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20分)
1.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的物质基础。 2. 图书馆是、、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3.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括、、、、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了图书馆这个发展着的有机体。
4. 在图书馆用户即,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5.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入面体现出来:、、、。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序列为;;;;。 7.《中图法》标记符号应具有的性能是、、、。 8.《中图法》类目注释主要有、、、等类型。其中《中图法》第四版首次引入。 9.附注项是著录项目,著录的是著录正文中。
10.一般情况下,文献流通服务的组织模式可分为   、 和  。 11.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与进行,和。 12. 类目的排列包括和。  二、判断题  (20分)
1.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2.图书馆直接起源于保藏文献。()
3.图书进馆以后,首先要作的事就是盖馆藏章。() 4.图书馆内所有的出版物都是馆藏文献。()
5.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就是研究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 6.印刷型文献和计算机可读型文献都属于现代文献。() 7.分类排架法是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最为常用的排架法。() 8.图书进馆以后,首先要作的事就是盖馆藏章。() 9.中小学图书馆应以半开架的形式作为借阅方式。() 10.文献信息在书架上都是按分类号排架的。() 三、选择题(20分)
1、图书馆“五要素说”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 (  ) A. 文献信息资源       B. 用户
C. 工作人员           D. 建筑与设备 2、图书馆直接起源于 (   )
A. 保藏文献           B. 整理文献 C. 收集文献           D. 利用文献 3、复合图书馆却是 (   )
A. 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并存形式      B. 多层楼的图书馆 C. 大学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结合      D. 数字图书馆
4、复本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每种书最多不超过(   )本。
A. 2         B. 3      C. 4     D. 5
5、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的规定,第三大类中学馆的比例是()    A、 54%              b、 38%            c、 %
6、{G6}各级教育 <停用;4版改入G4>
这其中用{}括起的G6表示(     )。
A.停用的分类号   B.交替分类号   B参见分类号 7、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是   (   )
A. 中小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教育机构 B. 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C.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 D. 学校领导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谋
8、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_______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
A.电子阅览室     B.电子备课室      C.数字图书馆      D.虚拟图书馆 9. 指出下列类目间的关系:()
[ V7 ]   航空、航天医学 宜入R85.                                                 R85     航空航天医学
A、交替关系    B、相关关系    C、并列关系    D、从属关系
10. 过刊是对现刊而言的,过刊登记通常称为财产登记。过刊的登记有个别登记和(   ) A.分类登记    B.总括登记    C.馆藏登记    D.目录登记 四、简答题(40分)
1、开架书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2、文献分类的作用和分类排架的优点是什么?(10分) 3、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哪些?(10分) 4、藏书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