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络系统的线损补偿技术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改革、电网市场化运营已成为电力系统必然的发展方向。线损率作为衡量配电网络系统损失电量高低的指标,它综合反映和体现了配电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配电网络系统经营企业所关心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本文结合我国配电网络系统配电网络系统现状,在探讨线损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计计算法的配电网络系统业配电网络系统线损的预测方法,并对配电网络系统线损理论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其降损节能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配电网络系统  线损  补偿技术
我们知道,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用户,必须经过配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力网的各个元件由于存在着阻抗,当电能通过时就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损耗,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介质中,这个电能的损耗称为线损电量。线损电量的包括范围是从发电厂主变压器一次侧至用户电度表上的所有电能损失。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生产统计规定,线损电量的用供电量与售电量相减计算得到的,它反映一个电力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
1、供电企业配电网络系统线损的预测方法-统计计算法
我们以线损计算理论为基础,运用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原理,对配电网络系统理论线损计算的方法即为统计计算法。从理论线损计算的角度看,供电企业配电网络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三相四线制主干线的三根相线;主干线的零线;单相负荷下线的火线和零线。与10kV线路结构相比,低压主干线的相线只能说与之相近,因为其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远高于10kV线路;单相负荷(下线火线和零线,可以认为是负荷相等、截面积相等的两线;最不易表述的是主干线的零线,因为随着沿途单相负荷在不同相线上的接入,零线上的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在不断变化。统计计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首先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观点看,可以保证公用配变台区低压线损计算具有足够的精度,其次又能解决低压台区量大而低压电网各不相同的难题。
2、供电企业配电网络系统线损在线计算分析
目前配电网线损管理以统计线损率作为自己实际发生线损率。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通过理论计算的线损值不能代表供电局的实际线损值,以此制定的线损指标并不够可靠。统计线损率即是以营业售电量作为线损售电量,以全局的供电量作为线损供电量,以线损供电量减去线损售电量再除以线损供电量得线损率。
2.1 生成流程
电量的自动采集及电量数据的自动加工处理为线损的自动生成提供了可能,在得到准确地数据之后,对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作为该信息系统的支撑。系统分析模块实现了对每个用户各个时段用电情况的曲线图分析、各个台区线损的计算、台区各条线路上负荷的统计以及对整个变电站系统的各方面数据的全面分析。在每天的零点,将电量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后,自动生成每小时所有的电能表、台区、线路的每小时的供电量、售电量、损失电量、线损率等基础数据,供配电网络系统的线损统计使用。
2.2 在线分析
线损分析工作建立在线损统计的基础上,线损的自动生成为线损的在线分析提供了可能。通过配电网络系统的电量数据的实时采集、电量数据的自动处理、线损的统计计算自动生成,线损分析的工作就可以不再受到时间的的,随时可以进行线损分析。并且在获得统计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基础上,可以对多项要素进行线损分析,既包括了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还包括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比较,目前线损与历史数据的比较,类似线路或设备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线损综合比较。
3、配电网络系统的线损补偿技术措施 3.1 采用低损耗变压器
以100kVA容量的配电变压器为例,相关实验分析表明,当负荷为20%-100%时,配电变压器损耗率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降损效果显著。因此,应尽快淘汰旧型号的配电变压器。同时在配电网络系统络中有些综合台区全年负荷是不平衡的,有时负荷很重,接近满载或超载运行;有时负荷很轻,接近轻载或空载状态,如农业排灌、季节性用电,通过采取停用或“子母变”的措施,达到降损节电的效果。还需要加强配电变压器运行管理,及时准确掌握运行资料,如日负载曲线、功率因数、运行电压、用电量等,为制定降低配电变压器损耗提供科学依据。
3.2 积极实行无功补偿
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加强电网的优化控制成为目前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结合配电网络系统的特点,为达到提高电压合格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提高网络运行经济性的目标,迫切需要实施农网的无功补偿。(1)用户端随机补偿:电容器随设备一起投退,补偿设备的固定无功损耗。此种补偿方式接线简单,便于维护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电动机无功负荷的波动,还可简化上级补偿方式。(2)低压集中补偿:将电容器组连接在配变或用户配电所0.4kV母线上,电容器分相分组投切,分别平衡补偿三相负荷和三相不平衡无功负荷。采用自动投切跟踪负荷变化进行补偿。(3)高压线路分散补偿:将电容器组分组分散安装在10kV配电线路上,一组补偿无功基荷,另一组补偿无功峰荷。补偿点位置根据负荷分布情况确定。采用自动投切装置,以便在轻负荷时,电压不至于升的过高。
总之,为供电企业配电网络系统理论线损预测及降损工作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闭环管理的原则,制订降损节能措施方案,并按照措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锡凡,,郏斌.电力市场过网费的潮流分析基础-网损分摊问题[J].中国电力,2009,31(6):6-9.
[2]常乃超,郭志忠.网损分摊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4):43-47.
[3]余卫国,熊幼京,周新风等.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J].电网技术,2006,30(18):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