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l8期 ・176. 2 0 1 4年6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40 No.18 Jun. 2014 ・桥梁・隧道・ 文章编号:1009—6825(2014)18—0176—02 海兰江大桥景观设计★ 郭凯强 何钰龙 摘姜海新徐百慧 张国翼 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要:结合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从适用性的角度出发,对海兰江大桥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到了两种合 适的景观设计方案以及效果图,为今后同类桥梁的景观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桥梁,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2)韵律和谐、均衡匀称。在美学中,均衡是在非对称的构图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现代化都市不断涌现,桥梁的需求量及建设规模愈来愈大。 桥梁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被人们赞美欣赏。因此桥梁 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中,以其不等的距离形成体量的平衡感。均衡具有动态的美,结 构特点是形象活泼,有动感。均衡匀称的事物,有一种深沉的美, 时常给人一种轻松安稳的感觉。对于不同的桥型,其给人的韵律 感也不尽相同,例如悬索桥,连接主缆和桥面的吊杆,由两边至中 间逐渐变短,连续变化,给人极强的连续韵律感。而系杆拱桥的 所谓桥梁景观是指以桥梁结构为主体,结合桥位周边的自然 及人工环境,融入桥域处的民族风情及地域特色,进行桥梁景观 拱肋采用抛物线或悬链线等曲线线形,使其奔腾活泼,具有生动 跳跃的感觉。 3)赋予桥梁内涵,融于周边环境。无论是在热闹喧哗的城 市,还是在寂静深远的山区,其特有的人文及景观都赋有一定的 内涵,寄托着当地人们的一种情怀。尤其城市中的桥梁,应与城 市整体环境相协调,并赋予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的设计及其研究,最后达到人、桥梁、环境的有机统一。城市桥梁 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可观(宏观构景、中观造势、近观显巧)、可 游,既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又可成为景观环境的载体。 本文从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点出发,对海兰江大桥上部 结构做景观性的装饰设计,并给出了两种设计方案及效果图。 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2.2海兰江大桥景观设计要点 海兰江大桥坐落于风景名胜古城龙井市,其设计的主要目的 海兰江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嘎呀河支流,图们江 是在满足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功能前提下,能够进行景观造型设 水系。发源地在英额岭东部,并由多条河流汇集而成,其流向为 计,既能与城市的整体特征以及建筑风格相一致,又能体现当地 东转东北转西。它流经和龙市、延吉市、龙井市市区,在延吉市境 人民的活力与热情。其景观设计要点如下: 内与布尔哈通河并流。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龙井市,隶属于延边朝 1)保证桥梁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设计时景观建设项目不能 鲜族自治州,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使之成为中国朝鲜族民俗 影响桥梁的基本功能。 文化的发祥地和朝鲜族最集中的地区。 2)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并能突出城市的 近年来,吉林龙井市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旨在打造中国具有 人文及地域特点,使之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朝鲜族民俗的文化名城。海兰江大桥正是在此经济和文化的背 3)坚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维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景下兴建的,在开发龙井市旅游资源的同时也与外界进行经济和 保护周边动植物和地质风貌。 贸易的往来,由此带动龙井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兰江大 4)结合此处的气候特点,尽量采用轻型耐低温材料,在不影 桥于2012年8月开工,2013年10月底建成通车,历时一年多,全 响桥梁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既经济又美观。 长287 m,该桥类型为多跨连续梁桥,桥面上无任何景观类设计, 5)尊重本地的民风、民俗,与当地居民沟通,适当听取民众的 跨径采用9×25 m。 意见。 2设计基本原则与要点 2.1 桥梁景观基本原则 3海兰江大桥景观设计方案比选 海兰江大桥处于风景名城的旅游开发区,当地希望在解 作为旅游城市,海兰江大桥也必然要成为一种景观。因此在 决原有桥梁的交通通行功能的同时,也能将其建设成为吸引投资 因此桥梁需要采用强调法的美学原则来凸显大 多跨连续梁桥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景观设计,并且要遵循以下设计 的地标性建筑物,气。在此基础上对海兰江大桥做出以下方案。 原则: 1)比例匀称、尺度适当。比例是桥梁总体中各部分数量关系 3.1 方案一:海兰门户 之比,而尺度是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给人的感觉与真实尺寸 此桥型属于单塔悬索桥,其美学特征如下: 1)比例均衡。此桥型所增加的桥主塔和主缆协调了连续梁 面延伸的主梁动势在保证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刨造 的关系。对于城市桥梁,与人的距离较近,桥梁整体尺度要与城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展现出城市景观桥梁的优美秀丽。 市建筑群相融合,各组成部分的比例要与城市相协调,这样才能 桥水平方向单一突出的构图比例,向上高耸的桥塔的动势和水平 收稿日期:2014—04—10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10225149) 作者简介:郭凯强(1992一),男,在读本科生; 何钰龙(1991一),男,在读本科生; 姜海新(1993一),女,在读本科生 徐百慧(1993一),女,在读本科生:张国翼(1993.),女,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