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下文言文复习

九下文言文复习

来源:九壹网
文言文复习:

九下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

一、 词语解释: 1. 通假字

例句 解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通( ),意思是: .2.古今异义:

例句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可以一战 ..再而衰 .

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

词语 故逐之 故 公问其故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其 望其旗靡 文句 意思 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何以战 以 必以分人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焉 且焉置土石 永之人争奔走焉·时而献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特殊词语解释: 神弗福 一鼓作气 衣食所安 必以情 ....齐师败绩 彼竭我盈 弗敢专也 ....三、语句翻译:

1. 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句)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4. 何以战(倒装句)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默写:

1.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 , 。 2.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 。 3.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5.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最重要的条件是“ ”。这样,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鲜明体现(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通假字

例句 解释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通( ),意思是: 一词多义

词语 文句 吾妻之美我者 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 皆朝于齐 能谤讥于市朝 于 皆以美于徐公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皆朝于齐 意思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形貌昳丽 徐公何能及君也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间进 ...翻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公也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忌不自信 五、

填空:

1.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语概括。

2. 课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邹忌的劝说方式是什么?他的成功劝说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文言文复习: 九下文言文复习 一、词语解释: 古今意义 例句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诚宜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 .临表涕零 .一词多义 词语 遗 文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光先帝遗德 以 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然后施行 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特殊词语解释:

北定中原 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亲贤臣,远小人 攘除奸凶 .......二、翻译: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判断句)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判断句)

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判断句) 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判断句) 5.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倒装句) 6.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倒装句)

7.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省略句)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 论 效 意思 词语 文句 恐托付不效 愿陛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古义 今义 意思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报之于陛下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性情的句子: , 。 2.文中诸葛亮用西汉“兴隆”的历史经验告诉人只有 , ,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3.诸葛亮向刘禅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是: , 。 4.出师的最终目标是: , 。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出师表》5-8段回答问题: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B. 苟全性命于乱世 .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C. 进尽忠言 . 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D. 兴复汉室 ..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下面哪一句中没有古今异义字? (2分)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一下诸葛亮的忠心。(2分)

4.诸葛亮告诫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邹忌对齐王进谏说“王之蔽甚矣”,两人均对纳谏问题劝告了君主,请比较一下两者进谏的方法有何不同。(2分)

(二)阅读6-8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胡回?(2分)( ) A.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受任于败军之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B. 至于斟酌损益 D. 若无兴德之言 ..

曾益其所不能(《陈涉世家》)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岁」论战》) ..

3.诸葛亮在出师前除了明确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职责外,还明确了朝臣和后主刘禅的职责,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2分)

4.《出师表》言辞质朴却饱含着诸葛亮真挚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出师表》6、8段

【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者(《马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 (2)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译文:

8.甲文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2分)

答: 9.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请结合选文,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答: 10.甲文中诸葛亮称曹操为“贼”,乙文中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来评价曹操。对于曹操,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分析。(3分)

答:

文言文复习:

九下文言文复习------《<孟子>二章》

一、词语解释: 通假字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词语 得 文句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 拂 与 为 意思 词语 文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管夷吾举于士 士 士卒多为用者 意思 解释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万钟于我何加焉 特殊词语解释:

劳其筋骨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后作 .... 是亦不可以已乎 所以动心忍性 而后喻 .....二、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译句: 困于心,衡于虑 译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句: 阅读训练:

第三阅读题答案: 6.(3分)B

7.(4分)(1)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2)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

8.(2分)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称颂先帝的恢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心情;二是为了使后主刘禅知道开创基业的艰难,激励他以先帝为榜样,争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每点1分)

9.(3分)《出师表》语言朴质无华,恳切感人。不失臣子身份,切合长辈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等(写出语言特点1分,秀出身份特点1分,举例妥帖1分。共3分。) 10.(3分)一代枭雄等(从正面点评,言之有理即可),《观沧海》《龟虽寿》等说明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的人。(观点1分,举例1分,分析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