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知道盐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3、内容分析:
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必修二学过一些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在理解上加深印象。
5、设计思路: 首先以多媒体展示小故事“会发电的土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对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探索,进而通过练习总结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突破本节教学上的重难点。
6、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疑激思,揭示新知(5分钟) 教学 环节 创 设 情 景( 教学程序 两名主持人开始对化学进行赞美并请出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王俊宇同学展示趣味小实验“会发电的土生活中蕴含的化学信息,激豆”,接下来请出另一名学生开始张氏讲堂: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电池的发展历史。 动手和实践的能力。感受化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新知 1.探究实验一:原电池的概念(10分钟) 教学 环节 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一的内容设疑: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有什 么现象? 学 生 分 组 探 究 实 验 一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现象? 1、分组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分析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5分钟) 3、点评组进行点评。(不超过5通过本组实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验意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并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 分钟) 学生表达及总结3.锌片和铜片之间连电流表后插入4 、学生总结原的能力。 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电池的概念:将 4.装置3和4是否有能量变化?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原理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问题二:原电池的工1、认真观看作原理是什么?播放动画,学动画,然后分析讨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看到锌论,总结原电池原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理原 电 池 的 原 理 。 通过具体生动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2、小组展示原电的动画将学生看不还可以看到电子的定向移动。池原理。(5分钟)见的微观世界宏观然后一起归纳出原电池的原3点评组进行点化从而帮助学生理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评。(3分钟) 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能力强的粒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3. 探究实验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盐桥的作用(10分钟)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1、讨论分析,展示组展示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对比分析、互相讨论从而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在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能量变化和原电池的概念。 学 生 分 组 探 究 实 验 二 均插入电解养了学生的质溶液(一般逻辑思维能与活泼性强力。 的电极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 问题三:1、分析上图,判断那些装置属于原电池。 2、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通过上图7设计问题:1.是否能构成原电池。2.改进后请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并说明外电路的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分别是什么?3.新的原电池装置中加了?其成分是?其作用和优点是? 中接触)(5分钟) 3、点评组进行补充点评。 盐 桥 的 作 用 和 优 点
学生在培养学生的教材上总结团队精神,小得出答案。组合作,合作(小组讨论,探究。并从侧并到侧板进板展示中锻行汇报展炼学生的逻示。) 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引导小结,布置作业,优化新知(7分钟) 教学 环节 课 堂 小 结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 根据课本练习 P72科学探究 置。 作业 P73 3、5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分析原电池。 内容画出实验装总结应用原电池原理组装学生分析容,养成学习 总结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原理 负极:Zn – 2e = Zn (氧化反应) 正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 Zn+ H2↑ 加入盐桥后形成的原电池 + 2+ +--2+板 书 设 计 负极:Zn – 2e = Zn (氧化反应) 正极:Cu + 2e = Cu (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Cu= Zn+ Cu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4.盐桥的作用:闭合回路、平衡电荷 2+ 2+ 2+--2+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课前预习不是很充分,探究实验是往往造成盲目和无序;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实验的速度太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另外要进一步解决探究问题中展示与点评的关系并应及时对学生的展示、点评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和知识上的补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