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nterE_plorer4 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最近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县乡村、工矿企业和学校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全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家
三、对策建议。综合分析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新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建构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格局。按照这一思路在整体工作摆布上应做到“三增”、”;三创”、“三强化”。
(一)”;三增”:就是增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增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既是较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又是人口资源大市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加快
第 1 页 共 6 页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把发展由依靠资源优势为主转变到依靠人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为主上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可以肯定地说我市成为人力资源工资考试、自主招生。要挖掘办学潜力改变传统的正规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式将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生源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让最应成为职业教育对象的中考高考落榜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等群体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达到“让最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职业学校培训”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三创”:就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创新用工就业制度。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方面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除劳动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外其他行业企业所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层次的资源整合切实改变目前多头办学、分散管理、资源浪费的状况。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构建“政府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政府在重点办好一批骨干示范院校的同时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各种形式的民间职业教育机构发展;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让一些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机构直接进入市场;要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企业强化职业培训明文规定”;办企必联校建企先选校”即凡在职职工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的企
第 2 页 共 6 页
业均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委托一所职业学校承担企业培训任务;凡不足3000人规模的新建企业应事先选择合作的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多形式合作办学支持成立以骨干院校为龙头、若干学校和效益好的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实施“名牌带动”积极创建”;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名牌基地”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发展之路;以争创“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为抓手实现我市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当前要突出办好市区三所高职院校按照“保持优势、突出特色、适度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合理定位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办强办大”;龙头”发挥对全市职业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重点是强化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紧紧围绕我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先定专业、后聘教师”。我们通过调查认为今后五年我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当重点建设培育8类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即机械加工、煤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围绕这8类基地建设重点培育80个骨干示范专业力争30个专业进入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序列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做到长短结合以”;长”促稳、以“短”促活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创新用工就业制度方面重点是
第 3 页 共 6 页
推行职工持证上岗。要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职工进入企业之前的必经之路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鼓励企业在本地职业院校中进行招工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尽可能在当地就业推进”;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赢。认真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纠正并依法给予处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经人事、教育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
(三)“三强化”:就是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差已成为困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没出路。建议今后市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重点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即县市区和学校先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建设基地然后由市财政奖励其价值的2/3直到该校实训基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为止。同时应当明确规定新建职业学校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必须达到设置标准否则不予审批;现有职业院校凡实习实训条件不达标的原则上不审批新的基建项目。要探索实习实训的新路子在全
第 4 页 共 6 页
市职业学校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并使之制度化。“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线上、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大田里”因此要想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管打实用”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村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全市开展”;一企联一校一村联一校”试点工作。同时设立“市职业教育年会”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使之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会的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认定一批以校长为主的职教专家队伍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团队;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双师型”教师要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约管理制度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启动师资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人事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强化对职业
第 5 页 共 6 页
教育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管理全市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其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依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建立职业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职业教育列入政府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网络人才信息公布制度搭建全市统一的人才供需”;平台”促进各企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的信息共享。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倡树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