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可北中医2014年2月第36卷第2期Hebei J TCM,February 2014,Vol 36,No.2 之火,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以类相求,引热下行, 时,常加上甘平的黄精,以制约黄芪过于甘温之性。认为 甘温虽可补脾气,然中焦以平为安,必当阴阳平和,寒温适 中,才能为脾胃所喜。黄芪、黄精相配,则阴阳兼顾,脾阴、 脾阳双补。补益可防气火过亢,补润结合,补而不滞,滋而 不腻,适宜于各种慢性胃肠疾病及肿瘤术后脾胃虚弱、精 以防邪火格拒之反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 错杂诸症。吴老师对此证药对常根据寒热多少调整黄连、 吴茱萸用量配比。 4消食类 4.1炒山楂与神曲山楂有消食化滞、活血化瘀、收敛止 血不足之体倦、乏力、面色白、口干、食少、消化不良及便溏 等症。配黄精,能益气养阴,益肺健睥滋肾,上、中、下三焦 并治,主治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症见头晕乏力、气短懒言、 表虚自汗、口干等。 痢之效,《神农本草经疏》指出“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 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 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神曲苦温,有健脾消食、理 气化湿之功,《本草正》言其“味甘气平,炒黄人药,善助中 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逐痰积,破瘢瘕, 运化水谷,除霍乱胀满呕吐”。两者相配,消食化滞,通络 止泻,则腑气自通,浊气得降,脾的升清功能渐复,水谷精 微得以运化。 5.2茯苓与白术茯苓、白术伍用,出自《景岳全书》茯 苓汤。茯苓味甘,性淡而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甘则补, 淡则渗,扶正祛邪均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为健脾渗湿 之要药。《本草衍义》指出“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 阙也”。白术味甘、苦,性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 胎。白术有生、炒之别,生白术长于健脾,炒白术长于燥 4.2麦芽与稻芽麦芽具有健胃消食、回乳消胀之功,主 治米面薯芋类积滞不化,《本草纲目》谓其“消化一切米面 诸果食积”。稻芽功用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主治米面薯芋 湿。《本草汇言》指出“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 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茯苓以利水渗湿为主,白术以健脾燥湿为要。二者伍用, 使水有出路,脾可健运。 小结从以上药对中,可以发现吴老师的用药精 类食滞证及脾虚食少。两药相须为用,则脾气升,胃腑降, 积滞化,胀满除。 5补益类 5.1黄芪与黄精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能补脾 华。此外,还有不少常用的药对如黄连与干姜、法半夏与 肺、升清阳,是升阳补气之圣药。黄精味甘,性平,入肺、 脾、肾经,具有补气健脾、滋肾养阴、润肺之功。二药均可 黄芩、淡豆豉与焦栀子、茯苓与泽泻及藿香与紫苏梗等,临 床上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2013—07—30) (本文编辑:习沙) 健脾益气,惟黄芪偏于补脾阳,黄精偏于补脾阴。二药伍 用,一阳一阴,阴阳相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健脾 胃、补精气之功。吴老师在使用甘温之性的黄芪补益脾气 ”●…・●…・●…・●…-●…・●…・●…-●…・●…・●…・●…・●…・●…・●…・●…・●…-●…・●…・●…・●…・●…・●…・●…・●…・●…・●…・●…-●…・●…・●…・●…・●…・●…・●…・●…・●…・●…・●…・●…・●…・●…・●…・●…・● ・信 息・ 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全面禁烟 为发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控烟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营造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护楼内工作人员及来访者免受 烟草烟雾危害,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印发《无烟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管理规定》,要求委机关各司局、驻楼各单位严格执 行规定。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参照执行该《规定》。 《规定》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办公大楼内所有室内场所全面禁烟。在办公大楼外设置室外吸烟区,职工和来 访者只能在室外吸烟区内吸烟。各司局及驻楼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控烟巡查,机关服务局综合服务处负责来访者的控烟 巡查。设立控烟监督举报电话(“2371”)和举报信箱。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对主动戒烟并成功戒烟一年的职工给 予奖励。通报职工在办公大楼内吸烟或摆放烟缸烟具情况,发现1次通报批评,发现2次取消当年评选优秀公务员资 格。司局一年内发现超过3人次在办公大楼内吸烟或摆放烟缸烟具,取消当年该司局主要负责同志评选优秀公务员资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