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床肿瘤学复习重点

临床肿瘤学复习重点

来源:九壹网
一、 填空题

1.化疗药物常见分类: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类、微管蛋白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激素类。

2.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中的反应变化(4R):肿瘤细胞反射损伤的修复(repair)、肿瘤细胞再增值(regeneration)、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乏氧细胞再氧合(reoxygenation)

3、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4、化学治疗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即根治性化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和研究性化疗。

二、 名词解释

1.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机体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式。它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2.原位癌:指的是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异性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间质浸润生长者。如子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腺原位癌等。

3. 肿瘤标志物(TM):是指特征性地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中或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

4. 根治性手术:是指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连同其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治

1

愈性手术对上皮癌来说为根治术。

5.调强放疗:通过调整多个照射野内的强度可以得到高度适形的靶区三围剂量分布,能使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接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显著减少,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或者在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增加靶区的剂量。

6.姑息性化疗:对某些癌症,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等化疗的效果很差,对这些癌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病例,仍为姑息性化疗,即只能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7. 肿瘤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征,癌以淋巴转移为主,肉瘤以血道转移为主。

8. 上腔静脉压迫(阻塞)综合征(SVCS):是由于上腔静脉被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原发性肺癌侵犯,或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患者常主诉领口进行性变紧,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首选放疗】

9.癌基因:是存在于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的一类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分为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10. 癌前病变:某些疾病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

2

三、 问答题

1. 肿瘤的TNM分期。

答:TMN分期只用于未曾治疗过的患者,病变范围限于临床检查所见。

T 表示原发肿瘤,T0 表示未见原发肿瘤,Tis 表示原位癌,T1、T2、T3、T4表示肿瘤大小和范围,Tx 表示没有最低限度的临床资料判断肿瘤大小。

N 表示区域淋巴结,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1、N2、N3、N4表示淋巴转移的程度,Nx表示对区域淋巴结不能做出估计。

M 表示远处转移,M0表示未见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Mx表示对远处转移不能做出估计。

2.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

答:①诊断明确;②重视首程治疗,选择最佳方案;③优化放疗计划;④适当辅助治疗。

3.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1)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健康人,不能用有害因素暴露于人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2)大规模的人群研究:由于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病因复杂,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往往

3

需要非常大量的人群进行调查。

(3)长时间观察:从接触致病因子到肿瘤发生需要经过几年到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和过程,因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持续观察一个较长的时间。

(4)偏倚和混杂:由于肿瘤病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肿瘤流行病研究中,将肿瘤发生有关的因素统称为暴露。在研究暴露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时,特别要注意偏倚和混杂。

(5)疾病的全过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不仅是肿瘤的临床病例,而是从健康、患病到死亡全过程的所有人群,这包括正常环境的健康人群、处于暴露状态或携带危险因素的肿瘤高危人群、癌前状态潜在患者、处于潜伏期的肿瘤患者、临床确证的肿瘤患者。

4.外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答:①外科干预,治疗癌症;②获取标本,以利诊断;③准确分期,评估预后;④整块切除,治愈肿瘤;⑤姑息手术,缓解症状。

5.化疗的毒性反应。

答:(1)近期毒性:①骨髓抑制;②胃肠道反应;③肝功能损害;④肾功能损害;⑤心脏毒性;⑥肺毒性;⑦神经毒性;⑧过敏反应;⑨其他:脱发、皮肤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

10局部毒性

(2)远期毒性:不孕不育、致癌。

4

6.肿瘤的三级预防。

①一级预防旨在病因预防,即针对肿瘤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常用的一级预防措施和方法包括鉴定环境中的致、促癌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合理营养膳食等。

②二级预防指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患于开端。常用的二级预防方法有筛检普查,发现和防治恶性肿瘤高危人群,根治癌前病变,寻找生物标志物,提高诊治能力。

③三级预防是指提高恶心肿瘤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注意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