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学期《成本会计》试卷(A卷)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题后的括号⾥。1×10=10分)1.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核算 D.成本分析2.下列项⽬中不能计⼊产品成本的费⽤是()
A.企业管理⼈员的⼯资及福利费B.企业⽀付的动⼒费⽤C.⽣产⼯⼈的⼯资及福利费D.车间管理⼈员⼯资及福利费3.下列项⽬中,不属于⼯资总额的是()A.⽣产⼯⼈的⼯资B.管理⼈员的⼯资C.退休⼈员的⽣活费 D.福利机构⼈员的⼯资
4.下列制造费⽤分配⽅法中,使制造费⽤账户可能出现余额的是()A.⼯时⽐例法 B.⼯资⽐例法 C.机时⽐例法 D.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5.各⽉⽉末在产品数量很⼩的产品,⽣产费⽤在完⼯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宜采⽤()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C.按所耗材料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D.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法6.下列各⽅法中,不属于计算产品成本⽅法的是()A.分批法 B.分步法 C.品种法 D.约当产量法7.下列企业中,适合运⽤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A.发电⼚ B.纺织⼚ C.拖拉机⼚ D.造船⼚
8.某种产品由三个⽣产步骤形成,采⽤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本⽉第⼀⽣产步骤转⼊第⼆⽣产步骤的⽣产费⽤为2300元,第⼆⽣产步骤转⼊第三⽣产步骤的⽣产费⽤为4100元。本⽉第三⽣产步骤发⽣的加⼯费⽤为2500元,第三⽣产步骤⽉初在产品费⽤800元,⽉末在产品费⽤为600元。本⽉该种产品的完⼯产品成本为()A.9100元B.6800元C.6400元 D.2700元
9.采⽤平⾏结转分步法时,完⼯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是()A.各⽣产步骤完⼯半成品与⽉末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B.完⼯产品与⽉末狭义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C.完⼯产品与⽉末⼴义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D.完⼯产品与⽉末加⼯中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
10. 在⽣产过程中,企业实际发⽣的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是()A、定额变动差异B、材料成本差异
C、费⽤率差异D、脱离定额差异⼆、多选(2×5=10分)
1.制造企业的⼀般设置的三项产品成本项⽬是()A.直接材料 B.直接⼈⼯ C.燃料及动⼒ D.制造费⽤2.企业最常⽤的辅助⽣产费⽤分配⽅法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代数分配法D.顺序分配法3.下列损失中,不属于企业废品损失的是()A.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 B.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C.产品销售后发⽣的产品“三包”费⽤ D.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损失4.以下属于品种法特征的有()
A.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B.按⽉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C.⼀般适⽤于⼤量⼤批多步骤的⽣产 D.成本计算期与⽣产周期⼀致5.采⽤平⾏结转分步法,第⼆⽣产步骤的⼴义在产品包括()
A.第⼀⽣产步骤正在加⼯的在产品 B.第⼆⽣产步骤正在加⼯的在产品C.第⼆⽣产步骤完⼯⼊库的半成品 D.第三⽣产步骤正在加⼯的在产品三、判断题(1×10=10分)
1.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不同于要素费⽤。()
2.辅助⽣产费⽤的直接分配法适⽤于辅助⽣产车间之间提供劳务较多的企业。()3.⽆论采⽤什么⽅法对制造费⽤进⾏分配,“制造费⽤”科⽬⽉末都没有余额。()
4.不论什么制造企业,不论什么⽣产类型,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5.只要产品批次多,就应该采⽤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6.采⽤平⾏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半成品成本要随着实物的转移⽽结转到下⼀加⼯步骤。()
7.采⽤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不论选择什么作为分配标准,其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假设性。()
8.⽉初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的数额,与计⼊产品成本的定额变动差异之和,应为零。()9.定额变动差异反映了费⽤本⾝的节约或超⽀,是经常存在的。()
10.编制成本报表的⽬的主要是为了满⾜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四、名词解释(4×5=20分)1——成本的含义:2——废品损失:3——约当产量法:4——分步法:
五、简答题(3×7=21分)
1、成本会计的职能及成本核算的原则;2、平⾏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3、什么是可⽐产品?什么是不可⽐产品?六、业务题(29分)
1.某企业有蒸汽和机修两个辅助⽣产车间,其待分配费⽤分别为32000元和44800元,辅助⽣产车间制造费⽤不通过“制造费⽤”科⽬核算。其劳务提供情况如下:(18分)
要求:⽤交互分配法对辅助⽣产费⽤进⾏分配,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成本会计》试卷A标准答案考试班级:三⾼会电10参加考试⼈数:70出题教师:曾艳
⼀、单项选择题(1×10=10分)1—5:CACDA 6—10:DABCD⼆、多选(2×5=10分)1—5:ABD AB CD AB BCD三、判断题(1×10=10分)1—5:√××√×6—10:×√√×√四、名词解释(4×5=20分)
1——成本的含义:企业为产品的⽣产所消耗的⼈⼒、财⼒和物⼒的总和即⽣产耗费。
2——废品损失:在产品的⽣产过程中或由于⽣产原因产⽣废品⽽造成的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3——约当产量法:按完⼯产品的数量以及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例分配总成本的⼀种成本分配⽅法。
4——分步法:以产品的⽣产步骤或各个步骤间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诡计⽣产费⽤,计算各个不中半成品和最后步骤产成品成本的计算⽅法。五、简答题(3×7=21分)
1、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成本核算的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制原则、重要性原则、可⽐性原则、成本分期原则、合法性原则2、平⾏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a、各⽣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核算本步骤所发⽣的⽣产费⽤;b、采⽤这⼀⽅法,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c、每⽉终了,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发⽣的⽣产费⽤选择合适的⽅法在完⼯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分配;这⾥的完⼯产品是指最终完⼯的产成品,在产品是指整个企业⽽⾔的未完⼯产品,即⼴义在产品。
d、将各步骤费⽤中应计⼊产成品的“份额”平⾏汇总,计算该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什么是可⽐产品?什么是不可⽐产品?
商品⽣产成本表中的可⽐产品,是指去年或以前年度正式⽣产过、具有较完备成本资料的产品;不可⽐产品,是指去年或以前年度没有正式⽣产过、没有成本资料的产品。六、业务题(29分)1.交互分配法(18分)
交互分配:蒸汽车间分配率=32000/100000=0.32机修车间应分配蒸汽费=20000×0.32=6400(元)机修车间分配率=44800/20000=2.24
蒸汽车间应分配机修费=4000×2.24=8960(元)借:⽣产成本——辅助⽣产成本——蒸汽车间 8960——机修车间 6400
贷:⽣产成本——辅助⽣产成本——蒸汽车间 6400——机修车间 8960
蒸汽车间实际费⽤=32000+8960-6400=34560(元)机修车间实际费⽤=44800+6400-8960=42240(元)对外分配:
蒸汽车间:分配率=34560/(100000-20000)=0.432A产品应分配费⽤=17000×0.432=7344(元)B产品应分配费⽤=33600×0.432=14515.2(元)⼀车间应分配费⽤=9400×0.432=4060.8(元)⼆车间应分配费⽤=15000×0.432=6480(元)
管理部门应分配费⽤=5000×0.432=2160(元)机修车间:分配率=42240/(20000-4000)=2.64⼀车间应分配费⽤=7500×2.64=19800(元)⼆车间应分配费⽤=7000×2.64=18480(元)
管理部门应分配费⽤=1500×2.64=3960(元)借:⽣产成本——基本⽣产成本——A产品 7344——B产品14515.2
制造费⽤——⼀车间 23860.8——⼆车间 24960
管理费⽤ 6120 贷:⽣产成本——辅助⽣产成本——蒸汽车间 34560——机修车间 42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