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7期(总第1067期)(高教研究与评估)黑龙江教育HEILONGJIANGEDUCATION(HigherEducationResearch&Appraisal)No.7,2013SerialNo.1067■人才培养模式
论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
鹿琪,刘财,冯
晅(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6)
摘
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对大学现有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
本质、原则和目标,从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过程循序渐进、锻炼科研毅力、坚守学术诚信、加强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理工科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本科生学术素养训练的路径。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术素养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55-02
多年来,在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下,本。科生能真正参与科研活动的环节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论文意识,不知道如何定题;不知如何进行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缺乏论文写作技能;过分依赖指导教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体现了学生学术素养的欠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几方面。有个别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学生往往被联系工作或考研占去大半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更关键的因素是在前期的教学环节中“研究性学习”,缺乏让学生接触科研环没有实现学生的
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1],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学术素养境、
训练的机会。
活动机制应是推进学术素养训练的最佳平台。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学术素养训练的前提。在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以及问题题目的确定、
分析总结等。坚持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质疑、
自主管理实验,指导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建议,实验、
而具体的设计和实践环节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种主体地位能够保证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创新力和性等学术素养得到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学术上指导,思想上的鼓励,纪律上的监督,既不能大越厨代庖,也不能过于放任,听之任之,要有效包大揽、
根据《辞海》的定义,学术是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地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素养是指修习的涵养[2],即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一)注重过程循序渐进学术素养是通过对专门学问的和能力。因此可以认为,
修习和实践训练出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性、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3]。因此,根据计划的精神和实质,通过行之有效的实施,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载体的创新性实践
收稿日期:2013-01-04
作者简介:鹿琪(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ZD110410)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以往的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不同,它看重的是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只要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体验,也是可以允许的,关键在于它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和实践方面的收获[4]。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指导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科研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在实验和研究的逐步推进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和创造,巩
55
论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
固已有知识,增强探索未知知识的主动意识。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试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受到了哪些教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二)兴趣为始毅力为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寄语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学农的研究生:搞科研要以兴趣为始,以毅力为终[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兴趣驱动”为原则,大学生实践和计划项目从大学低年级开始申请和实施,低年级学生课程任务繁重,要有效地协调上课和做实验搞研究的时间。它需要项目组成员牺牲休息时间从事实验和研究工周末和寒暑假等查阅文献、在实验室做作,如利用晚上、实验、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编制报告等,这个过程会让研究停滞不前时又让人心情沮丧、心浮气躁,甚至灰心想放弃,但是只要坚持住,在多次尝试终于使研究取得进展时的那份喜悦和随之获得的自信又会让人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是这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科研毅力。学术研究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坐得住板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都会使学术研究大打折扣。我国大学者钱钟书先生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
[6]
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对薄弱,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培养文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取为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和适应社会发展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计划项目为平台,让更多的文科学生通过项目实施走进实验室,以电工电子、基础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实验为基础,提高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两个专业水平相当的一流自然科学家,谁再向前取得一点小小的突破,完全取决于两个人中,用唯物论与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可以使研究少走弯路,做事少犯错误[9];学生通过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自己不由自主地对未知的人文视野生出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初核心部分的人文步领略那些反映人类文化中先进部分、
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才能使科技创新和文智力支持和化创新获得更加强大而又活跃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11]。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创造了全面培养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广阔舞台,是对大学现有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依靠顽强的毅力才能获得提高。社会科学的素养。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
孤独、单调和乏味。在实验和计算不成功、知识的魅力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内在动机[10]。人感到疲劳、
参考文献:
[1]鹿琪,杜晓娟,刘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与探
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107,2604.
[3]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评估,2007,(4).
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5][9]李振声院士谈科研素养:兴趣为始,毅力为终[EB/OL].
[2007-02-27].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93/n38815/10256474.html.
[6]感动中国的作家:钱钟书[EB/OL].[2003-05-19].http:
//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5/19/content_875503.htm.
[7]高洁,任建英.论基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的学生
学术素养培养[N].山西经济日报,2011-11-01.[8]李娜,万鹰昕.试论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提升策略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0]韩永红,侯立新.大学文科教学中的有效教师[J].现代
大学教育,2011,(1).
[11]郑必坚.努力提高中国科学家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EB/OL].[2003-06-18].http://www.cas.cn/zt/jzt/ltzt/cbkxlnh-ykxjs/mtzz/200306/t20030618_2670679.shtml.
(三)坚守学术诚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开始,理应成为学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培养和运用的通过每一个实第一课堂。在指导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
把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作为学术规范的实践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和撰写论文等,使学术规文献检索、
范落实到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如遵守学术惯例、尊重他引用他人学术成果要标明出处等。人知识产权、
也可借鉴国外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的做法,如制定学术诚信条例,管理和处罚学术不诚实行为;建立荣誉守则制度,在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之时学生需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信的保证等[7]。
总之,要在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伊始强调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思想,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掌握学术规范,增强学术道德意识,[4]李旦,
二、加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的结合
我国大学办学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不同侧重:人文教育主导的大学着重人格的培养,科学教育为主的大学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当今文理渗
[8]
透、高新科技跨学科发展的形势下,只有掌握人文、科学的综合知识才能在学术上获得长远发展。而在两种相对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会出现知识结构单一化、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