% ≥ 通过w=250μm试验筛, ≥ 细度,% 通过w=800μm试验筛, ≥ 2.试验方法 2.1硫酸锌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
.
硫酸锌(ZnSO4·7H2O) 97.3 22.0 - 95 94.7 34.5 95 - .
铬黑T指示剂; 2.1.2测定方法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水30ml溶解后,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10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自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每1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4.38mg的ZnSO4·7H2O。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2.1.3.1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2875——每毫摩尔硫酸锌(ZnSO4·7H2O)之克数。
2.1.3.2一水硫酸锌(ZnSO4·H2O)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1790——每毫摩尔硫酸锌(ZnSO4·H2O)之克数。
2.1.3.3硫酸锌(以Zn计)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0.2875cv28.75cv100mm0.1790cv17.90cv100mm0.06537cv6.537cv100mm.
.
式中: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06537——每毫摩尔锌(Zn)之克数。
.
.
碘化钾
Potassiμm iodide
[质量标准依据] HG2939-2001 分子式:KI
分子量:166.00(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 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碘化钾(KI)(以干基计) % 碘化钾(以I计)(以干基计) % 澄清度试验 水分 % 细度(通过W=800μm试验筛) % 2. 试验方法
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溶液为水溶液,仪器设备为一般实验室仪器设备。 2.1鉴别
(1)碘离子试验 称取0.5g试样,称准至0.01g,置于50ml烧杯中,用5ml水溶解,加入1%(m/V)淀粉溶液1ml,产生蓝紫色。 2.2外观及细度
.
指 标 ≥98.0 ≥74.9 澄清 ≤1.0 ≥95 .
称取样品50g,用肉眼观察颜色,再用规定筛测定。 2.3 碘化钾含量测定 2.3.1试剂和溶液
冰乙酸:1+16溶液; 曙红钠:0.5%(m/V)乙醇溶液;
硝酸银标准溶液:0. 1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162页制备和标定)。 2.3.2测定方法
称取0.25g预先在105℃烘至恒重的试样,称准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用50ml水溶解,加5ml冰乙酸(1+16)及3滴曙红钠(0.5%),用0. 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避光滴定至溶液呈肉红色,即为终点。 2.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碘化钾(KI)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V0.166016.60CV 100mm碘化钾(以I计)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V0.01271.27CV100 mm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1660——每毫摩尔碘化钾的克数; 0.0127——每毫摩尔碘的克数。 2.4 水分的测定 2.4.1 测定方法
.
.
称取样品2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0~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0~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4.2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2(%)
式中:G1——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2.5 澄清度试验
称取1g试样,称准至0.01g,加10ml水溶解后立即观察,溶液应澄清。
G1G2100G.
.
碘酸钙
质量标准依据:HG2418-1993 分子式:Ca(IO3)2.H2O
分子量:407.90(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1.2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主含量(以Ca(IO3)2计),% ≥ (以I计) %, ≥ 氯酸盐 酸溶试验 细度(过180um试验筛),% ≥ 2试验方法 2.1主含量的测定 2.1.1试剂和材料
高氯酸; 碘化钾;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约为0.1mol/L; 可溶性淀粉溶液:10g/L。 2.1.2分析步骤
称取约0.6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10ml高氯酸及水10ml,
.
指 标 95.0 61.8 合格 澄清 95 .
微热溶解试样,冷却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50ml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ml高氯酸,3g碘化钾,盖住瓶口,稍一旋转,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2.1.3分析结果的表述:
主含量[以Ca(IO3)2计]质量百分数(X1)按式(1)计算:
主含量(以I计)质量百分数按式(2)计算: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硫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Vo-滴定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m-试料质量,g;
0.03249-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2S2O3)=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碘酸钙[Ca(IO3)]的质量。
0.02115-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2S2O3)=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碘(I)的质量。 2.2氯酸盐检验
0.02115(Vv0)C100(2)x250m2500.03249(Vv0)C100(1)x150m250.
.
称取1.0±0.1g试样,放入白色瓷皿中,加入2ml硫酸,放置10min,应无氯气味产生。 2.3酸溶试验
称取1.0±0.1g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溶液(1+11)于水浴上加热溶解,此溶液应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清液。 2.4细度的测定 2.4.1分析方法
称取50.0±0.1g试样,放入试验筛中,装上筛盖和筛底进行筛分,收集落入筛底的筛下物,称量筛下物的质量,精确至0.1g。 2.4.2分析结果的表述
通过试验筛的试料质量百分含量(X3)按(3)计算:
x 3 = m1/m×100 ………………………(3) 式中:m1-筛下物的质量,g; m-试料质量,g。
.
.
氯化钠
[质量标准依据]:GB/T23880-2009 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1.技术要求 1.1 性状:
本品为白色、无可见外来异物、味咸,无苦涩味、无异味。 1.2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氯化钠(以NaCl计),% ≥ 水分,% ≤ 粒度(通过0.71mm试验筛),% ≥ 2试验方法 2.1 含量测定 2.1.1 仪器及用具
电子天平(感量0.1mg)、碘量瓶、滴定管、移液管 2.1.2 试剂及配制
糊精溶液(1→50):取糊精1g,加水使成50ml,摇匀。 荧光黄指示液:取荧光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2.1.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
取本品约0.12g,精密称定,加水50ml溶解后,加糊精溶液(1→50)5ml与荧光黄指
.
指 标 95.50 3.20 85 .
示液5—8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NaCl。 2.1.4 计算公式:
x1VTF100%(1)m 式中: V为滴定液的体积(ml);
T为滴定度,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NaCl; F为滴定液的浓度换算值; m为供试的重量(g); 2.2干燥失重的测定 2.2.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2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2.3 细度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50g试样,称准至0.1g,置于试验筛中进行筛分,称量通过试验筛试样的质量,
.
X2%G1G2100G.
称准至0.1g。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通过试验筛试样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 100G
式中:m——试验筛下物质量,g; G——试样质量,g。
.
.
饲料级 1%亚硒酸钠
Feed grade ―1% Sodiμm selenite
[质量标准依据]:新锦化工企业标准 分子式:Na2SeO3
分子量:172.94 1.技术要求: 1.1外观 近似白色粉末。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亚硒酸钠(Na2SeO3)含量(以干基计),% ≥ 干燥减量(105~110℃),% ≤ 细度(通过250μm试验筛,% ≥ 2.试验方法 2.1 亚硒酸钠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碘化钾; 三氯甲烷; 盐酸溶液:1+1;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约为0.1000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162页制备和标定;
淀粉指示液:10 g/L(使用期为两人周)。
.
指 标 0.90~1.10 2.0 95.0 .
2.1.2测定方法
称取10g预先在105~110℃下烘干至质量恒定的试样,精确至0.0002g,精确加入100ml水,充分振摇5 min,静置后过滤,弃去初滤液5ml收集续滤液。准确移取50ml上述滤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100ml,加入2g碘化钾、10ml三氯甲烷和5ml盐酸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溶液由棕色变为淡黄色)加入2ml淀粉指示剂,强力振摇1 min,继续滴定至水层蓝色消失。
同时作空白试验。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亚硒酸钠(Na2SeO3)含量(X1)按下式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亚硒酸钠(以Se计)含量(X2)按下式计算: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滴定试样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4323——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亚硒酸钠的质量。
0.01974――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 mol/L]相当
(V0V)c0.01974100x(%)=21m50100(V0V)c0.04323(%)=100x11m50100.
.
的以克表示的硒的质量。 2.2干燥失重的测定 2.2.1测定方法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已于105~11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105~11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干燥失重(X3)按下式计算:
X(%)3mm12m100
式中:m1—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样质量,g; m2—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样质量,g。 m―试样质量,g。
.
.
饲料级 DL-蛋氨酸
Feed grade DL-methionine
[质量标准依据]:GB/T 178910―1999 分子式:CH3―SCH2―CH2―CH(NH2)―COOH
分子量:149.2(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
白色或浅灰色结晶或粉末状结晶。 1.2 DL-蛋氨酸鉴别试验
1.2.1本品微溶于水,溶于稀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无旋光性。 1.2.2 硫酸铜试验
称取试样25mg,加1ml饱和无水硫酸铜溶液,液体呈黄色。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DL-蛋氨酸,% ≥ 干燥失重,% ≤ 2.试验方法
2.1 DL-蛋氨酸含量测定 2.1.1试剂和溶液
磷酸氢二钾溶液:500g/L; 磷酸二氢钾:200 g/L;
.
指 标 98.5 0.5 碘化钾溶液:200 g/L;
.
碘溶液:c(1/2I2)约0.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约为0.1000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162页制备和标定。
淀粉溶液:10 g/L。 2.1.2测定方法
称取试样0.23~0.25g(精确至0.0002g),移入500ml碘量瓶中,加70ml无离子水,然后分别加入10ml磷酸氢二钾、10ml磷酸二氢钾、10碘化钾溶液,待全部溶解后准确加入50.00ml碘溶液,盖上瓶盖,水封,充分摇匀,于暗处放置30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近终点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滴定至无色并保持30s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蛋氨酸含量(X1)按下式计算: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滴定试样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746——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 mol/L]相
当的、以克表示的DL-蛋氨酸的质量。 2.2干燥失重的测定
x(%)=1c(V0V)0.0746m100.
.
2.2.1测定方法
准确称量干燥称量瓶质量(m1),加入约10g试样,再称量(m2)(精确至0.0002g),将称量瓶置于105℃烘干箱中,干燥3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m3)(精确至0.0002g)。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干燥失重(X2)按下式计算:
m2 X(%)2m2m1m3100
式中:m1—称量瓶的质量,g;
m2—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样质量,g。 m3―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样质量,g。
.
.
L-赖氨酸盐酸盐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质量标准依据]:GB8245-87 分子式:C6H14N2O2·HCl
分子量:182.65(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淡褐色粉末,无臭或微有特殊气味。 1.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含量(以C6H14N2O2·HCl干基计),% 酸度,pH 干燥失重,% 2.试验方法 2.1鉴别 2.1.1试剂和溶液
茚三酮:0.1%(m/v)溶液; 硝酸银:0.1mol/L溶液; 稀硝酸:1+9溶液; 氢氧化铵:1+2溶液。 2.1.2鉴别方法
2.1.2.1氨基酸的鉴别 称取试样0.1g,溶于100ml水中,取此溶液5ml,加1ml0.1%茚三
.
指 标 ≥98.5 5.0~6.0 ≤1.0 .
酮溶液,加热3min后,加水20ml,静置15min,溶液呈红紫色。
2.1.2.2氯化物的鉴别 称取试样1g,溶于100ml水中,加0.1mol/L硝酸银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取此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另取此沉淀加过量的氢氧化铵溶液则溶解。 2.2赖氨酸盐酸盐含量测定 2.2.1试剂和溶液
甲酸; 冰乙酸;
乙酸汞:6%(m/v)冰乙酸溶液;
α-萘酚苯基甲醇指示剂:0.2%(m/v)冰乙酸溶液;
高氯酸标准液:0.1mol/L。按《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161页配制、标定和贮藏。 2.2.2测定方法
试样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称取干燥试样0.2g(准确至0.0002g),加3ml甲酸和50ml冰乙酸,再加入5ml乙酸汞的冰乙酸溶液,加入10滴α-萘酚苯基甲醇指示剂,用0.1mol/L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试样液由橙黄色变为黄绿色即为滴定终点,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2.2.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L-赖氨酸盐酸盐(C6H14N2O2·HCl)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0.09132c(vv0)m100式中:V——试样消耗高氯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O——空白试验消耗高氯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c——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9132——每毫摩尔赖氨酸盐酸盐之克数; m——试样质量,g。 2.3酸度的测定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1g)加水10ml使溶解,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 2.4干燥失重的测定 2.4.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4.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GG2X(%)1100G
式中:G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G——样品重,g;
.
.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的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1 牛磺酸 2 谷氨酸钠 3 吡啶甲酸铬 4 饲料级 富马酸 5 6 7 8 9 10 11 .
柠檬酸
食品添加剂 乳酸 甘露寡糖 嗜酸乳杆菌
活性干酵母(酿酒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
牛磺酸
Taurine
[质量标准依据]:GB 14759-2010 分子式:C2H7NO3S
分子量:125.1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1.2项目和指标
项目 牛磺酸(C2H7NO3S,以干基计),% pH 干燥减重,%,≤ 砷(As),mg/kg,≤ 重金属(以Pb计),mg/kg,≤
2 试验方法 2.1 含量测定 2.1.2 试剂和材料
甲醛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 mol/L; 酚酞指标剂:5g/L乙醇溶液。
.
指标 98.5~1.1.5 4.1~5.6 0.2 2 10 .
2.1.3 分析步骤
称取约0.2g实验样品,精确至0.0001g,加50mL水使之溶解,再加入5mL甲醇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加酚酞指示剂3滴,直到粉红色出现。并用同样方法进行空白试验。
2.1.4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牛磺酸含量(以C2H7NO3S,计,干基计)质量分数以x1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x1(%) 式中:
c[(VV0)/1000]125.15100m(1-x2)V0——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1——滴定实验室样品溶液所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钠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实验室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x2——按测的实验室样品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 2.2 pH的测定
称取1.0g±0.01g实验室样品,加新煮沸并冷却的20mL水溶解,按GB/T 9724进行测定。 2.3 干燥减量的测定 2.3.1测定方法
称取约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烘箱中,105℃±2℃干燥,干燥至恒重。 2.3.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
.
干燥失重X2(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M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样品质重,g。
x2(%)M1M2100M.
.
谷氨酸钠
[质量标准依据]:GB/T 8967-2007 分子式:C5H8NNaO4.H2O 分子量:187.13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无色至白色结晶状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无肉眼可见杂质。具有特殊鲜味,无异味。 1.2项目和指标
项目 谷氨酸钠/(%) ≥ pH 干燥失重 ≤ 2 试验方法 2.1 谷氨酸钠含量 2.1.1 试剂和溶液
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O4)=0.1mol/L﹞;按GB/T 601配置与标定; 乙酸; 甲酸;
α-萘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2g/L);称取0.1ga-萘酚苯基甲醇,用乙酸溶解并稀释至50mL。 2.1.2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15g(精确至0.0001g)于三角瓶,加甲酸3mL,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
.
指标 99.0 6.7~7.5 0.5 .
加乙酸30mL、α-萘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10滴,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液,当颜色变绿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同时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0)。 2.1.3计算
谷氨酸钠的含量(X1)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式中:0.093 57——1.00mL高氯酸标准溶液﹝c(HCIO4)=1.000mol/L﹞相当于谷氨酸钠(C5H8NNAO4 H2O)的质量,单位为克(g);
V1——试样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空白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2.1.4 允许差
同一试样测试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2.2干燥失重的测定 2.2.1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2g(准确至0.0002g),置于已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瓶盖,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2.2.2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2(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x2(%)M1M2100Mx(%)1C(VV0)0.09357100m.
.
式中:M1——干燥前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2——干燥后的样品加称量瓶重,g; M——样品质重,g。
.
.
吡啶甲酸铬
Chromium picolinate
[质量标准依据]:NY/T 916-2004 分子式:C18H12CrN3O6
分子量:418.30(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和性状
本品为紫红色、结晶性细小粉末,流动性良好。 1.2项目和指标
项目 吡啶甲酸铬含量 总铬含量 干燥失重 细度(通过w=150μg实验筛) 2.试验方法
2.1 吡啶甲酸铬的鉴定 2.1.1 试剂和溶液
所有有机溶剂需经过超声脱气,过孔径为0.45μg滤膜; 甲醇(色谱纯);
吡啶甲酸铬标准品:吡啶甲酸铬含量≥99.9; 吡啶甲酸铬标准贮备液:
准确称取0.05g吡啶甲酸铬标准品(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
.
指标 ≥98.0 12.2~12.4 ≤2.0 ≥9.0 .
甲醇,超声30min,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每毫升含吡啶甲酸铬500μg,贮备液在4℃下保存。 2.1.2 仪器
微孔滤膜:孔径0.45μg; 微量移液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紫外检测器。 2.1.3 测定方法 2.1.3.1 试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试样0.1g(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0mL甲醇,在超声水浴中保持30min。取10mL上清液在水浴中蒸发至干,用10mL甲醇溶解并转入50mL容量瓶中,在超声5min,用甲醇定容;再准确吸取该溶液100μL、用水稀释定容至10mL,过孔径为0.45μm膜,待测。 2.1.3.2 吡啶甲酸铬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1mL吡啶甲酸铬标准贮备液用水稀释定容至50mL,再准确吸取该溶液25μL、50μL、100μL、150μL、200μL,用水稀释定容至10mL,改系列溶液的浓度为0.25μg/mL,以吡啶甲酸铬标准系列溶液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1.3.3 HPLC测定条件
色谱柱:ODS-C18柱(5μm),长250mm,径4.6mm。 流动相:甲醇:水=30:70。 流速:0.8Ml/min。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4nm。
.
.
进样量:10μL。 保留时间:2.72min。 2.1.3.4 吡啶甲酸铬的鉴定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与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组分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形,确认样品溶液色谱峰是否与吡啶甲酸铬标准溶液色谱峰完全一致,若一致,则样品为吡啶甲酸铬;否则,样品为非吡啶甲酸铬。 2.2 吡啶甲酸铬含量测定 2.2.1 结算结果
依据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液中吡啶甲酸铬浓度ρ1,计算样品中吡啶甲酸铬的含量X(1%),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X1(%)1V1m1104。。。。。。。。。。。。。。。。。。。。。。。。。。。。。。。
。(1)
式中:ρ1—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液中吡啶甲酸铬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1 —试样稀释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4 —单位换算;
M1 —试样重量,单位为克(g)。
2.2.2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2次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1% 2.3 总铬含量的测定 2.3.1 原理
试样经前处理后制成稀酸溶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铬离子即被原子化,于357.9nm
.
.
处测量其对铬空心阴极灯辐射的吸收,利用吸光度与铬浓度成正比的原理,与标准曲线比较确定铬含量 2.3.2 试剂和溶液
2.3.2.1 铬标准贮备溶液:溶液中铬元素标准物浓度为1000μg/mL(国家标准物中心有售),在4℃下保存。
2.3.2.2 混合酸度:硝酸+高氯酸=3+1(以体积计),优级纯。
2.3.2.3 10%氯化铵溶液:准确称取10g氯化铵,精确到0.0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
2.3.2.4 10%硝酸溶液:准确移取10.0mL硝酸,优级纯,置于100mL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 2.3.3 仪器
2.3.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3.2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3.4 分析步骤 2.3.4.1 试液制备
准确称取试样0.1g(精确至0.0001g),于50mL三角瓶中,加混合酸液(2.3.2.2)10mL,在室温下过夜,然后,把电热板上加热至浓白烟产生,酸液剩余2mL~3mL时,冷却,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过滤,并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漏斗并定容;准确吸取试液5mL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氯化铵溶液(2.3.2.3)8mL,用去离子水定容,待测。同时,做平行试剂空白。 2.3.4.2 铬标准系列溶液配制
准确吸取铬标准贮备液(2.3.2.1)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分别
.
.
于50mL容量瓶中,加10%氯化铵溶液(2.3.2.3)2.0mL,去离子水定容,使其浓度分别为2.0μg/mL、6.0μg/mL、8.0μg/mL、10.0μg/mL。 2.3.4.3 测定
将试液(2.3.4.1)、试剂空白液和铬标准系列液(4.2.4.2)在铬空心阴极灯下于波长357.9nm下进行测定。 2.3.5 结果计算
依据铬元素标准溶液的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液铬的浓度2,计算式样中铬的含量X2(%),以
质量分数表示,按式计算:
X2(%)3V2m2104
……………………..(2)
式中:ρ2——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液中铬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2——试样稀释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 4——单位换算;
m2——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2.3.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2次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5%。
.
.
饲料级 富马酸
Feed grade―fumar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NY/T920-2004 分子式:C4H4O4
相对分子质量:116.07 1.技术要求 1.1外观:
无臭,白色晶体粉末或细粒。
1.2项目与指标
项 目 富马酸含量,% ≥ 干燥失重,% ≤ 水分含量,% ≤ 2.富马酸含量测定 2.1试剂和溶液
甲醇;酚酞指示液(10g/L酚酞乙醇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0.5mol/L) 2.2测定方法
称取1g试样(准确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甲醇,在热水浴上慢慢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出现粉红色,且30秒不退色即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富马酸含量(X1)按式(1)计算:
.
指 标 99.0 0.5 1.0 .
(1)
X1(%)C(V1-V0)0.05804100m 式中: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1——滴定样品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5804——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
的以克表示的富马酸的质量。 4.干燥失重的测定 4.1方法提要
将试样在105~110℃烘至恒重,根据加热前后的减量确定水分含量。 4.1.1仪器、设备
称量瓶:60mm×30mm。 4.1.2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地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移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在105~110℃下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1.3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水分含量(X2)按式(2)计算: (2)
式中:m1――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前的质量,g;
m2――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X2(%)mm12m100.
.
m―试样的质量,g。
.
.
柠檬酸
Citr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GB/T8269-2006 分子式:C6H8O7
相对分子质量:192.12 1.技术要求 1.1外观
无色或白色结晶状颗粒或粉末。 1.2项目与指标
项 目 柠檬酸含量,%,≥ 2.柠檬酸含量测定 2.1试剂和溶液
甲醇;酚酞指示液(10g/L酚酞乙醇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0.5mol/L) 2.2测定方法
称取1g试样(准确至0.0001g)置于三角瓶中,加无二氧化碳的水50ml溶解,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柠檬酸含量(X1)按式(1)计算: (1)
指 标 99.0 X1(%)
C(V1-V0)0.06404100m(1-0.08566).
.
式中: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6404——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柠檬酸的质量;
0.08566——水柠檬酸中水的理论含量,即18/210.14=0.08566
.
.
食品添加剂 乳酸
Food additive-Lactic acid
[质量标准依据]:GB2023-2003 分子式:C3H6O3
相对分子质量:192.12 1.技术要求 1.1性状
油状液体。 1.2项目与指标
项 目 乳酸含量,%,≥ 2. 乳酸含量测定 2.1试剂和溶液
酚酞指示液(10g/L酚酞乙醇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1mol/L);硫酸标准溶液(1mol/L)。 2.2测定方法
称取1g试样(准确至0.0001g)置于三角瓶中,加50ml水,准确加入加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0ml,煮沸5分钟,加酚酞指示剂2滴,趁热用1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乳酸含量(X1)按式(1)计算: (1)
指 标 99.0 X1(%).
C(V1-V0)0.09008100m.
式中: c——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0——滴定时空白消耗的体积,ml;
.
V1——滴定时消耗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
甘露寡糖
1.技术要求 1.1性状
浅灰色至深灰色粉末,无腐败、无异臭味。 1.2项目与指标
指 标 项 目 Ⅰ型 甘露寡糖含量,%,≥ 水分,%,≤ 2. 乳酸含量测定 2.1 试剂和溶液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氢氧化钠溶液(0.160mol/L)。
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甲醇溶液(0.50mol/L)。 甲醇。
盐酸溶液(0.30 mol/L)。 硫酸溶液(2.0 mol/L)。 三氯甲烷。
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 pH 6.17)。 乙腈。
甘露糖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甘露糖标准品0.0200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于50 mL容
.
Ⅱ型 15 6.0 Ⅲ型 5 20 .
量瓶,此溶液浓度为0.4 mg/mL。 2.2 仪器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 干燥箱。
分析天平,感量0.01 mg。 2.4 分析步骤
2.4.1标准溶液PMP衍生化
准确移取100 μL甘露糖标准液于1 mL的具塞试管中,加入100 μ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再取50 μL混匀液于5 mL的具塞试管中,加50 μLPMP甲醇溶液,漩涡混匀;在70℃烘箱中反应10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50 μL盐酸溶液中和;加水至1 mL,再加等体积的三氯甲烷,振摇,静置,弃去三氯甲烷相,如此萃取3次,将水相用0.45 μm滤膜过滤后供HPLC进样分析。 2.4.2 式样处理及衍生化
准确称取1.0 g(精确至0.0002 g)于5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硫酸溶液到25 mL并混匀,混匀充氮封管,于干燥箱中100℃恒温水解4h,冷却后过滤至50 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次,定容至刻度。移取5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等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过滤,取滤液定溶到刻度,摇匀后过滤,取滤液100 μL,按标准溶液PMP衍生化的方法进行反应。 2.5 测定
2.5.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3:17)。
.
.
流速:1 mL/min。 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50 nm波长。 2.5.2 定量测定
取试样处理液和标准溶液各10 μL(或相同体积)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以其标准溶液峰保留时间为依据进行定性,以峰面积对浓度作工作曲线,计算出试样溶液中对应的甘露糖的含量。 2.5.3 结果计算
试样中甘露寡糖X百分含量按(1)式计算:
X(%)=式中:
C- 由标准曲线行到的试液甘露糖浓度,单位以微克每毫升(μg/mL) V- 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N- 稀释倍数;
m- 标样质量,单位为克(g)
2.6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平行测定值的相对偏值不大于5%。
C×V×Nm×106×100 ...............................(1)
.
.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质量标准来源:GB/T 20191-2006 2、名 称:嗜酸乳杆菌 3、检验过程
3.1、感官:取本品适量,置于非太直射条件下的明亮处,目视检测,本品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臭。
3.2、粒度:精密称取本品100g,置于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中,手动或机械振摇10分钟,本品应100%通过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
3.3、水分:取本品1g,精密称定,置于经105℃烘干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不得过4.0%。 3.4、嗜酸乳杆菌的测定: 3.4.1 试剂和培养基
3.4.1.1 稀释液:0.85%生理盐水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
3.4.1.2 改良MC培养基: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在无菌条件下注入灭菌后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注入15ml培养基。 3.4.2 操作步骤
3.4.2.1 以无菌操作将经过充分要匀的试料25g(或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配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4.2.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稀释液)。
3.4.2.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一次,即
.
.
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4.2.4 选择2个~3个以上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3.4.2.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即时将冷至50℃的改良MC培养基注入平皿约为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计数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试料用的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平皿作空白对照,以上整个操作自培养物加入培养皿开始至接种结束须在20min完成。 3.4.2.6 待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板,至36℃±1℃恒温培养箱培养72h±1h去除,观察菌落特征,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3.4.3 菌落特征
嗜酸乳杆菌在改良MC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形态特征:
平皿底为粉红色,菌落较小,圆形,红色,边缘似星状,直径2mm±1mm,可有淡淡的晕。
3.4.4 嗜酸乳杆菌的鉴定
3.4.4.1 菌种制备:自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MC改良培养基(4.1)斜面,于36℃±1℃,24h~48h培养,刮落菌苔,分别进行下列试验。
3.4.4.2 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并做过氧化氢酶试验。嗜酸乳杆菌应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杆菌。进一步鉴定需做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产靛基质、产硫化氢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嗜酸乳杆菌极少见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
3.4.4.3 嗜酸乳杆菌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及其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区别,见表1。
表1 饲料中常用乳杆菌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
.
.
菌种名称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七叶苷 纤维二糖 麦芽糖 甘露醇 + + + + + + + D + - + + 水苷 山梨醇 棉籽糖 蔗糖 + + + - + + d - + + D + 注1:+——阳性 -——阴性 d——有些菌株阳性,有些菌株阴性。 注2:本表中列出干酪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碳水化合物发酵是为了与饲料中允许使用的其他嗜酸乳杆菌相区别。 嗜酸乳杆菌与二者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的主要区别在于甘露醇和山梨醇的试验。
3.4.5 菌落计数结果计算
菌落计数后,随机挑取5个菌落进行鉴定,根据证实为嗜酸乳杆菌菌落计数出该皿的此菌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即得每毫升样品中此菌数,按式(1)计算:
CABf…………………………………(1) 5式中:
A——测定的嗜酸乳杆菌菌落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克(cfu/g)或菌落形成单位没毫克(cfu/mL);
B——嗜酸乳杆菌的可疑菌落总数;
C——5个鉴定的菌落确认为嗜酸乳杆菌的菌落数; f——稀释倍数。
.
.
活性干酵母(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质量标准来源:GB/T 22547-2008 2 名 称:酿酒酵母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淡黄色至淡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条状,具有酵母特殊气味,无腐败,无异臭味。 3.2 理化要求:
表1 理化要求
项目 酵母活细胞数/(亿个/g) ≥ 水分/% ≤ 4 试验方法:
4.1 感官:取100g样品置于干净白色纸片上,观察其色泽、形态、有无杂质、嗅其气味。 4.2 水分:取本品1g,精密称定,置于经105℃烘干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不得过9.0%。 4.3 酵母活细胞数检测方法 4.3.1 仪器
a) 显微镜:放大倍数400以上; b) 血球计数板;
c) 血球计数板专用盖玻片 d) 分析天平:精密0.1mg; e)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0.5℃.
.
要求 150 6.0 .
4.3.2 试剂和溶液
无菌生理盐水:0.85%的氯化钠溶液。
次甲基蓝染色液:将0.025g次甲基蓝、0.042g氯化钾、0.048g六水氯化钙、0.02g碳酸氢钠、1.0g葡萄糖加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密封,室温保存。 4.3.3 操作步骤
a.称取0.1g样品,精确至0.0002g,准确加入38℃~40℃无菌生理盐水20mL,振荡使其充分分散,置于32℃恒温水浴中活化1h。
b.将活化液振荡均匀,去酵母活化液0.1mL至一试管中,加入染色液0.9mL,摇匀,室温下染色10min。
c.将盖玻片置于血球计数板上计数室上,使之紧紧盖在血球计数板上。去0.2mL染色后的菌液(b)于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结合处,让菌液自动吸入计数室。菌液中不得有气泡,静置1min后,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d.用10×接目镜找出方格后,换用40×接物镜,调整微调至视野最清晰,开始计数,当细胞处于方格线上时,计数原则为;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计出芽时,超过母细胞的二分之一者按细胞计,小于二分之一者忽略不计。染为蓝色的为死细胞,无色的为活细胞,只计活细胞数。 4.3.4 结果计算
每克样品中活细胞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
X1—每克样品中国活细胞数,单位为亿个每克(亿个/g);
X1%A4001042010mN10R.
.
A— 所数小格或细胞数,单位为个; m—称取样品的量,单位为克(g); N—所数小格数,单位为个。 4.3.5 结果的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最大差值不得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5%。
.
.
枯草芽孢杆菌
Feed grade-Bacillus subtilis
1、质量标准来源:NY/T2131-2012 2、名 称:枯草芽孢杆菌 3、检验过程
3.1、感官:取本品适量,置于非太直射条件下的明亮处,目视检测,本品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臭。
3.2、粒度:精密称取本品100g,置于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中,手动或机械振摇10分钟,本品应100%通过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
3.3、水分:取本品1g,精密称定,置于经105℃烘干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不得过9.0%。 3.5、枯草芽孢杆菌数应≥1×109。 3.5.1、试剂和培养基
3.5.1.1、稀释液:0.85%生理盐水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
3.5.1.2、营养琼脂培养基: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在无菌条件下注入灭菌后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注入15ml培养基。 3.5.2、检测方法:
在无菌条件取样25g,置于含225ml灭菌稀释液的锥形瓶中,振摇使样品完全分散于溶液中,即为1:10的稀释液;用移液器或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置于含灭菌稀释剂9ml的离心管(或试管)中,密封,摇匀;按上述稀释次序递次稀释至适宜的稀释倍数;取2-3个适宜稀释倍数离心管,用移液器或灭菌吸管吸取0.1ml,接种至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每个浓度接种两个平皿,使用灭菌后的涂布棒小心涂布接种液于培养基表面,
.
.
涂布好的平皿盖好后室温静置15分钟,密封并倒置平皿于37±1℃培养箱中培养48±2小时观察。
3.5.3、计数结果:
选择30-300个菌落,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培养皿进行计数,两个平板若其中一个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不宜采用,若片状菌落不足平板的一半,另一半菌落生长分布均匀,可计算一半平板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整个平皿的菌落数。
以同浓度的两个培养皿菌落数平均值乘以样品稀释倍数计算粪肠球菌总数。
.
.
地衣芽孢杆菌
Feed grade-Bacillus Licheniformis
1、质量标准来源:NY/T1461-2007 2、名 称:地衣芽孢杆菌 3、检验过程
3.1、感官:取本品适量,置于非太直射条件下的明亮处,目视检测,本品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臭。
3.2、粒度:精密称取本品100g,置于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中,手动或机械振摇10分钟,本品应100%通过0.400/0.25mm金属丝编制筛。
3.3、水分:取本品1g,精密称定,置于经105℃烘干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不得过9.0%。 3.5、地衣芽孢杆菌应≥1×109。 3.5.1、试剂和培养基
3.5.1.1、稀释液:0.85%生理盐水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
3.5.1.2、营养琼脂培养基:经121℃高压灭菌20分钟,在无菌条件下注入灭菌后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注入15ml培养基。 3.5.2、检测方法:
在无菌条件取样25g,置于含225ml灭菌稀释液的锥形瓶中,振摇使样品完全分散于溶液中,即为1:10的稀释液;用移液器或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置于含灭菌稀释剂9ml的离心管(或试管)中,密封,摇匀;按上述稀释次序递次稀释至适宜的稀释倍数;取2-3个适宜稀释倍数离心管,用移液器或灭菌吸管吸取0.1ml,接种至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每个浓度接种两个平皿,使用灭菌后的涂布棒小心涂布接种液于培养基表面,
.
.
涂布好的平皿盖好后室温静置15分钟,密封并倒置平皿于37±1℃培养箱中培养48±2小时观察。
3.5.3、计数结果:
选择30-300个菌落,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培养皿进行计数,两个平板若其中一个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不宜采用,若片状菌落不足平板的一半,另一半菌落生长分布均匀,可计算一半平板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整个平皿的菌落数。
以同浓度的两个培养皿菌落数平均值乘以样品稀释倍数计算粪肠球菌总数。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
Feed grade―Light calcium catbonate
[质量标准依据]:HG2940―2000 分子式:CaCO3
分子量:100.09(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技术要求 1.1外观
白色粉末。
1.2项目与指标
项 目 碳酸钙(CaCO3)含量(以干基计),% ≥ 钙(Ca)含量,(以干基计),% ≥ 水分含量,% ≤ .
指 标 98.0 39.2 1.0 .
2.试验方法 2.1鉴别
2.1.1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取试样少许,加(1+2)盐酸溶液后即生二氧化碳气,并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入3g/L氢氧化钙溶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 2.1.2钙离子的鉴别
取上述试液,加酚酞指示液,用(1+3)氨水调至中性,加入35g/L草酸铵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能在盐酸溶液中溶解,而在冰醋酸中不溶解。 3.碳酸钙含量和钙含量的测定 3.1试剂和溶液 盐酸溶液:1+1; 氢氧化钠溶液:100g/L;
三乙醇胺溶液:1+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c(EDTA)约为0.02mol/L; 钙试剂羧酸钠盐指示剂。
称取10g于105~110℃烘干2h的氯化钠,置于研钵研细,加入0.1g钙试剂羧酸钠盐,研细,混匀。置于称量瓶中,于干燥器中保存。 3.2测定方法
称取0.6g预先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少许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滴加盐酸溶液至试样全部溶解,全部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5ml试验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ml三乙醇胺、25ml水和少量钙试剂羧酸钠盐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成洒红色,用乙二胺四乙
.
.
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纯蓝色为终点。 3.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碳酸钙(CaCO3)含量(X1)按式(1)计算: (1)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钙(Ca)含量(X1)按式(2)计算: (2)
式中: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1001——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钙的质量;
0.04008——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钙的质量。 4.水分的测定 4.1方法提要
将试样在105~110℃烘至恒重,根据加热前后的减量确定水分含量。 4.1.1仪器、设备
称量瓶:60mm×30mm。
X1(%)cV0.100110025m250X1(%)cV0.0400810025m250.
.
4.1.2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地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移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 4.1.3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水分含量(X3)按式(3)计算: (3)
式中:m1――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前的质量,g;
m2――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X3(%)mm12m10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