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分析尹桂梅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在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为此,文章结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内容,从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能够恰如其分的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核心素养理念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思想,即将以往的知识学习目标转变为知识和技能同时学习的教学目标,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为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营造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来设定一些具有趣味和充满悬念
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情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在操场上往西边走了五米,再往东边走了三米,而西边为负,东边为正,你们能够把算式列出来吗?”很多学生都快速地列出了算式(-5)+(+3),但是如何计算是这节课学习的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样的数学式运算方法,并对计算规律进行总结。在经过小组交流之后学生探索出这样的规律:如果是两个做加法多数是同号,取加数符号,并相加绝对值;如果是两个做加法多数是异号,则是取
加数符号数值较大的绝对值,之后应用较大绝对值和较小的绝对值做减法;如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相加就会等于零,结果是零。
二、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一)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讲授课程为主体,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是以接受知识为主,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内容的时候,结合学生生活中所存在
联系,培养发散性思维。就比如高中数学题中常见的,一种求复杂函数方程解的问题,首先学生不能只当成是解方程,而是要先转化成函数的形式,然后再通过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函数图像,再结合与x轴交点的值,就可以直接算出方程的解。就像这样的一道数学题,告诉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死脑筋”,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进行解决,要多想一想问题可能发生的情况,不遗漏任何一种解题方法。
(四)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学习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产生于实际生活中,比如价格或者历法的计算等等,现代数学应用于许多领
域。其中学习数学的精髓在于培养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却本末倒置,在学习数学方面靠着题海战术,完全没有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将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要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利率这一章节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真的自己开设一个账号,试着将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还有许多涉及实践生活的知识,都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尝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活经验。
结束语
学好数学除了教师和课程的影响外,
还需要学生自身的重视,学生要有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意识,在日常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正确的引导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提高思维能力。最后,对待不同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案也不一样,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潜心钻研,帮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升其思维能力。
(通联:扶余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杨海娟)
94
2020年第 3 期下
JIAO HAI TAN HANG/教海探航
的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同学们,你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一些对称或者没有对称的事物呢?”学生纷纷开始举手回答,在学生列举出这些事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深入浅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学知识。再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三角形纸片,组织学生开展折一折、看一看的活动,按照顶角的平分线折叠来组织学生观察折痕两边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了解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带领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参与性教学活动,将那些概念、方法的探寻过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动手去探索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如三个木条在相交之后形成∠1、∠2,固定木条b和c,同时转动木条a仔细观察。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主动思考并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发现∠1和∠2在不相等的情况下,b和c木条就不会出现平行的情况,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摆脱枯燥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情感因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
来学习知识,并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从而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位置与坐标”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方向、距离来描述某一个物质的位置,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学习情境“2008年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及时派遣直升机去救援被困的群众,那么在救援的过程中飞机驾驶员怎样才能够精准的找到被困群众的位置呢?”在这个问题的提出下,学生不仅会激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思想认识,而且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对人们抗震救灾的精神触动。
(四)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些例子的应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这样一个例题“在某个城市有三条公路互相相交,如果想要在这三个公路围成的区域上打造一个超市。”
三、借助数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的喜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关键,这种热爱就是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真善美元素,即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过去枯燥的知识、理论牢记中摆脱出来,并将这种枯燥的数字和复杂的公式变成实际应用的工具,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自主发现数学学习规律。比如在数学折纸活动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借助量角器来获得三十度、六十度的角,之后引导学生将一张矩形ABCD的比较长的两条边进行对折(这里假设是边AD和BC),在对折的时候中间会出现一条折痕GH,过点B将矩形纸片的AB边进行折叠,让点A落在GH上的E点上,折线为BF。最终折叠操作之后得到的ABF、FBE、EBC三个角就是三十度的角。整个操作过程充满探索的意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变为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通过实践和思考最终得出角为30度的折叠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人员的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逐渐养成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等方面思考怎样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作者简介:
尹桂梅,本科,中二职称,从事数学教学,荣获证书:市级优课一等奖;市级说课一等奖;市优秀班主任等。
(通联:张家口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杨海娟)
2020年第 3 期下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