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考研肿瘤学复试题(中山医、南方医、北医)
2007年中山肿瘤医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复试 一、  名词解释
1、  肿瘤标志物2、多药耐药性3、广泛切除术4、姑息性放疗 5新辅助化疗
答:肿瘤标志物: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监测信息的一类物质。肿瘤标记物通常是由恶性肿瘤细胞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在肿瘤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
多药耐药性:一旦肿瘤细胞对某一药物抗药时, 对其它一些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的药物也具有抗药性, 即多药耐药(MDR)现象。研究发现这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 mdrp)及由它们的P-糖蛋白有关。p—gp实际上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通过ATP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 广泛切除术: 姑息性放疗:
新辅助化疗:为了提高中期病人的切除率和治愈率,比较成熟的化疗或方案可用于术前(称为新辅助化疗),目的是提高切除率和治愈率.
二简答题
1、  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
答: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手术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应包括肿瘤包膜及少量正常组织。
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1.明确诊断,2.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3.依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选择术式,4.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 2、  细胞毒药物的主要毒副反应? 答: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1)急性和亚急性不良反应  指在用药后当时和疗程内出现的过敏、恶心呕吐、腹泻;血液学、肝肾功能、手指麻木、皮疹、手足综合征和脱发等;
(2)长期不良反应 指在停药后甚至停药后多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炎、心脏毒性、内分泌失调、畸胎等。 表4 常用抗癌药的远期毒性
诱导毒性的主要药
毒性范围 靶细胞 病理改变 器官功能障碍
物
1. 器官特异性
心脏 心肌细胞 原发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心功衰竭 蒽环类化合物 肺脏 肺泡细胞 纤维化 呼吸功能障碍 博来霉素、亚硝脲
类
肝脏 肝细胞 纤维化 肝功衰竭 氨甲蝶呤、亚硝脲
类
肾脏 肾小管与肾小萎缩、硬化 肾功衰竭 亚硝脲类、顺铂
球细胞
神经系统 前角细胞 轴索退化 神经病变 长春花生物碱 性腺 生殖细胞与再生停止或退化 不育症、乳房女性化 烷化剂、甲基苄肼
Leydig细胞     2. 全身性
免疫功能抑制 烷化剂、甲基苄肼    畸形发生 烷化剂、抗代谢药
肿瘤(包括白血病发生) 烷化剂、甲基苄肼
3、  高能电子束的剂量学特点? 4、  切取活检的注意事项? 5、  癌基因激活的方式?
(完整)考研肿瘤学复试题(中山医、南方医、北医)
答:当原癌基因的结构发生异常或表达失控时(原癌基因的激活),就会成为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能力的癌基因。原癌基因可由以下几种方式被激活:1. 点突变,2. 基因扩增,3。 染色体重排,4。 启动子插入。 三论述题
1、  叙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答:
生物特性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 侵袭性 生长速度                缓慢 迅速 边界、包膜              清楚/有包膜 不清楚/无包膜 侵袭性                  无,少数局部浸润 侵袭、蔓延 转移                    不转移 转移 复发                    完整切除不复发 易复发
2、  试述三级预防?
答:1、肿瘤的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
是指对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戒烟,2)合理膳食,3)节制饮酒,4)免疫接种,5)防止职业癌,6)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2、肿瘤的二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
是指对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检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病例,从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其措施包括筛查和干预实验。 3、肿瘤的三级预防
是指对现患肿瘤病人防止复发,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以及减轻由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措施,如三阶梯止痛、临终关怀等。
【资料】:2007北医肿瘤学复试试题
1. 为什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细胞周期病,基因病,肝细胞病? 答: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这种增殖既不符合生理的要求,也不受正常机制的控制.
三、在肿瘤的形成中,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通过长期内、外因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正在阐明这种失控的原因。原癌基因大多数是正常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扩增、重排以致细胞过度生长;此外,还有另一些基因,当缺少、丢失、失活或变异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肿瘤或促进肿瘤的发展,因之命名为抑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多数学者认为很可能在癌变的初期即有一系列基因的变化,破坏细胞生长的平衡调节,使细胞生长失去正常控制。同时,正常免疫的功能的缺损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
2.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总体持续升高,请谈谈您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答:其主要原因有4方面:
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里的致癌物愈来愈增多;空气和水的污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膳食的不平衡、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某些药物的滥用。
2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和新生儿死亡等等由于找到了病因,因而得到了控制。肿瘤这种相对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疾病死亡率下降的结果。 3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45岁以后,所以相应地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
4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有了比较精确的现代化诊断方法。再加上肿瘤学知识的普及,肿瘤诊断率有所
(完整)考研肿瘤学复试题(中山医、南方医、北医)
提高.
3。ELISA和PCR的原理和用途?
4.那些肿瘤与微生物感染有关,试举1—2例,并加以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虽然大多数肿瘤是不能传染的,但业已明确某些RNA病毒如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 (HTLV-1)和HTLV—2病毒可以引起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高危险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别可导致肝癌、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Hodgkin氏淋巴瘤和宫颈癌等。较近的资料还表明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也有致癌性,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2009届北医肿瘤学专业科研型博士入学考试(肿瘤学)试题   有30分的题是一样的,另外70分根据报考导师不同作答不同题 这30分题是:
1。肿瘤扩散方式、各种扩散方式概念、特点、过程
2.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识
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从细胞受体和增殖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分子为靶点的治疗,人们称之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单独应用或配合化疗近几年被认为是一大突破。
3.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分子机制
2008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复试
一、什么叫肿瘤标志物和其在临床的意义
二、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原则的关系,如何遵循 三、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
四、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定义和原则
五、什么叫生物化疗,举例说明,不少于300字
六、说说你入学后的学习计划可课题安排,不少于300字.
1. 为什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细胞周期病,基因病,肝细胞病? 答: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这种增殖既不符合生理的要求,也不受正常机制的控制。
三、在肿瘤的形成中,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通过长期内、外因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正在阐明这种失控的原因。原癌基因大多数是正常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扩增、重排以致细胞过度生长;此外,还有另一些基因,当缺少、丢失、失活或变异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肿瘤或促进肿瘤的发展,因之命名为抑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多数学者认为很可能在癌变的初期即有一系列基因的变化,破坏细胞生长的平衡调节,使细胞生长失去正常控制。同时,正常免疫的功能的缺损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
2.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总体持续升高,请谈谈您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答:其主要原因有4方面:
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里的致癌物愈来愈增多;空气和水的污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膳食的不平
(完整)考研肿瘤学复试题(中山医、南方医、北医)
衡、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某些药物的滥用。
2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和新生儿死亡等等由于找到了病因,因而得到了控制。肿瘤这种相对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疾病死亡率下降的结果。 3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45岁以后,所以相应地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
4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有了比较精确的现代化诊断方法。再加上肿瘤学知识的普及,肿瘤诊断率有所提高。
3.ELISA和PCR的原理和用途?
4.那些肿瘤与微生物感染有关,试举1—2例,并加以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虽然大多数肿瘤是不能传染的,但业已明确某些RNA病毒如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 (HTLV-1)和HTLV—2病毒可以引起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高危险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别可导致肝癌、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Hodgkin氏淋巴瘤和宫颈癌等.较近的资料还表明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也有致癌性,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