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来源:九壹网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想提早编写好教学教案。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 2.通过浏览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散布特点和蔼候特点。 难点:山河散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进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穷,共饮一江水。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摸索,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势图,引导学生视察,点拨识图技能。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视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干的河流呢? 【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散布的地表形状。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顺降水散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熏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教师活动】展现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势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顺降水散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曲折,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长年高温多雨。

【拓展延伸】

【提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点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口大多散布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人口集中散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照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点,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触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民族散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散布出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散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

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控的情形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散布特点; (二)进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进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现个性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酷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散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散布特点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控水资源时空散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浏览各类图表,逐渐培养和提高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营养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节水意识,教育学生建立十分珍爱、提倡节省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进程

1、导入: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散布不平均。

2、空间散布:

【情形一】住在南方的农民伯伯,搬到北方种食粮,由于他对北方的水土情形不太熟悉,在种植的进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为他分析情形,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1)他应当种植的是什么食粮作物呢?

(2)为何要种植这种食粮作物?你可以图文并茂告知农民伯伯吗?

【情形二】当农民伯伯种植小麦的时候,他发觉这里的地势平整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惋惜的是水资源不足,洪涝严重的时候,农作物乃至没法生长。

【小组讨论】(1)1、请结合右图为农民伯伯分析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形?并分析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请为农民伯伯想想计策,解决问题。

【思维拓展】为何要把水主要调到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 3、时间散布:

【情形三】春天来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准备播种的时候,恰好遇上了洪涝,小麦迟迟不能发芽。

【小组讨论】

(1)为何春季会遇上洪涝呢?(通过看图指出我国水资源时间散布的特点)

(2)这种散布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方面) (3)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办法,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4、终止:“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为后面“保护水资源”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情势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散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散布的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照两大洋洋流的散布,找出散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散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情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情势。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情势: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授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进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第一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散布、海陆散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散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照,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

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分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很多人去过海边,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情势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情势,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情势的教学〗 1. 读:课本《波浪》景观

2. 讲授:海水的波浪运动,就可以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开释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庞大的风浪突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势》示意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授: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势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 讲授: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情势: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活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散布。

2. 讲授: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进程中,还遭到了陆地势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讲授: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显现液体压强差异,引发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 讲授: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散布的教学〗

1.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

2. 提问:对照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散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世界洋流模式》

4. 讲授: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散布规律。 5.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授: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

2. 提问:澳大利亚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授:澳大利亚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洪涝的气候类型。这是由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4.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授: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分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产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产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视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视察大潮和小潮的显现。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控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控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散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

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

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 识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形,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 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 家还是稀奇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平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 高技 术产业 。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建一种网络教学气氛。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奇妙,如此独具魅力。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 论:(1)高技术产业 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举行一 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 高技术产业的散布 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浏览教材 P.18~P.19正文部分。摸索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散布在哪些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将 有什么样的散布特 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参考本节的 教材分析 部分)

2.学生读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散布 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 哪些?

3.出示材料 :20世纪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 中城市计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很多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若干年过去了,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华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就这一现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