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导学案
【写作目标】
1.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通过细节描写加以描绘突出。
2. 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加以描写,以展现人物特征。
3. 感受人物个性,培养高尚人格。
【写作导语】
记叙文常常需要写人。人物形形色色,写作时怎样避免写成“千人一面”,把“这个人” 写“活”,写成“他自己”呢?答案只有一个: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作指导】
(一) 细心察比,捕捉特点
1. 认真观察。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感知、摄取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 面的信息。
2. 仔细比较。可以横向比较,即比较“这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细微差别。
3. 筛选特征。人物特征方方面面,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特征。
(二) 运用描写,突出特点
1.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应当特点鲜明,符合人物个性以及特定情境下的情感。
好的外貌描写,不仅能让读者识其“形”,而且能让读者体会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 理状态,也就是通其“神”。如《三国演义》里“温酒斩华雄” 一段,写关羽:
其人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似巨钟,立于帐前。 这几句写关羽,可谓“义勇之概,时时如见”。
另一个例子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写范进出场时的形象: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 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襯,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这段话里,“面黄肌瘦”“破毡帽”等处写贫苦,“花白胡须”写年老,可知范进已经 在科举上白白浪费了多年而仍一无所获。“乞乞缩缩”,既是承上文写其穷困,也透露出了 多次应考失败对范进精神上的摧残。短短几句,一个科举制度牺牲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写人的文章都需要描写外貌。如果人物的外貌特点不突出,而 且与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事件没有任何关联,那么,就没有详加描写的必要,甚至可以完全 不写。
2. 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除了外貌,还可以抓住人物典型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绘。
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思想等不同,其动作行为、说话方式、思维习惯 定然不同。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说过,一个老实人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着,会说:“唉,真没 用,连根烟都点不着!”而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则会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声怒骂起来。 你还记得《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对几位大作家的描写吗?仔细体会一下,从中可以得到不少 启发。
(三) 以事写人,展现特点
以事写人,即要围绕人物特征选择典型事件加以描写。例如,《邓稼先》一文,写了邓 稼先在“”期间调解冲突、答复杨振宁关于中国原子武器工程是否有外国人参与、在井 下信号消失时坚持留守现场等几件事,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崇高的精神风貌。
选取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以 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作家史铁生多次写到过自己的母亲,她默默承受儿子残疾的痛苦,一心要帮助儿子走出 困境。那些看似平常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读来非常感人。比如《我与地坛》: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 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
我出 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 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 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憩。
文中刻画了母亲痴痴遥望的姿势、一时没有反应的神态以及一句自言自语般的叮嘱,表 现出母亲的担忧和隐忍。而后,通过描述自己多年之后的感想,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从这段人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感情越深,对那些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大事小情 就越印象深刻,描述的场景、刻画的细节也就越真实可感,人物形象自然也就越鲜活生动。
【写作实践】
(一) 片段写作:猜猜他是谁。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300字左右写一写他 的特点。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提示:
1. 抓特点。要仔细观察,这个同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他的相貌、衣着、声音, 还是脾气性格?他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他有没有口头禅呢?抓住特点,是写好人物的第一
O
2. 细描绘。围绕特点细加描绘,用具体的细节来丰富人物形象,将人物特点凸显出来。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1. 记人文章中的叙事重在刻画人物形象,不刻意追求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
2. 典型事例既可以是人物关键时刻的重要行为,也可以是那些看似细小、平常却能凸 显人物个性、思想特点的事情。
3. 多个事例应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4. 不要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详略结合。
【写作例文】
习作一:
物理测试的卷子已经批改出来了。一大清早,小猛就被物理老师“请”到了办公室。老 师抽出小猛的卷子,指着最后的附加题,上面赫然写着\"不知道,I’m sorry, my teacher,我 真的不知道。”
“这是你写的? ”
“口因 ”
O
“这道题我讲过,你还好意思这样写? ”
“我本来只写上,不知道,,可后来想起您曾经讲过,所以为了表示歉意,我又写了 T m sorry, my teacher'。\"
“你既然知道我讲过,就不能再想想? ”
“我想了,但确实想不起来了,所以在下面添了一句’我真的不知道
小猛木讷的表情中透着无比的真诚,物理老师也许被打动了,他挥了挥手一一壮士平 安回来了 !
【点评】
本文描写小猛同学与物理老师的一次对话,小猛的答话I分抢眼,因为老师的问话都在 意料之中,小猛的答话却全在意料之外。显然,小猛写\"不知道,I'm sorry, my teacher,我 真的不知道”的时候,就料到将有这样一次谈话了,或许这样的谈话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小 猛显得「分老练。他用“透着无比的真诚”的回答,让物理老师无言以对,山此产生了令人 忍俊不禁的表达效果。作者通过这样一组对话描写,将小猛外表憨厚、骨子里机灵顽皮的特 点写得活灵活现。
习作二:
我的同学
——记“控球天才361”
“初一那孩子控球太厉害了。”我常听到走过我们班门口的初三、初二的大高个儿们说。 “那孩子”指的是我们班的小个子361, “361”是他自己取的绰号,不仅和名字谐音,还仿 佛成为了某个运动品牌的代言人。
足球,是他最爱的运动,也是他最擅长的项目。361的看家本领当数控球,估计整个初 中部没人能超越他。每周五足球选修课都是他的“show time”(表演时刻),一大帮人围追 堵截,他都能轻松应对。
一次足球选修课,好戏开场了 一一二班的三个高手来抢球。
打头阵的是二班的大崩。面对“气势汹汹”的对手,361做向左匀球过人状,其实那只 是虚晃一的假动作。大崩果然中计,身体向左一倾,右边便出现了一个空档。361立马儿 向右一闪,动作敏捷而连贯——谢谢配合,完美过人!
第二个上来堵截的是小毛。他有股子愣劲儿,二话不说,一个铲球动作就直冲过来。这 要换做是别人,就算不丢球,也得心里一惊。可是361临危不乱,一个急转身,小毛的飞铲 落了空,连361的衣服边儿都没蹭着。旁边的人这时全都看傻了 , 361那控球力真不是吹的!
第三波冲上来的是伟森,他的动作相当敏捷。361稍一愣神,差点儿丢了球。但是,361 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迅速左右盘带,依然掌握着控球权。但是伟森并不放弃,想勾球。361 也有应对之法。他两臂自然张开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在快速跑动的同时突然向后拖球,伟森 还没反应过来,361又突然向右躲闪转身,轻盈地甩开了伟森的堵截。
后面的对手,自然也被361轻易突破了。361最后使出了看家本领一一圆月弯刀,将球 射进了球门,场边爆发出一片喝彩,真是绝了!
这就是我的同学,我的好友一一控球天才361。
【点评】
在男生的校园天地中,除了教室还应当有球场。小作者围绕一次足球赛场的三波“围剿 与反围剿”,记叙了 361同学控球成功突围的经过,将361同学超强的控球能力展现得淋漓 尽致。
本文优点之一,入题简洁。第一句话就直奔人物特点,通过高年级同学之口,点明初一 小个儿361同学一一“控球太厉害”。然后插入对“361”绰号的介绍,既体现出361同学对 体育运动的钟爱,又使文章内容活泼风趣。
优点之二,内容紧凑,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小作者围绕361同学控 球能力超强的特点,集中选取了一场球赛中361同学连续二次带球过人的细节,并展开描写, 不仅将双方的攻防动作写得真切可感,同时也写出了四个“球场人物”的不同特点一大崩 “气势汹汹”,小毛“有股子愣劲儿”,伟森动作敏捷,他们三人共同衬托出361
同学控球闪 展腾挪、信心十足、临危不乱的特点。
优点之三,语言风格契合文章内容,叙述和感想有机结合。文中描写球场动作,多采用 连动的短句子,读起来节奏明快,有一种速度感。而作者即兴插入自己的感想,也言简意赅, 像361带球过人一样不拖泥带水。
习作三:
我的偶像
小时候,每当你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而发怒,因为我把堂妹惹哭而惩罚我的时候,我总 会幻想你是我姑姑、是我小姨、是我老师
可你偏偏是我的妈妈。
你逼着我去旅游,去那些你觉得特别有意义的地方,比如干燥炎热的。
你总有你的理由——开阔眼界。我也知道,那里的确有金色的胡杨林,红色的雅丹地貌, 绿色的天池和五彩的壁画。但那里也有我不习惯的食物,还有干燥的空气和可怕的过敏反应。 你说,这也是一种磨练,我说,我想回家 我害怕爱旅游的你。
我还害怕每天让我读一本书的你,害怕非要占用我的课余时间带我去美术馆的你,还有 当我遇到困难时告诉我“自己解决”的你。
可是,在一节地理课上,我对你的害怕渐渐变成了钦佩和感激。你知道吗,当我发现
我 在所有地形上都走过一遍时有多自豪吗?听着老师对各种地形的描述,看着大屏幕播放的幻 灯,我眼前一亮一亮的。
\"这是塔里木盆地。”老师指着大屏幕说。哦,那时呀,我去过,是你非要带着我去的! 虽然那次去,我在途中的感受是苦涩的,但回家之后,看着照片还有带回来的纪念品, 却有一种回甘。这次旅行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还有新鲜的知识,像你说的那样,开 阔了眼界。
因为你的坚持,我爱上了阅读;因为你的韧劲儿,我也爱上了美术。还因为你的理智, 我敢于直面困难。
我不再羡慕同学们有会织毛衣的妈妈、会开车的妈妈、会跟孩子一起玩的妈妈了。我也 不再羡慕同学们的妈妈同意她们用大把的时间去追星了。因为有你,我终于从旅游、读书、 画画儿中找到与追星一样多的乐趣。
在这个偶像易碎的时代,我很庆幸,身边有你!
我现在觉得,有你,真好!
【点评】
“崇拜”的字典意思是尊敬钦佩;“偶像”的字典意思是比喻崇拜的对象。本文作者虽 然没有直接声明妈妈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妈妈的尊敬钦佩之情。
文章独特之处在于运用第二人称,采用先抑后扬、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我”对妈
妈 由“害怕”到“有你真好”的态度转变,写出妈妈令自己崇拜的特点一一引导孩子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而且持之以恒。
文章另一个优点是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心理活动描写细腻。前半部分重点描写妈妈带 “我”旅游,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开阔眼界、锻炼意志。而“我”却怕苦叫累。后半 部分则重点描写一节地理课上,“我”自豪于自己见多识广,由此对妈妈心生感激钦佩。前 后还穿插了妈妈坚持培养“我”读书、画画、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详略结合的叙述描写, “我”对妈妈态度变化的心理描写,使妈妈这一形象丰满立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