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安徽省淮北市社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一样,正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当前情况,从各大官方网站搜得大量关于__省__市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__省__市的乡村职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与__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结
合。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__职业技术学院是__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现占地431亩(分东西两个校区),其中教学用地360亩,固定资产2亿元。现有教职工618人,专职教师355名,其中高级职称135人,教授2人。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16302人,设有七个系、一个部,开设41个专业,高级护理专业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专业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高级护理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被定为省级紧缺
第 1 页 共 24 页
人才培养基地;建筑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目前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办学质量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学院目前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逐年增加,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学院高职生预计招生2800人,实际报到3217人,再创历史新高。学院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20__3年、20__5年两次被评为__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列前茅。学院办学质量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20__5年文科学生录取分数居全省第一、理科居第五,今年全省的统计尚未做出,但估计仍高居全省前列。
2、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基本形成各类学校协调发展,、行业、企业、民办多元办学格局,服务经济、促进就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我市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9所(其中正常连续招生的学校为21所),按隶属关系划分,教育部门办12所,行业企业办8所,民办9所;按办学类型分,普通中专4所,职业中专(高中)20所,成人中专4所,技校1所。现有教职工1386人,其中专任教师873人,在校生2.4万余人。开设专业主要有:计算机、机电、电工电子、数控机床、医护、师范、运动项目等。我市中职学校招生数由20__2年的4303人越增到20__5年的12443人,今年招生工作仍
第 2 页 共 24 页
在继续,预计较去年增幅超过10%。20__5年职普招生比为4.27:5.73,位居全省第5位,20__6年招生13000多人,职普比接近4.4:5.6,实现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一批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也得到快速发展。市二职高、工业学校、__卫校相继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县职高创建为省级重点学校,县职高、市二职高还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__工业学校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受到了国家七部委的表彰。。__矿业集团所属的__煤电技师学校也为__矿区、新集矿区和长三角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全市有计算机、电工电子、数控技术、现代农业等5个专业和1个实习实训基地跻身全省重点建设行列。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表一、 类 别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 毕业生数 教职工数 专任教师 普通高等学校 3 29136 6553 1857 163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5 8792 2153 0 431 成人中专 3 436 126 29 20 普通中学 141 154786 50783 9857 8678 职业高中 25 47275 120__3 827 535 高 中 28 49534 16912 3856
3268 初 中 113 105252 33871 6001 5410 小 学 373 166693 31553 9548 8678 20__6年底,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05所,在校生416753人。全市小学适
第 3 页 共 24 页
龄人口毛入学率103.20%,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6.69%。普通初中学生升学率为76.61%,比56.66%的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95个百分点,跻身于全省前列,位居__北各城市之首。
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攀升,20__5年和20__6年,我市普通高考城市万人本科达线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__7年,我市普通高考本科达线人数7268人(不含艺体类),600分以上的考生265人,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20__5年,我市中职招生12443人,首次突破万人__,自20__3年起,连续3年实现年招生人数增幅30%以上;20__6年招生人数达13161人,再创历史新高,职普招生比为4.3:5.7,跃居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已拥有特级教师31名,学科带头人132名,市级骨干教师145名;省级教坛新星33人,市级教坛新星199人。近年来,我市教师在全国、全省举办的优质科竞赛中屡获大奖。20__4年以来,我市有15人次获全省优质课一等奖,8人次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无论是获奖等次,还是获奖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幼儿、特殊教育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我市共有幼儿园112所,幼儿园在校学生数为347人,当年毕业学生数165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48人,毕业学生5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6人。
第 4 页 共 24 页
2021年,我市幼儿园共有教职工1466人,其中,专任教师1118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44人。
对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教育,我市的三类残儿入学率为94.75%,幼儿毛入园率为35.26%。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监测指标均处于全省前列。
2021年,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2691417平方米(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1356761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35768平方米,中职校舍总面积392751平方米,特殊教育校舍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 8.8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5.6平方米。中职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
2021年,我市小学图书总量达1865920册,生均占有量11.1册,固定资产总值57902.4万元,生均占有达213.1元。普通中学图书总量为2251176册,生均占有数14.5册,固定资产总 值113838.3万元,生均占有为627.4元。中等职业学校图书总量433504册,生均占有图书11.9册,学校固定资产总值35363.88万元,生均占有10949元。
二、我市职业教育的特点 1、、市对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步入正轨。随着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定位和重视,我市各级领导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20__5年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大力振兴职业教育的意见》,对我市职业教育的目标任
第 5 页 共 24 页
务、培养重点、办学方式、资金保障都有明确的规定,另外还正在拟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鼓励促进支持民办教育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2、办学规模扩张迅速。__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在校生20__5年为1.3万人,20__6年为1.6万人。__煤电技师学院在校生,20__3年4320人,20__6年达8千人。全市中职学校的招生数,20__3年6720人,20__6年招生13000多人,职普比接近4.4:5.6,实现了我市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3、办学模式有一定突破。近几年,各职业学校以服务经济、促进就业为宗旨,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多种合作办学途径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实行订单培养。如__煤电技师学院与____集团等; 二是校企联合,如市二职高与__美菱公司;
三是校际联合,市工业学校与朔里职高、市二职高与双堆职高城乡合作办学,__区与省能源学校联合办学。
四是鼓励支持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审批了__信息科技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
4、办出了一批带有亮点的专业。__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体的专业格局,高级护理专业成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__煤电技师学院设置的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等专业直接针对煤矿生产,很受矿区和学生的欢迎。市工业学校等校
第 6 页 共 24 页
开办的计算机、机电、电工电子、数控技术等专业很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
5、重视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近几年,__市各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主动与市内外大型企业对接,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__煤电技师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实行订单培养,每年的就业率都是100%。__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就业先进单位。市属各职业学校就业率达95%。
6、一些学校进入国家和省级重点行列。市二职高、工业学校、__卫校相继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县职高创建为省级重点学校,县职高、市二职高还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全市有5个专业和1个实习实训基地跻身全省重点建设行列。20__5年,__工业学校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受到国家七部委的表彰。
三、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我市中职学校大多由薄弱学校改制而成,普遍存在办学空间局促、条件差、基础弱等先天不足现象,规模总量、结构质量、培养能力、实训条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如国家级重点学校市二职高、工业学校,占地均不足40亩。省教育厅要求市级职业教育今年招生增幅应达20%,但我们在增幅10%的情况下已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这个问题不仅带来了学历教育无法扩大的问题,也带来了非学历技能培训受限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保障
第 7 页 共 24 页
部门、农委等部门都积极向上争取到了一些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的培训资金,并举办一些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如果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就会达到节约资源、整合资源、扩大培训能力的效果。但是学校局促的办学条件会这种承担。
2、在职业学校的扩建中,面临资金与空间的双重难题。如我们为二职高的扩建争取到了300万元的国家投入,并力求在二职高异地迁建扩大的同时,为主城区多保留、恢复一些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资源,缓解主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但是保留得越多,可置换出的扩建资金就越少。
3、职业教育的管理、办学、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场需求和市场空间巨大的非学历培训,亟待解决资源整合的问题。例如,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亟需“双师型”的教师,但是在现有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下,真正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很难进入的,只有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财政支付方式的改革,在以学校为单位、以生均经费为基准、包干办学经费并建立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学校用人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瞄准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调整,引进教师、输出人才。
4、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把招商与招智结合起来,引导外地院校来淮办学,但许多项目因缺乏土地而进展滞后甚至搁浅。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市外客商推广利用我市农村中学整
第 8 页 共 24 页
合后的闲置资源开办职业学校,但是也存在着优质项目客商投不起,非优质项目客户看不起的难题。
5、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小而全的矛盾。职业学校的课程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方便学生上课,提升学校档次,也是为了满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校纷纷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体投资规模小、全市投资分散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中学撤并中整合下来的教育资源举办分校,也同样面临着实训难题。
6、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围尚未形成,关心、支持、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滞缓。
7、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人才,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科技推广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农村职业教育远不能满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迫切需要。投入不足,师资匮乏,致使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发展严重失调。
四、__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表二、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49.1 14.4 第一产业 34.7 7.2 第二产业 209.1 17.9 工业 191.8 19.4 建筑业 17.3 3.5 第三产业
105.3 10.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5 10.9 批发和
第 9 页 共 24 页
零售业 23.6 12.5 住宿和餐饮业 5.4 13.8 金融业 4.0 10.1 房地产业 8.0 0.1 其他服务业 38.8 10.5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新__镇就业岗位3.3万个,83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9.5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445元,增长20.2%。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08户,新增注册资金14.8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9074户。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5818户,从业人员6.8万人,注册资本金95.3亿元;共有个体工商户62409户,个体从业人员12.9万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15.6%,占GDP比重为36.1%。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城市。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2%,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9个、 1.8个和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15.7%,其中猪肉上涨23.4%、油脂上涨35.3%、鲜蛋上涨9.3%、蔬菜上涨17.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7.3%。
表三、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 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6.2 食品 115.7 #粮食 104.0 油脂 135.3 肉禽及制品 125.4 水产品 122.7 蔬菜
第 10 页 共 24 页
117.6 烟酒及用品 .5 衣着 97.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8 交通和通讯 99.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8 居住 .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6.3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26.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27.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医疗、住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一)农业:我市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90.3万亩,比上年扩大3.9万亩,增长1%,总产量达到115.7万吨,比上年增收14.2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81.9万吨,增长14.8%;油料产量12104吨,增长26.6%;棉花产量7432吨,增长16.6%。全年新增造林面积836公顷,新建完善农__网4667公顷,新育苗144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3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6.22%,林木绿化率达到19.55%。全年出栏生猪54.5万头、牛0.8万头、羊46.2万只、家禽1256.6万只,分别增长14%、23.7%、15.4%和13%;肉类总产量7.2万吨、禽蛋产量3.8万吨,分别增长9.4%和3.6%。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雨润、思朗食品、天宏农产品加工等
第 11 页 共 24 页
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表四、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157431 14.0 #夏粮 8157 14.8 秋粮 338474 12.0 油料 12104 26.6 #花生 8452 59.8 油菜籽 2285 -19.8 棉花 7432 16.6 蔬菜 374845 9.6 水果 86336 -0.9 肉类 72451 9.4 禽蛋 37583 3.6 水产品 23749 5.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1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万台,增长5.2%;农用拖拉机11.6万台,增长1.8%;农用运输车1.5万辆,增长5.1%。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79.5千公顷,机播面积215.9千公顷,机收面积151.9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244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化肥施用折纯量8.8万吨,增长0.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35千公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五镇十村”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对66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其中三区参合率98.2%,__县参合率97%;“村村通”道路工程完成212.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1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
第 12 页 共 24 页
工作连续三年获省表彰,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全国100家重点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凤凰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工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加大,对2.7万人进行了技能培训,转移就业38.1万人;__区__镇洪庄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 “十佳村”。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通过建立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1]。它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我市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农业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__市成功引进江苏雨润、天津宝迪、山东六和、鲁王、__正虹、唐人神等6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新加坡幸运方便面、锦泰饼干、望味谷脘粉、上海普豪生物科技、大润发、沃尔玛超市、__润恒、浙江赛尔物流等一批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外向度高的大型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项目。
第 13 页 共 24 页
二是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3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16家,过10亿元企业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家。2021年,__宝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口子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三是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全市已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6个,标准化种植基地8万hm2,标准化养殖小区403个;已通过无公害种植基地认定面积2.67万hm2、无公害养殖规模303万头(只);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定面积3万hm2。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化链条式发展。全市已初步建成__县百善粮油食品工业园、__市口子工业园、__区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__区宝迪食品工业园、__区六和肉鸭加工5大食品加工业集群。
五是产业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认证安全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1个,11种农产品成为__省名牌,15种农产品获得__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已培育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560多家,带动农户23万户,龙头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3亿元,增长20%;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家,总数达到438家;工业化率达到54.9%。其中三区一县实现增加值
第 14 页 共 24 页
45.6亿元,增长60.9%;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4.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在列入全市重点统计的36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8个实现增长。其中原煤4086.6万吨,洗精煤733.4万吨,分别增长10.9%和8.1%;白酒23632千升,增长40.8%;焦炭178.8万吨,增长67.8%;水泥227.6万吨,增长18.4%;印染布10756万米,服装773.9万件,分别增长22.7%和215.6%;发电量9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
表五: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086.6 10.9 洗精煤 万吨 733.4 8.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99.0 -1.1 小麦粉 万吨 40.9 16.8 配混合饲料 万吨 32.7 52.8 饮料酒 千升 114369 87.2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23632 40.8 啤酒 千升 90737 104.7 纱 吨 29572 -16.1 布 万米 4945 -47.7 印染布 万米 10756 22.7 服装 万件 773.9 215.6 焦炭 万吨 178.8 67.8 水泥 万吨 227.6 18.4 日用玻璃制品 吨 43601 4.9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4.3亿元,增长42.5%;实现利税59亿元,增长71.9%,其中利润 17.6亿元,增长144%;亏损企业亏损额2.9亿元,比上年下降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2%,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
第 15 页 共 24 页
建筑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从业人员3.4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亿元,增长6.9%;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6.1亿元,增长12.7%,竣工产值31.3亿元,增长22.6%;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0.7万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4.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0.8万平方米。
(三)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__,达到10942万美元,增长50%。其中出口10270万美元,增长75.5%。分出口主体看,市级外贸公司出口2881万美元,增长191%;县级外贸公司出口2304万美元,增长3.1%;自营生产企业出口 3821万美元,增长69.5%;“三资”企业出口12万美元,增长377%。进口67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3.6%。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组团参加徽商大会、中博会、高交会和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成功举办2021中国(__)煤矿机械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36.9亿元,协议利用市外资金35.3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10258万美元,增长62.3%;引进市外资金150.5亿元,增长21.3%,其中省外资金.5亿元,增长21.2%。美国高盛、湖__河智能、江苏雨润、锦泰食品、上海索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
第 16 页 共 24 页
园区经济加快成长。市开发区和各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区项目不断增多,规模工业成长速度加快。市经济开发区、__经济开发区、__经济开发区、__和__工业项目区五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4.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106%;建成投产企业3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
(四)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当年招生8881人,在校学生29136人,当年毕业学生6553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4所,在校学生3.4万人,当年毕业学生9626人。普通中学138所,在校学生16.4万人,其中,高中30所,在校学生5.2万人;初中108所,在校学生11.2万人。小学420所,在校学生20.1万人;幼儿园73所,入园儿童3.6万人。2021年全市报名参加考试人数22531人,录取考生12485人,录取率为55.4%。其中,本科录取6291人,高职(专科)院校录取61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5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9.83%。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30万名城乡学生学杂费、20万名农村学生教科书费;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2.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亿元,有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第 17 页 共 24 页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40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2;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5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 50项。全年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59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24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17个。主要科技成果有:__矿区近距离煤层大采高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__宿县临涣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及对瓦斯赋存特征的控制等。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品50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 27.3亿元,利税3.8亿元。全市百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55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7亿元。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精细化工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挂牌运行,实现了孵化器建设零的突破。__县被批准列为国家“科技__强县”;五沟镇、__镇、段园镇被列入省科技创新试点镇。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66件,比上年增长6.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8件,增长17.1%;专利授权95件,增长61%。成功举办了2021中国(__)专利技术推介会,签订意向协议385个,合同11个。
(五)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1.02‰,人口死亡率4.36‰,人口自然增长率6.66‰。在全省2021年度考评中,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工作以及城市、农村三条线全面突破,同时受奖;一举获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先进市”、“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先进
第 18 页 共 24 页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先进县”三项荣誉。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8%。
表六:
2021年末全市人口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5.8 - 其中:非农业人口 93.2 43.2 农业人口 122.6 56.8 其中:男性 110.5 51.2 女性 105.3 48.8 其中:0-18岁 45.2 21.4 18-60岁 141.3 65.5 60岁及以上 28.3 13.1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51元,比上年增加1207元,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8821元,增长8.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7%,衣着支出增长7.2%,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20.2%,居住支出增长28.3%,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分别下降23.3%和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3%,比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2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90台,空调器106台,移动电话126部,淋浴热水器83台,照相机27架,家用电脑55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96元,比上年增加722元,增长2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9元,增长42.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4.7%,衣着支出增长6.9%,居住支出增长16.6%,交通通讯支出增长4.1%,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
第 19 页 共 24 页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9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6.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4万人。完善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0301万元,保障81.2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1920万元,保障46.2万人次。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面积13.3万平方米的南黎花园交付使用,解决了1092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滨河花园一期工程楼栋全部封顶;__矿业集团完成棚户区改造5.2万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所 37个,床位2876张,收养各类人员2346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8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0个,网点130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6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50万元。
五、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市、县区在发展改革职业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明确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三大任务。鉴于当前职业教育比较薄弱,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要更加重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县区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为
第 20 页 共 24 页
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县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政协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二)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扶持建设1000年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从20__5年起至2021年,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共6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职基础能力建设。财政今年9月宣布今年将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国选择10000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我们要争取从这些项目中获得支持。
二是市、县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按照《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使市、县区城市教育费附加逐步达到不低于30%的比例定向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逐步达到不低于15%的比例,定向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今年秋季招生,市已设立了100万元职教发展专项经费和100万元中职贫困生助学金。
三是招商引资部门要尽快制订社会事业招商引资项目的优惠,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积极引导社
第 21 页 共 24 页
会力量办学,鼓励外资、民间投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认真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_5]35号)和省、市有关根据振兴职业教育意见的精神,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近期要重点解决好市二职高异地迁建工作,落实好工业学校已规划的63亩校园用地;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配合县区,做好__县职教中心、__区职教中心、__区职教中心、__区职教中心相关工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市、县区财政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教育、人事等部门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校企双向流动,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前,力争我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由现在的35%提高到60%以上。
要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整合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有特色才会有出路,努力扩大学校就业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 22 页 共 24 页
(四)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1、积极筹建__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市教育局已代草拟了《关于组建__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方案》、《__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市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行业、企业,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包括师资、专业、实训基地的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2、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改革与创新。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和措施,争取创办若干所示范性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4、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5、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根据、省、、市相继出台的大力振兴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各地都要建立高规格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且规定由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经济、教育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劳动保障、经委、、财政、民政、人事、农业、科技
第 23 页 共 24 页
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市将向提出工作建议,尽快建立我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六、结语 乡村职业教育是一类典型的教育问题,但是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社会大视野,把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视野由教育部门纵向探索引向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综合发展战略上,使职业教育立足于乡村现代化的需要、农民发展的需要、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不仅要解决农民生活出路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发展问题,解决农民生存质量问题,解决城乡发展公平问题,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方式得到优化,农民的价值获得更为适宜的实现空间, 从而达到实现农民现代化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促使乡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保持一致。
第 24 页 共 2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