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理论)
2016年11月
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
Nov.20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
影响因素研究
刘建中 刘淑娟
[摘 要]针对影响思政实践课顺利开展的因素寻找,并对这些因素寻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本文以寻找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出发点,以期为高校思政实践课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实效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94-02实效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点,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开展实践课,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实效性这一目标,通过给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灌输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对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消化和接受,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工作量大,影响实效性的顺利开展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师来说,由于整个理论课课程相对工作量较大,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被缩短了很多,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按照要求本课程需要开始的理论学时为36学时,按照一学期18周的教学计划来算的话,每周要有2学时的理论课,假设一位教师需要承担5个班级的理论课程的话,那么就周学时就是10个学时,事实上大多高校采取大班教学,班级数不止此数。如此大的工作量,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辛苦的,再加上教师在上班期间需要参与做的科研、教研、行政等基本活动,导致教师很难再拿出更多精力去对待实践课程,实践课的开展只能放在课下,任由学生自己来学习和组织活动,
当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排斥心强,影响时效性的开展质量学生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主体,他们对待实践课的态度成为能否顺利开展实践课,开展实践课质量好坏的关键,然而很多大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对待学习的态度产生了分歧,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认为这门课的学习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有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一直都没有太大兴趣,高中努力学习是因为需要参加高考,而大学没有升学压力,因此也就不会对这一科目产生太大的动力;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课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做过,大学期间的实践课换汤不换药,没有太大的新颖度,因此不愿意参与到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是反感,因此学习起来也就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其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过程中没有起到引导作用,任由学生自己去尝试,对学生的实践的好坏没有直接干预,这也就给学生带来一种做不做一样,做好做坏一样的心理感受。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授课量大,缩短实践教学开设时间
[作者简介]刘建中,男,湖南衡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长沙,410205);刘淑娟,女,湖南永州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教改委托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湘外经院教字2015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94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与其它公共必修课相比较,内容变化之大,覆盖内容之多是一大特点,目前涵括5门课程。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来说,在其发展史中经历了《党史》、《中国史》等课程的演变,这门课的内容涉及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的发展史,希望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史国情,深刻体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四个选择”。这门课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讲授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如无新意很难激发兴趣,特别是需要将100多年的历史过程在36个短暂课时中讲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一课程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课程本身所涉及内容之大,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因此要想再开设实践课程,其开展难度和开展效果可想而知。
(四)实践地点单一,各方支持难以满足需求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都认为实践课就是社会实践课,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只要到社会中去,就属于一次社会实践课,其实教师如果真能将学生带到一些曾经的硝烟战场之上,让人们感受当时战场的场地以及当时人们在战场上的威风和英雄历史事迹,或者带学生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实习,确实能够整个实践课带来很大的效果,然而由于时间、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实践课往往都是在学校附近的一些地方进行开展,活动的内容也无非就是助人为乐、参观走访等内容,而且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有很好的互动,走马观花的情景经常出现,很多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含有旅游的心理,到了一个地方不是先去考虑如何进行实践,而是考虑这个地方好不好玩,实践课程开展想过无法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整个实践课被限定为社会实践后,实践经费也受到一定的,由于学生本身都没有自己的工资,而外出实践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仅仅是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无法给予太多的资金支持,教师也很少指导,由学生自主开展,导致很多学校的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难度更大,出去实践的效果也就更低。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加大课时量,增设实践课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前面分析过,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开展之所以不成功,与课时量不足有很大关系,为此各个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适当的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时量,特别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一实践课程产生重视,从而让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而教师也能更有动力的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课程内容重点,将其它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留出一定的时间做实践课课程策划和总结,引导学生在参加完一次实践活动之后能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在实践中验证,在理论中反思的目的。
(二)转变思想,优化教学方法
时代在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事实证明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如今的青年学生需求,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充当教学的主人,将更多的活动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内容,自己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并在探讨中把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认识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应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方向走错的时候可以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将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好。在上课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鲜活的案列,实地感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学内容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纠正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延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4:77-78.
[2]董军,李友良,丁增云.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与机制[J]. 滁州学院学报,2014,06:113-
116.
[3]郭昭昭.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00-104.(责任编辑:潇红)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