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1)

来源:九壹网


教学过程及 教 学 方 法 时 间 分 配 运 用 复习回顾 1. 什么是政府预算?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组成。 3. 什么是国库集中收付?有哪些账户? 4. 什么是部门预算? 讲授新课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1. 财政管理体制 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2. 预算管理体制 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二)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公开性、均衡性和效率性三个原则。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 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 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 2. 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扬州市技师学院教案纸 第 1 页

教学过程及 教 学 方 法 时 间 分 配 运 用 明确国家财力在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分配,这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3.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确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各级政府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等方面拥有的权限和应负的责任。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查批准本级总预算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2)各级人大常委会负责监督本级总预算草案及预算的调整方案和本级决算等。 (3)各级政府主要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4)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4. 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 一般由财政部门提出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统收统支体制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四、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在划分事权基础上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 扬州市技师学院教案纸 第 2 页

教学过程及 教 学 方 法 时 间 分 配 运 用 入范围。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体制。 分税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包括三层含义: 1. 分事;2. 分税;3. 分管。 (二)分税制的主要特点 1.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 在明确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3.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 4. 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 课堂小结 预算管理体制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规定预算管理职权,促使各级政府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发挥各级政府理财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界定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的程度,正确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掌握预算管理体制概念与原则和分税制的内容。 布置作业 1. 什么是政府预算?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组成。 扬州市技师学院教案纸 第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