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
一、 阅读并答题。
(二)池塘中的怪物
一只红蜻蜓在池塘上飞来飞去,习惯性地用尾巴在水面上点了几下。突然,“哗”的一声,池塘泛起了一朵很大的浪花,冒出一股浑水。红蜻蜓觉得奇怪,一边飞一边喊叫:“池塘中有点怪,水一下变浑啦!”
小花猫听了红蜻蜓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
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山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
小花狗说是听小花猫说的,小花猫说是听红蜻蜓说的。山羊带着小花狗他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红蜻蜓说:“我可没有说谎,刚才我亲眼看到这儿泛起大水花,水都浑了。”
山羊说:“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
红蜻蜓委屈地说:“我只说池塘中有点怪,可没有说有怪物啊。” 这时,池塘中的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笑着说:“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 1.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_____________) (2)形容碧绿色的水波起伏不定的样子。(_____________) 2.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惊恐万分的是___________。它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4.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是如何表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池塘中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1 /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听了大鲤鱼的话,山羊会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
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 普及: 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 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C.把文字写到帛上
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种书”指哪种书?用“ ”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 D.帛不方便保存
三、 读短文,完成练习。
2 / 19
石榴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从短文中找出形容下列事物的词语。 夏天,石榴的绿叶:_________________ 石榴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子儿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子儿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写的是石榴果,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 ) A.石榴花非常漂亮。 B.石榴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C.石榴花很多。
4.石榴成熟的过程中,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绿→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B.青中带黄,黄中带红→青绿→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石榴的__________之情。
四、 课内阅读。
3 / 19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 bīnɡ)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àn shān)子,扇(shàn shā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ì 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2.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的银杏树,________的枫叶,________的田野,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颜色的菊花,秋天的色彩多么丰富啊,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画出来。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底世界
①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②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③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④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
4 / 19
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⑤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多用于形容浪很大。 (_______) (2)偷偷地或背地里小声地说话。 (_______) 2.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只填写数字序号) A.海参 B.梭子鱼 C.贝类 D.乌贼和章鱼 (1)巴在轮船底下旅行 (________) (2)靠肌肉伸缩爬行 (________) (3)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________) (4)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________) 3.写出第③自然段的关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世界真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第④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围绕一个意思用上加点的字写几句话。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
发现是种快乐
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花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片。
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片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面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
5 / 19
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们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 但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我如实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啊,发现真是一种快乐!
1.“花朵谢了”这句话中“谢”的意思是( ) A.表示感谢。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2.给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观察很仔细,表现在“我”不仅发现了湖面__________,还发现了水下也__________。
(2)“我”猜想湖面的小花不是浮萍的原因是__________,“我”又猜想它不是睡莲的原因是 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玩的太阳娃娃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儿。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 园园)的,朝着身边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cháng zhǎng)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成一只小白兔啦!
6 / 19
太阳娃娃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起滚进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 哪)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piāo piào)亮的白浪花。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或读音。
鼓得_______(圆圆 园园) 长______(cháng zhǎng)耳朵 (那 哪)________朵白云 漂_______(piāo piào)亮 2.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3.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她把白云吹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短文中写小白兔样子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老槐树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 1.写近义词
确实——(________) 似乎——(_________) 2.在文章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_________) 稀疏——(_________) 3.校园的老槐树有多高?有多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7 / 19
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将它画出来。你能仿照它也写一个比喻句吗?
九、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器轰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用一个字为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
2.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用“ ~~~”画出相照应的句子。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 4.文中的“你”指________,这样称呼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仔细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用横线画出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描写味道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 / 19
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海鸠(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9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__, 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
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一条好看的红裙子。 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课堂上,学生经常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我们一会儿仿佛是没有捞到月亮的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飞扬的雪花中……
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的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了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小学的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学校成了孩子们的家。家长们也满心欢喜地交谈着:“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
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5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3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第六天,她从城里回来了,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书本和电脑,还带
10 / 19
了几件更漂亮的红裙子。她对着围过来的学生微笑着,好像在说:我哪里也不会去。
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叫着,跳着,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
1.(提取信息)默读短文,把短文中体现老师教学与众不同的地方画上横线。 2.(阅读理解)带着以下问题再读短文,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文中多次提到“红裙子”,“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一条好看的红裙子”中的“红裙子”是(_____);“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中的“红裙子”是(_____);“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中的“红裙子”(______)。 A.指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 B.指老师穿的红裙子
C.表面上是指老师穿的红裙子,实际上是指老师那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火红的心
3.(分析推理)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看法)你认为这位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11 / 19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是啊 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 小蜜蜂沉思了一会又说 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 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来朗读。 4.整篇文章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8自然段加标点。
6.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雕花弓
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
猎王原来用的那把弓,外表平实,很不起眼,有了猎王的头衔之后,他心想:“我的身价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再用这把难看的弓,一定会遭人笑话。”于是便把旧弓丢弃了,另外找人制造了一把新弓,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每个人见了都忍不住要摸一摸,称赞几句。猎王更得意了。
有一天,村子里举行射箭比赛,猎王带着美丽的新弓,很神气地到达比赛地点。等轮到猎王出场时,大伙儿都鼓掌喝采,准备看他一显身手。见猎王拈弓搭箭,才将弦一拉紧,那美丽的雕花弓竟然当场折断了。在场的人个个哄堂大笑,猎王面红耳赤,一时羞窘地说不出话来。
12 / 19
1.读读第一自然段,填一填:猎人因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所以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人的新弓是什么样的?请在第二自然段中用“_____”画出句子。 3.“猎王”为什么要制造一把新弓呢?请在最准确的一句后面打“√”。 (1)有两把弓可以打更多的猎物。 ( ) (2)难看的弓打不到猎物。 ( ) (3)他觉得猎王应该用漂亮的弓。 ( )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待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铜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________ A.成熟 B.程度深 C.熟练 ②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________ A.意义 B.趣味 C.心意
2.读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庆龄的表现( ) A.惴惴不安 B.心神不宁 C.忧心忡忡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庆龄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A.执着
B.守信
C.善良 13 / 19
D.真诚
5.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阅读《一枚扣花》,完成练习。
一枚扣花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人山人海,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五颜六色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急忙挤出人群。只见那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给我。我接过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 啊,啊……” 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金不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9
2.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 3.“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你认为聋哑人可敬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中“微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聋哑人拾到一枚扣花。
B.因为聋哑人很有礼貌,对待别人很热情。 C.因为聋哑人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有些痴。 D.因为聋哑人听不清楚“我”说的话。
5.短文末尾为什么说扣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呢?请写出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惊慌失措 碧波荡漾
2.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没有什么怪物。 3.小花狗 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4.镇定自若,仔细调查询问,查明原因。 5.大鲤鱼。我是从大鲤鱼的话中知道的。
6.凡事都应深入实际调查,千万不可见到一点表面现象就信口开河,乱说一通,更不能添油加醋,越传越离谱。 2、
1.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2. A B C
3.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15 / 19
4.B 3、
1.郁郁葱葱 火红 小喇叭 玛瑙般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2.拟人 3.B 4.A 5.喜爱 4、
1.bīn shàn shān shì
2.黄色 红色 金黄色 紫红 淡黄 雪白 五彩缤纷
3.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5、
1. 波涛汹涌 窃窃私语 2. C A D B 3.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4.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 5.有跑步的,有跳绳的,还有打球的…… 6、 1.D
2.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3. 开着花朵,浮着圆叶 隐藏着花蕾和叶片 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 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4.我们不光要去观察,还要去思考,去了解,才能更加全面。 7、
1. 圆圆 cháng 那 piào 2. 4 2
3. 小白兔 荷花 白雪公主 白浪花
16 / 19
4.吹出了一对长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瓜。 8、
1. 的确 好像 2. 高大 稠密
3.高: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 粗: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 4.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5.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9、 1.秋
2. 花园 田间 果园 山坡
3.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总—分—总
4. 秋天 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与人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5. 柿子、山楂、鸭梨、葡萄 灯笼、玛瑙、葫芦、珍珠 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 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6.喜爱与赞美 10、
1.jiū huì pú fú
2.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对抗。 3.我们去看海鸟,被海鸠的母爱打动。 4.因为那里有它的孩子。
5.紧张、恐慌 绝望 放松 它信任了“我”
6.作者被它的母爱所感动。 对海鸠的母爱所打动,他开始尊敬它。 11、
1.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
17 / 19
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2. B A C
3.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老师一起上课
4.这位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乡村,热爱孩子的人。 12、
1.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
2.不偏心。因为蚂蚁的勤劳是为了自己,蜜蜂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3.嫉妒、生气、埋怨
4. 蚂蚁嫉妒蜜蜂 蚂蚁弄明白了人们只赞扬蜜蜂的原因了 不再嫉妒蜜蜂,而是心服口服 5.“ , ?” ,“ , 。”
6.我明白了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13、
1. 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 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 2.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 3.(3)√
4.使用用具,最重要的不是外表好不好看,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发挥实用的价值。 14、 1.C B 2.B
3.虽然一个人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是“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所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4.B
5.要点:做人要讲信用。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15、
1.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拾到东西主动交公,不占为己有。
18 / 19
2. 神态 动作
3.他有拾金不昧的品质,心地善良。 4.B
5.因为失而复得的扣花体现着聋哑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所以显得更加美丽。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