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5975/j.cnki.gsyy.2009.03.009 甘肃医药2009年6月第28卷第3期 GansuMedicalJournal,Jun2009,Vol.28,No.3 
·231·
3 讨论
结果显示,我市受检城乡小学生患龋率分别为73.00%和81.54%,明显高于全国九省区调查的平均水平47.70%[2]。从表1、2中可以看出9岁儿童的患龋率稍高于7岁儿童的患龋
2率;乡村儿童的患龋率高于城市儿童,χ=4.079,P<0.05,差
人认为牙病不需要治疗。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不懂得正确的刷牙方法,还有些学生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口腔卫生状况城市好于乡村,乡村小学生有1/3口腔卫生较差。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的口腔状况并不乐观,乡村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尤其应加强对乡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提高对防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使家长认识到龋病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宣传及时充填龋齿的重要性,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参考文献
[1] 刘大维.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19.[2] 李东海.四川省凉山彝族学龄儿童龋病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1998,16(2):188-1.
[3] 束陈斌,冯希平,潘瑛.14岁以下儿童乳牙龋病调查[J].上海口
腔医学,2000,9(3):175-177.
[4] 颜雨春,蒋勇,韩小兰,等.安徽省15岁年龄组恒牙龋病流行病学
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3,12(3):1-166.
异有显著性。城乡小学生受检者龋均分别为3.26和4.12,高于束陈斌[3]等的调查结果。城乡小学生的龋齿充填率分别为18.%和7.71%,城市明显高于颜雨春[4]等的调查结果(8.92%),乡村小学生的龋齿充填率稍低于该值,χ2=38.710,P<0.05,差异有显著性。城乡小学生六龄齿患龋率分别为
28.09%和8.13%,χ=0.001,P>0.05,差异无显著性。六龄
齿患龋率9岁明显高于7岁,这是由于六龄齿在9岁儿童口腔中停留时间大于7岁儿童。兰州作为西部城市,经济相对落后,人们对口腔的保健意识较差,作为一名口腔医务工作者,本人深有体会,许多患者不懂得保留患牙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补不补都无所谓,这种状况在乡村更显突出。还有些
·临床护理·
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要点
马琳 丁占山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25(2009)03-0231-03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建立五十多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寿命的逐渐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数和比例不断增加,1999年中国步入了人口老年型国家,人口老年化不仅是生理上的成就,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象征,它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含义,被全世界确认为是21世纪的一个确定的特征。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的40%,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会增加到4.3亿以上
[1]
1 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征
1.1 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 我们观察离休干部60人,平均年龄85岁,患病病种最多达12种,最少的也有6种,这些老都进入衰老期。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衰老导致老年人敏感性降低,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老年病不同于其他病的基本界限在于与机体的衰老密不可分[2],当老年人得病时,常常是多种疾病缠身,且有时症状隐匿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
1.2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离休干部,都是长期在领导岗位上的老首长,由于退休在家,活动范围缩小,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家庭、经济收益的改变,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之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卑、多疑、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
1.2.1 情绪改变:这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1.2.2 智力改变:经对离休老人进行记忆问卷调查,发现96%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问题,对于老年人能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为老年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促进老年病人的康复。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兰州,甘肃省军区焦家湾干休所卫生所
的老人记忆力明显减退,以近时失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
·232·
 甘肃医药2009年6月第28卷第3期 GansuMedicalJournal,Jun2009,Vol.28,No.3 
多饮水,多食一些润肠的食物,如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出现便秘时可用开塞露灌注肛门或用肥皂头插入肛门,以刺激排便;如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应安慰关心病人,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和床铺清洁干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出现尿潴留时,应进行诱导排尿,如热敷、让病人听流水声等,无效时可根据医嘱进行导尿,导尿后应注意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
2.2.4 卧床老年病人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定期翻身叩背,防止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2.3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2.3.1 尊重人格,正确引导:老年人由于其自尊心的驱使,都希望医护工作者对其格外的关心,他们认为,只有被热情接待,才算被重视,才能得到较好的诊疗。对待老年人要以热情和蔼、稳重端庄的表情,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迅速消除紧张、恐惧的复杂心理。
2.3.2 要善于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如有的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有的老人丧偶,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他们的孤独感就非常显著,这时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接触他们,与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关心、体贴、开导、说服,使他们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和孤独感。
2.3.3 对依赖性极强的病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年人通常在体力上有退行性变化,同时常有较强烈的依赖别人的心理,要以耐心的态度告诉病人,过于依赖别人本身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要鼓励病人多思考、多活动、多增加锻炼机会,以保持身心的活力,增进健康。
2.3.4 注意语言修养:老年病人希望受到尊敬,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和他们谈话不要怕麻烦,耐心倾听其主诉。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口罗嗦予以谅解、理解和允许老年人适当的倒退及依赖他人。由于老年人心理的衰退,对各种精神刺激都非常敏感,避免刺激性语言,多使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2.3.5 细心观察,技术熟练:针对老年人害怕或依赖的心理,护士要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要勤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及情绪反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操作时,护士动作要轻柔,敏捷,沉着,有条不紊,增强病人的安全感。2.4 健康指导
2.4.1 饮食指导:指导老年人三餐要合理分配,晚餐不宜过饱,进餐时不宜过快,食物应多样化,常吃奶类、豆类、鱼、蛋、禽等,多食蔬菜,少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和荤油,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饮浓茶、咖啡,戒烟酒。
人到老年,气血自衰,脏腑气弱,尤以胃气衰退最为明显,应特别注意保护胃气。保护胃气的方法莫过于饮食调护[5]。而年老者无论患病与否,对饮食的要求总有共同之处,一般从以下几点进行饮食调护:(1)宜精不宜粗:老年人胃肠功能衰弱,脾运不健,稍有不慎便会影响胃肠功能,故老年人的食物,一定要仔细挑选,不论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奶、蛋,均宜精,避免、变味、过期。同时,加工宜精细,务求细、软、易嚼、易咽、易消化。在烹调中,以蒸、煮、炖为主,尽量不食油炸、煎爆之物。(2)品种
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1.2.3 性格改变:经对我们医疗保障的离休干部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有78%的老人说话多重复,显得噜苏;67%的老人做事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38%的老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74%的老人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当然,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1.3 老年病人用药的特殊性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药物进入机体后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均相应发生不同的变化。①由于老年人胃肠生理变化,对药物的吸收面积减少,同时内脏血液供应减少,胃液pH增加,胃肠蠕动改变等原因,从而造成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发生改变。②老年人其非脂肪面积减少,总体水分减少,血浆白蛋白减少,脂肪成分增加,血浆蛋白结合力改变。以上这些改变使得不同药物在体内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有效成分发挥作用。③老年人由于肝实质逐渐减少,肝脏供血亦有所减少,以及酶活性与诱导性减低,且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其他因素如吸烟等因素增多,故使药物的代谢发生变化。④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功能逐渐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排泄功能减低,故使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排泄发生障碍。因此在老年人,尤其是肾功能减退之老年人,在运用由肾排泄的药物时,一定要减量服用,慎用、甚至禁用[3]。
2 老年病人护理要点
2.1 加强病情观察 临床实践发现,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主要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的弹性、液体的出入量、睡眠习惯有无改变、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药物的疗效、用药后的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如服用降压药物应监测血压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等。
2.2 加强临床护理
2.2.1 口腔护理:对生活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应做好口腔卫生指导,包括对义齿的清洁及护理指导;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如高热、昏迷、鼻饲等,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4],每日2-3次,同时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牙龈有无出血等。2.2.2 皮肤护理:指导老人及家属定期更换床单,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使病人舒适。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指导病人定期洗澡,告诉病人饭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以防止血压变化及烫伤;卧床者定期给予床上擦浴,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2.2.3 大小便的护理指导:老年病小便时应采用坐式,以防止下蹲过久引起站立时晕厥。老年人由于活动过少,肠蠕动功能减退,易产生便秘,排便时屏气用力可使病人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指导老年人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
 甘肃医药2009年6月第28卷第3期 GansuMedicalJournal,Jun2009,Vol.28,No.3 宜多,食谱宜变,食量宜少:老年人胃气已弱,纳食不香,极易厌食,如每日食谱单调,多可导致纳食呆滞,故须时常注意变化食物内容,使每餐有新鲜品味,少量多餐。
2.4.2 活动原则指导: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引起骨折,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宜过于疲劳;起床时动作宜缓慢,采取三步曲,即坐起———双腿放于床边———站起,以防体位性低血压;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可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老年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生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进行,从而有利于机体康复,如太极拳、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
2.4.3 精神疗法指导:(1)始终保持乐观、愉悦的心理状态:进行经常性的保健知识宣传,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平的,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困难就会被克服,生活永远是美好的。(2)多和年轻人、陌生人交往:年轻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吸收新知识快,鼓励老年人同他们交往,可以不断从他们身上吸取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从而有效地延缓衰老;多和陌生人交往,可使老年人心理活动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也有助于延缓衰老。(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33·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人到老年精神活动也会逐渐减少,但这不等于活动的停止,爱好和兴趣的消失。恰恰相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读书、看报、集邮、下棋等可以提高人的思维活动能力,而对花、鸟、鱼、虫、书法、绘画等感兴趣,则可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从而延缓衰老;另外,如果精神和身体健康条件许可,还可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劳动,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保持生理平衡。参考文献
[1] 张庆华.战胜衰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5.[2] 陆惠华.老年病临床特点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
173.
[3] 李凯利.老年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7:-91.
[4] 杨秀蓝.浅谈老年病的临床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7,5:9[5] 吴媚.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4:281.
胃癌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护理体会
郭玉梅 许丽平 刘春燕 汤冬梅 沈海莲 李红荣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3月间20例胃癌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共228例,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0例,发生率8.8%。结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规范操作、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做好缝合前切口处理、术后及时正确换药等是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关键词】 胃癌;手术;脂肪液化;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25(2009)03-0233-02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1],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影响患者康复。尤其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来说,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为此,护理上应针对胃癌患者的特殊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和发展,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施。脂肪液化目前无统一标准,具有以下表现者诊断为脂肪液化[2]:(1)多发生在术后4~10d,大部分患者除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常规检查时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 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08年3月间,我科共收治的胃癌患者228例,年龄31岁-75岁,平均52.4岁。209例进行胃癌根治手术,19例行姑息性手术,所有患者均为上腹正中切口。胃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共20例,发生率为8.8%。切口液化一般发生于手术后3-7天,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渗出液(其中混有脂肪滴)或不同程度的裂开。
3 原因分析
①所有接受了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均使用电刀,而目前大多认为使用高频电切和电凝,使局部产生高温,反复切割组织,大功率灼伤可造成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3],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因代谢障碍而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渗液,影响切口愈合。②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差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③皮下脂肪层过厚,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组织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差的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加之切口暴露的时间过长,脂肪组织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④手术过程中盲目切割、钳夹脂肪组织。缝合脂肪层时对合口不
2 脂肪液化指标
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护理及预防措
作者单位:733000甘肃武威,武威肿瘤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