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默写 1.默写。
(1)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6)“________,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哲理。(杜甫《望岳》)
(7)于漪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经常返回校园,为孩子们答聚解难,“________,________”是对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 (1)政入万山围子里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不问苍生问鬼神 (5)独怆然而涕下 (6)会当凌绝顶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政”“苍”“怆”“凌”等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政入万山围子里 ⑵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⑶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⑷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⑸ 独怆然而涕下 ⑹ 会当凌绝顶
⑺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注意“政”“苍”“怆”“凌”等的书写。
2.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两首古诗都写到了“花”,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甲诗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家效力(不忘报国)的情怀。②乙诗诗人用拟人手法,从花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热爱和不舍。
【解析】【分析】甲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诗人以“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这里采用自喻的方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晚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①甲诗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家效力(不忘报国)的情怀。②乙诗诗人用拟人手法,从花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热爱和不舍。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读两诗,把握内容,明确两首诗的写作方法和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下列句子,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望岳》中蕴含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中讽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浩荡离愁白日斜 (3)箫鼓追随春社近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
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怆”“箫”“缘”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独怆然而涕下 ⑵ 浩荡离愁白日斜 ⑶ 箫鼓追随春社近 ⑷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⑸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⑹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⑺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此题中注意“怆”“箫”“缘”的书写。
4.古诗文名句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________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韩愈《晚春》)
(7)读诗文,增智慧。身处俗世,不妨如《爱莲说》中所写,做一枝莲,不沾染污秽,又不孤高自许:________ , ________。也不因一时的顺境而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因为生活的道路漫长而时有艰险,正如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所写:________ , ________。 【答案】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惟吾德馨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青草池塘处处蛙 (5)此夜曲中闻折柳 (6)百般红紫斗芳菲
(7)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析】【分析】本题为名篇名句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⑴隔江犹唱后庭花;(重点字:隔) ⑵惟吾德馨;(重点字:馨)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重点字:笼) ⑷青草池塘处处蛙;(重点字:蛙) ⑸此夜曲中闻折柳; ⑹百般红紫斗芳菲;
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重点字:淤、濯)。
故答案为:⑴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惟吾德馨;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 ⑷青草池塘处处蛙; ⑸此夜曲中闻折柳; ⑹百般红紫斗芳菲;
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点评】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寒光照铁衣。(民歌《木兰诗》)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韩愈《晚春》) (3)________,关山度若飞。(民歌《木兰诗》) (4)独坐幽篁里,________。(王维《竹里馆》) (5)脱我战时袍,________。(民歌《木兰诗》) (6)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后的女儿情态互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朔气传金柝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万里赴戎机 (4)弹琴复长啸 (5)著我旧时裳 (6)故园东望路漫漫
(7)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朔、柝、惟、戎、啸、著、贴”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朔气传金柝;⑵惟解漫天作雪飞;⑶万里赴戎机;⑷弹琴复长啸;⑸著我旧时裳;⑹故园东望路漫漫;(7)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 ________。(韩愈《晚春》)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故答案为:(1)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汝亦知射乎,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4)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民歌《木兰诗》中渲染战场气氛的紧急和环境的艰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弹琴复长啸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吾射不亦精乎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背诵及理解默写,注意“啸、漫、柝”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弹琴复长啸;⑵谁家玉笛暗飞声;⑶吾射不亦精乎;⑷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1)(2)(3)属于直接性默写题,(4)(5)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荡胸生曾云 (3)惟吾德馨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怆、涕、曾、惟、馨、箫”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独怆然而涕下;⑵荡胸生曾云;⑶惟吾德馨;⑷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⑸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9.综合性学习。
寒来署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①春:________ ②夏:________ ③秋: ________ ④冬: ___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3)请你按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绘四季美景 唱四季赞歌
(4)在开展第(3)小题的活动时,活动组办方特邀请你为主持人,请你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开场白。
要求:在开场白中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任一种修辞。 【答案】 (1)万紫千红;烈日炎炎;天高云淡;大雪纷飞 (2)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示例:诵四季诗文 (4)略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短语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如: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内容,注意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句式是动词(赏、诵等)+四季+名词(诗文等)
(4)设计开场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要符合活动要求;②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③使用比喻或拟人任一种修辞手法。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万紫千红 烈日炎炎 天高云淡 大雪纷飞 ⑵ 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⑶ 示例:诵四季诗文 ⑷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默写相应成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⑷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10.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________。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 【答案】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分析】(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故答案为:(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1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 (1)目似瞑,意暇甚 (2)盖以诱敌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1)目似瞑,意暇甚(注意“暇”的书写) (2)盖以诱敌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注意“隧”的书写)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故答案为:⑴目似瞑,意暇甚; ⑵盖以诱敌;
⑶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⑷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2.七年级各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担任本班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你需要完成这些事情。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你展示:
(1)有关战争的成语:________(至少两个)
有关战争的诗词完整的一句:________
(2)下表是部分国家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回答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500 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3)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案】 (1)草木皆兵,马革裹尸,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全民皆兵,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①在抗日战争中,中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3)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②让和平永驻人间。③让战争远离人类。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⑤让世界充满爱。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回答即可。(2)首先看清要求,认真分析比较表格的内容,再概括总结。要求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简洁、得体。此题属于主观发挥题,没有固定答案,表达条理清晰,符合题目要求即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二战中,中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送死亡人数来看:战争中,平民死亡的人数大部分多余军人的死亡人数;侵略国家的死亡人数多余被侵略国家的死亡人数。任意写出两点即可。(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解答此类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解读图表的流程: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2、把握好五个环节: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