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来源:九壹网
第33卷第1期 中 国林业教育 2015年1月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贾爽王海燕李金檠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捐赠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调查背景、方法与内容,并从调查对象的捐赠条件、捐赠意愿、捐赠 信任度3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进而总结出大学爱心、捐赠工作中存在着感恩教 育欠缺、宣传力度不够、组织工作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即高校应加强感恩 意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以多样化方式提高捐赠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应合理规划闲置物品、积极参加捐 赠活动、参与对捐赠组织工作的监督等,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捐赠行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爱心捐赠;感恩;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调查的概述 生),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为97.33%。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后,使用 (一)调查的缘由 SPSS17.0得出可靠性统计量为0.845,说明一致性 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 信度较好,测试的可靠性比价高。通过对主要成分 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 分析可以明确问卷的重要题目以及问卷的可靠性, 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行为。爱心捐赠 说明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较为可靠。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 (四)调查的内容 它既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和道 去掉问卷中有关个人信息的问题,调查内容主 德情操,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要分为3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捐赠条件,如是否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捐赠的主要潜在群体, 会有闲置物品或想要捐赠的物品、平常的捐赠渠道 具有受教育程度高、人格但经济未等特征, 等;二是调查对象的捐赠意愿,如是否愿意捐赠给他 且此群体一直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特殊 人、想要采取的捐赠方式等;三是对爱心捐赠相关组 的群体,大学生在中国总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 织的信任度,如是否信任捐赠组织等。 年龄相当的青年中所占的比重更大,更具有代表 性口]。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捐赠行为与国家未来 二、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调查的结果 公益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调查对象的捐赠条件 (二)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购买方式的方便快捷, 据了解,目前有关爱心捐赠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 大学生容易购买过量或者购买使用率低的物品,最 在教育捐赠、慈善捐赠、社会捐助等社会群众或者海 后导致大学生们拥有许多闲置物品,如表1所示。 外人员等小部分特定团体,以参与爱心捐赠活动为主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没有闲置物品的大学生比例 体的社会公众为对象的调查和研究并不多见E ,以大 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爱心捐赠行为及其参与意愿 表1北京林业大学学生闲置物品分类 的调查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 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目的是要了解当代 在校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具体情况,以便为社会爱 心捐赠事业培养未来重要捐赠群体提供借鉴。 (三)调查的方法 调查方法为电子问卷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 林业大学在读本科生,(以下简称北京林业大学学 8 贾 爽等: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较少,95.89 的大学生均有闲置物品且物品种类多 样,由此可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捐赠条件相对比较 优越。 在调查对象中,不知道捐赠渠道的人比较多,即 使知道捐赠渠道的多也不知道如何去联系捐赠 人或捐赠组织,知道捐赠渠道并知道怎样去联系的 学生微乎其微。这表明校园爱心捐赠活动的宣传力 度不够。见表2。 表2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对捐赠渠道的了解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捐赠意愿 捐赠意愿是影响人们捐赠行为的关键因素。从 图1的结果来看,将闲置物品搁置不管的大学生占 据首位,捐给有需要的人位居第二,这表明北京林业 羞求忸 大学学生道德水平和感恩回馈意识存在欠缺,需要 ∞ ∞ ∞ ∞ ∞ 如 ∞ m O 继续加强。 其他 丢弃 2 74% R 82o/ ̄ 搁置不管 48.71% 捐给有需 要的人 39.73% 图1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闲置物品的处理方式 调查发现,北京林业大学的捐赠平台尚不完善。 被调查的学生均反映捐赠平台是影响他们捐赠的主 要因素之一。如果捐赠平台成熟且完善,方式多样 化,大学生参与性会更高,更有助于爱心捐赠事业的 发展,见表3。 表3北京林业大学学生选择捐赠平台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对捐赠的信任度 捐赠信任度也是着重调查的方面之一。图2反 映出信任捐赠组织的大学生并不多,不信任捐赠组 织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法定夺 自己对捐赠组织的信任度。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 普遍对捐赠组织信任度不高,这也让人们对捐赠组 织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担忧。 小信任 信任 无法定夺 图2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对捐赠的信任度 三、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感恩教育欠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越来 越好,购买的物品较多,造成了个人闲置物品的积 压。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大学生所受 的感恩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从大学生对闲置物品 处理方式看,大学生的闲置物品较多但捐赠意愿并 不强烈,说明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着欠缺。 (二)爱心捐赠的相关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知道捐赠渠道的人数 很少,说明社会爱心捐赠的渠道窄小,宣传力度不 够。在是否愿意把闲置物品捐赠给捐赠平台这一问 题上,大部分学生做出愿意把闲置物品捐赠给捐赠 平台的选择,这说明如果在大学生中拓宽捐赠的渠 道及捐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 选择主动去捐赠。实践证明,爱心捐赠宣传工作做 得较好的地方,公益事业一定红火[3]。渠道窄小、方 式单一和宣传欠缺是导致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缺乏 的主要原因。 (三)捐赠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高 由于一些负面新闻的报道,使中国慈善组织的 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人们捐助意愿普遍下降,并对 捐赠的透明度产生担忧。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 均希望捐赠全程应由一个可公开、可监督的部门去 严格管理。由此可见,捐赠的透明度在当今社会中 不容忽视,如何让捐赠全程透明清晰已经成为爱心 贾 爽等: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9 捐赠活动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鼓励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的合理化建议 (一)针对高校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责任意识的最好体现。“只有心怀感恩, 才能滋润生命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 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 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 育”Ⅲ4]。学校可以定期开设感恩课堂,增加感恩社会 实践,举办农村体验活动等,因为每个大学生都应当 知道一切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当回归于社会。只 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鼓励他们努力为社 会多作贡献,才能使社会公益事业水平不断得到 提高。 2.加大爱心捐赠的宣传力度 爱心捐赠的宣传工作是整个捐赠事业之首。爱 心捐赠宣传是普及公益意识、弘扬公益文化、提升公 益理念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公益事业的一项基础 性工作。加大爱心捐赠的宣传力度,除了单一地在 学校班级里宣传募捐外,还可以建立有关爱心捐赠 的网站、开发手机爱心捐赠的应用程序,让学生可以 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使捐赠更加方 便、快捷、广泛。 3.提高捐赠组织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 捐赠组织未来的发展与其组织者的自我管理能 力息息相关。近几年有关爱心捐赠的负面报道让大 家对爱心捐赠失去信心,其主要原因是捐赠组织在 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大学生对 爱心捐赠重新建立信心,捐赠组织应加强自我管理。 (二)针对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闲置物品 大学生应当合理规划闲置物品,让这些闲置物 品变废为宝,提高物品的利用性。把自己的闲置物 品捐赠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这样既献出了自己的爱 心,又让物品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2.积极参加爱心捐赠活动 爱心捐赠活动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活动。热心投 入爱心捐赠活动,既是在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 己,可以促进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一种推进和建设 和谐社会的形式,使社会变得更温暖。 3.参与对捐赠组织工作的监督 如今大学生对捐赠组织工作产生质疑,所以更 应该对捐赠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以此来提高捐赠 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公众信任度,使社会公益事业向 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自 己的力量。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项目编号X1310022087。 参考文献 [1]倪诗蓓,石庆龄,胥心愿.当代大学生捐助意愿调查——以苏州 大学为例EJ3.社会工作,2012(8):85—88. [2]李洋,涂涛,王道阳.大学生捐赠行为的心理学研究[J].卫生软 科学,2011(3):191-194. [3] 徐卫华.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EM].北京: 党校出版社,2006:18. [4]邓玮.当代大学生慈善捐赠行为与认知调查——来自厦门高校 的问卷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24—29. (责任编辑王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