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来源:九壹网


课题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活动性顺序。 多媒体课件 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 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反应。 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具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外观相似,用什么办法可以区别? 以上方法都可以,前两种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区分,后一种是用化学性质进行区分。金属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讨论)1.密度不同,分别测密度2.硬度不同,相互刻画。3.“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灼烧……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镁条和铝片,并用砂纸打磨,将前后进行比较。 (问)这层“外衣”是谁给穿上的呢? 确切说是空气中的氧气。 (问)如果给镁条、铝片、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将镁条、铝片、铜片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 (问)你们能试着写出上述反应式吗?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有什么化学性质? 板书:1.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小结)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打磨前金属表面形成了保护膜。 空气 (描述现象):镁条剧烈燃烧,铝片失去光泽,铜片变黑。 能与氧气反应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 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思考)不一样 “真金不怕火炼”。金银首饰不容易褪色。 Mg,Al>Fe,Cu>Au 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 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

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实验)在四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铜,各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2.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 H2 【ppt】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演)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板演)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讨论)1. 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Mg>Zn>Fe>Cu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依据条件,仿 写化学方程式,找寻相同类型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听写:1.镁、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也能区分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书写、互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回忆、书写)Fe+CuSO4=FeSO4+Cu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导入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相联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依据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ppt】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2Al+3CuO4=Al(SO4)3+3Cu 2. 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3.无现象 Al>Cu>Ag 现象书写反应式的能力。尝试了、认识反应的机理,掌握此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提高归纳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某些化学知识需要记忆。 朗读,尝试当堂记忆顺序 大家看刚刚学习的化学反应,从反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板书 三、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ppt】课堂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板书设计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 H2 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