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情况

河南省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情况

来源:九壹网
2016年(第37卷)第l2期 南鸯牲兽鏖 河南省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情况 张晓霞,牛岩,王彦华,郑爱荣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郑州450008) 中图分类号:¥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12—0026—03 种养结合是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变单程短链 成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体系,提高农业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种养结 合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减少无 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能够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并最终形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化 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结构为长链循环利用,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 式。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如 何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和畜牧业大省的优势,积极释放农牧 结合、草畜配套系统耦合产生的综合效益,实现“保供给、 保生态、保安全”,是摆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种养结合的概念和意义 1.1 种养结合提出背景 2013年8月任继周院士就调整我国种植业结构专门 2河南省种养结合发展现状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环保、土地、资金”三弦紧绷,迫切 需要草牧业的融入调合。以养定种,种养结合不仅能够提 升畜牧业发展效益,同时能够发挥草类植物在消纳养殖污 水、清除土壤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解决畜牧业排污难、治 致信总;2014年6月,任继周等九位院士向中 央提 了“我国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发展的建议”; 同年10月,汗洋副总理在草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采纳了 由方精云院士等向提交的《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 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咨询报告中“草牧业”的提法; 2015年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草牧业,提m开展种 污难的问题。河南省种植户、养殖户发展种养结合的积极 性较高,且种植户、养殖户自我发展的模式种类较多,根据 畜种和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根据畜种不同,可以分为苜蓿+青贮玉米一奶牛型、牧 草一肉牛型、牧草一肉羊型、牧草一生猪型 养结合模式试点,“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 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 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 草牧业,不断推进种养有效结合不仅是调整我国农业结构 的重要途径,更是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 2.1.1 苜蓿+青贮玉米一奶牛型 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租赁 或者通过组建子公司租赁土地用于苜蓿、青贮玉米、甜高 粱等优质牧草的规模化生产,生产的草产品以自用为主。 该类型中,牧草生产达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程度较高,生 产的牧草产品质量高,能够确保提供给奶牛安全高质量的 1.2种养结合的概念 种养结合是以种植业或养殖业一方为基础,流转土地 以自种自养、订单供应等方式,配套完善养殖业或者种植 饲草。同时降低了养殖环节的饲料成本,养殖粪污堆贮后 直接作用于牧草地,提高肥力的同时解决了养殖企业粪污 处理费用,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了土地污染。 从经济效益分析,自种牧草比购买牧草费用有不同程 业,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方式以当地 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为依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种 植产品就地转化、养殖所需饲草就地供应、产生的农畜废 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实现“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 还原”,是农牧业高效、低成本生产经营和生态循环发展的 一度的降低,苜蓿每1 000 kg降低约800元,全株玉米青贮饲 料每吨降低约100元,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每1 000 kg降低 约250元。按1头奶牛1年消耗l 000 kg苜蓿和6 000 kg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计算,可节约粗饲料成本1 400元,而且 种重要方式,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农 1-3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重要意义 业持续增效的重要途径。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度融合必将促进并推动一批农 副产品深加一丁 、物流配送、销售运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 ・保证了青贮饲料和苜蓿的质量,进而提升乳品质量。苜 蓿+全株玉米青贮一奶牛模式中牛奶中的蛋白含量达到 3.6%,孚L脂率达至U 3.8%。 2.1.2牧草一肉牛型河南省肉牛养殖场种植的牧草主 26・ 礁 南寓馨善庭蒸 2016年(第37卷)第12期 有机肥一种植”,“养殖一种植一旅游”三种模式 2-3.1 “养殖一沼气一种植”养殖场将粪污用作沼气,产 生的沼液和沼渣用于蔬菜、粮食作物或者牧草的种植,高 效循环。漯河市天农源实业有限公司以肉牛养殖为主,公 司建千立方沼气一座,所产沼气供周围800户农民生活用 要有专用青贮玉米、甜高粱、甜玉米、紫花苜蓿、黑麦草等, 以青贮玉米、甜高粱等大面积禾本科牧草为主,配套种植 小面积的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以“青干草+青贮饲料” 饲喂的肉牛平均日增重比普通秸秆饲喂肉牛高0.45 , 每千克按28元计算,生长期内每头牛每天可增效12.6元。 该类型中,青干草的种类通常为苜蓿、羊草、黑麦草等,青 贮玉米可用青贮甜高粱、青贮甜玉米等青贮饲料替换。 2.1.3牧草一肉羊型种植的牧草主要有高丹草、籽粒 苋、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甜高粱等,同奶牛、肉牛一样,发 展肉羊种养结合除了节约饲料成本外,可在人工草地划区 轮牧,由全舍饲改为夏秋放牧,冬春舍饲,既能为冬季贮 气,年产万吨沼液作为肥料种植牧草,产生沼渣利用烘干 机处理,生成优质肥料外销。 2-3.2“养殖一有机肥一种植”多见于中小规模养殖场, 将粪污堆贮作为有机肥直接用于种植优质果蔬,少量采用 微生态发酵生产有机肥自用或出售给附近农户用作蔬菜 和粮食种植。如邓州昱通牧业通过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 在牛奶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全年盈利。 2.3.3“养殖一种植一旅游”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农家乐是 草,又能改善羊只生长环境,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和繁殖率。 2.1.4牧草一生猪型据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苜蓿鲜 草能够显著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如济源市坡 头镇某农户家饲养有37头经产母猪自繁自养,2015年出 售育肥猪700头。现种植冬牧70和狼尾草轮播3亩,紫花 苜蓿1.2亩,每天每头妊娠期母猪饲喂3.5~4 kg青绿饲 促进这一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模式通常两种或多种畜 种散养,如土鸡、黑猪、肉羊等,也有单一养殖模式,粪污作 为有机肥用于种植花卉、蔬菜、经济林木等,发展观光旅 游。如洛阳牧丰农业有限公司、汤阴大运等在种植紫花苜 料,精料仅喂I~2 kg,产仔数高达13头左右,断奶仔猪11 蓿的同时,发展生态散养、观光旅游。 3河南省种养结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头;且猪体抗病性强,母猪产奶多,仔猪成活率高,仅2015 年1年利润达80多万元。 2.2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和订 单种养三种模式 2.2.1 以种带养近年来,河南省在发展草业产业化方面 出台了多种举措,促进了河南省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 展,形成了一些草业专门化企业。但由于草业产业市场尚 不完善,企业效益易受价格影响产生波动。一些企业为了 3.1种养结合技术环节薄弱,效益未全部凸显 是种草技术掌握不全面。很多农户轻视种草技术, 一造成种草效益低下甚至失败。二是草畜配套技术不成 熟。种与养在种类、质和量上不能科学匹配,牧草的收贮 加工与畜禽不同阶段的日粮配比不科学等等,导致养殖效 果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缺乏相 关技术标准规程,不能有效指导生产。 3.2种养结合产业链不完善 ~降低因价格下调带来的风险,主动投建养殖场,自用一部 分草产品,剩余部分投入市场销售。该模式以种草为主, 养殖为辅,呈现出种草面积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草质量 是种养结合比较优势尚未发挥,增值效果不明显。 饲喂优质牧草生产的优质畜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 好,养殖畜种多为草食性动物、规模小、粪污产生量小的特 点,种植用地能够完全消纳养殖粪污。 势,除了增量外,其增质效益尚未得到认可。二是种养加 一体化产业链不完善。种养结合供应链初步形成,但种植 2.2.2以养促种养殖企业为了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粪污 和养殖深加工开发力度不够,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结合 的全产业链未形成。三是系统内循环模式简单。目前养 殖业向种植业转移,粪污处理模式较为简单,大多为简单 的堆贮或直接上田,循环的粪便和污水量所占比例仍然 偏低。 4发展建议及对策 4.1加大扶持力度 一处理费用,利用养殖场剩余土地或者租赁养殖场周边土地 种植饲料作物,多为青贮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或玉米等粮食 作物和蔬菜,在收获籽实的同时获得农副产品饲料,养殖 产生的粪污直接用于种植用地。该模式以养殖为主,种草 为辅,种草面积小,养殖种类主要为肉牛、奶牛、猪等粪污 生产量较大且不易处理的畜种。 2.2-3订单种养专业的商品草生产企业与一家或多家 养殖企业签订供草合同;或者规模养殖场与周边农户签订 饲草收贮合同;养殖企业同样可以将粪污处理成有机肥出 售给草业企业。该类模式下,草业生产和养殖都能达到规 模化和专门化水平,同时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上述三种模式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侧重点不同,以种 是将优质牧草苜蓿、青贮专用玉米、饲用甜高粱等 的种植纳入补贴,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提高草产 品质量,充分发挥牧草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二是对养 殖企业粪污处理进行补贴,加大对养殖场粪污处理基础设 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于建设配套先进粪污处理设施的养 殖场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对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产业的发 展,在整合的支农资金中进行适当倾斜,促进种养循环经 济的发展。 4.2加快技术研发 一带养和以养促种中同时可能存在订单种养。只有少许资 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能够实现种养并重,如牛硕牧业、 南阳市卧龙区农开种植专业合作社、汤阴大运等。 2.3根据产业延伸方向分为“养殖一沼气一种植”,“养殖一 ・是有效整合科研院所科技力量,加快研发种养结合 各个环节关键技术,如草田轮作、以草代料日粮配比技术、 27・ 2016年(第37卷)第12期 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等。二是加快整合一批种养结 合集成技术模式,将成功的模式、成熟的经验尽快推广出 蒸 南寓牲兽鏖 义。通过效益分析与对比,让规模养殖业主深刻体会种养 结合的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其发展种养结 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积极培育典型企业,示范带动 发展。立足现有种养结合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 展一批典型模式,通过典型带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促 进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企业。三是将种养结合与精 准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带动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收稿日期:2016—10—26) 去;三是继续加强对发展种养结合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并 将技术服务逐步融入到种养结合的每一个环节,帮助规模 养殖业主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真正消除其种养结 合的后顾之忧。 4.3加强示范推广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种养结合的 宣传,让广大规模养殖业主充分认识到种养结合的现实意 几种不同添加剂对肥肝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李惠 (三门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图分类号:¥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12—0028—02 鹅肥肝是用3月龄左右生长发育良好的肉用鹅,在进 行一段时间人T强制催肥后所获得的比正常鹅肝重5~ 10倍的脂肪肝。鹅肥肝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 60%以上)和卯磷脂,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享 有“世界绿色食品之王”的美誉,是世界三大美味之一。 素菌液的投入产出比为1:32.5。吉林农业大学用EM菌 (有益微生物菌群)进行填饲肥肝试验,发现试验组的平均 肥肝重、料肝比及特级肥肝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肝 重比对照组高出11.1%(P<O.05)。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 2006年我国的鹅肥肝产量已达500余吨,位居匈牙利、法 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国虽已有30多年的鹅肥 禽研究所(2008)将益生素和酶制剂应用于鹅肥肝生产 中,发现肥肝鹅日粮中添加0.3%的益生素试验组肥肝 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肝重比对照组高出12.12%(P< 0.05)。上述试验结果均证实,在饲粮中添加益生素可 以提高肥肝鹅生产性能。 2酶制剂(淀粉酶、木糖醇酶)对肥肝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肝生产历史,但鹅肥肝产业整体增长缓慢,且较难进入国 际市场。在鹅肥肝生产中,短时间内给鹅填饲大量高能饲 粮(其中玉米占90%以上)易造成鹅的内源性消化酶分泌 相对不足、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等现象,加之玉米中 的支链淀粉难以被机体消化及其细胞壁的抗营养作用,使 得饲粮在鹅体内消化不彻底、吸收利用率低,从而导致生 产报酬低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着重探讨几种不同添加剂对肥肝鹅产肝性能的 酶制剂能够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和吸 收率,维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提升动物的生产性 能。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禽研究所(2008)将益生素和酶 制剂应用于鹅肥肝生产中,发现填饲日粮中加入0.3%的 NSP复合酶制剂试验组肥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肝重比 对照组高出9.49%(P<O.05)。木糖醇酶和淀粉酶是常用 的饲用酶制剂,其中木糖醇酶具有破坏细胞壁结构以释放 细胞内养分、降低食糜粘度等作用,淀粉酶有助于水解配 合饲料中所含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果 影响,为鹅肥肝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1 益生素对肥肝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益生素也称促生素、生菌素、益康素、微生态制剂、活 菌制剂等。经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益生素能有效调节或 维持肉禽肠道菌群的平衡,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优 化肠道的消化体系,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能够有效降低 粪中NH 和H:s的散发,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因此 胶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动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葡萄糖,从 而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率。有关专家用木聚糖酶和 淀粉酶等进行填饲肥肝试验,发现木糖醇酶组和淀粉酶组 的肥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96%(P>0.05)、2.88%(P> 0.05),但效果不显著。因此,在填饲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 够提高肥肝鹅产肝性能,但不同酶制剂影响不同,有待进 一在饲粮中添加益生素可以提高肥肝鹅生产性能。浙江省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2005)选用2 13龄浙东白鹅400 只,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只,试验组每天饮用 0.3%的益生素菌液,连续观察至10日龄,成活率净增 0.5%,平均每只多增重41.7%,经济效益提高12.2%,益生 步研究。 (下转第4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