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陶冰赟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305-01

1.设计指导思想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标中对应的要求为\"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因此,本课不仅在了解的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更培养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及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现代中学生人文地理知识比较薄弱,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材分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城市各个维度建筑物的比较,特别是通过对城市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城市地域文化。教材内容的安排逻辑性较强,相关的文字表达比较专业,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多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分析,把知识简单化。

3.学情分析

对于这节内容,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概念理性认识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本节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感性认识会很强。因此,可以在生活中找案例,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未知的概念。

4.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

4.2 过程与方法。列举身边的实例或利用城市景观图片、城市空间布局图或相关资料,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能利用信息技术将整理的信息表达、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见解。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城市的建筑特点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通过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精神;养成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点:理解什么是地域文化,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6.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文的重要内容和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材料制作成图片,以幻灯播放的形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具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8.教学过程

中图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走进故宫视频播放课前放松心情,振奋精神

导入新课用古埃及符号猜数字⑴请学生猜,并解释理由;⑵给出图例,揭晓谜底。转入板块一\"什么是地域文化\";制造悬念,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时就主动动脑探索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识。把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版块一明确什么是\"地域文化\"⑴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四大文明古国发源的地理环境,让学生观察发现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附近,转入\"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⑵让学生读图猜国家,观察四大文明古国的范围,了解每种\"地域文化有特定的地域范围\"。

⑶出示象形文字\"\",通过学生竞相猜字,让学生明确家的来源,并了解\"地域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⑷总结\"地域文化\"的概念,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事例中理解概念。让学生感性认识\"地域文化\"。引导学生从各个维度了解\"什么是地域文化\"。

教会学生细致看图,大胆质疑,合理分析,从而全面认识地域文化的内涵。

版块二将视线放到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通过案例,感性认识古代中国尊卑有别的等级思想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⑴案例一:鸿门宴。出示鸿门宴座位图,让学生指出刘邦、项羽的位置。设问1\"项羽为什么让刘邦坐其右侧?\",设问2\"项羽为什么面门而坐?\"。

⑵案例二:甄嬛传。出示孙俪饰演甄嬛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片甄嬛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服装配饰,判断她各个时期地位的高低,并排列顺序。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甚至可以找学生介绍鸿门宴情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版块三将视线放到古代北京城地图上,认识等级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⑴观察古代北京城的外部轮廓图,介绍北京城自明代以后形成\"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建筑格局。让学生在图上画出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的范围,并用文字注明。学生上台展示画画成果,并思考\"为什么紫禁城位于最里面?\"

引导学生把北京城外部轮廓图对折,学生观察得出北京城的建筑布局不仅由外向内紫禁城位于最里面,而且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紫禁城位于最中间。

引导学生思考\"在北京城的建筑布局中,为什么紫禁城位于最里面最中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文化?\"

⑵学生观察皇城里几座宫殿的屋檐图,发现每个屋檐的走兽数量是不同的。引导学生根据走兽数量的多少排列这些宫殿的高低地位。

展示北京城内紫禁城宫殿图和普通民居图,学生对比发现两栋建筑物的瓦片颜色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思考\"在北京城的建筑风格中,'走兽的数量'、'红墙黄瓦'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⑶出示北京城普通民居--四合院内部空间结构图,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栋建筑叫做\"四\"、\"合\"、\"院\",并学会用已学地理原理阐释自己的见解,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地图上画出四合院的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

情景设置:假设四合院内住了老爷、大儿子、二儿子、女儿、仆人,让学生安排这四个人所住的房屋。引导学生解释原因,感性理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门人\"等古代语句的现实生活来源。

学生感性认识\"四合院的内部空间结构反映了古代中国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思想\"。

⑷总结:引导学生回答,不管是古代北京城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还是建筑结构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思想?得出结论,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还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城市建筑上。从感性到理性,从案例到图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等级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版块四将视角投放在当代城市建筑,明确当代城市面临\"千城一面\"的尴尬处境,组织学生讨论对策,展示城市的发展方向。

⑴学生活动1:出示世界各国著名的建筑,让学生说出建筑物名称和所在国家。——学生能够说出

⑵学生活动2:出示当代中国各个城市的建筑,让学生说出建筑物名称和所在城市。——学生不能说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引导学生得出\"千城一面\"现象:现代城市\"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⑶小组讨论:现实如此严峻而残酷,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⑷出示《城市文化北京宣言》,展示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为城市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的知识能真正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的视野开阔,让学生的感情升华,提升民族自豪感。

版块五展示北京为建设城市文化所做努力。⑴出示北京奥运会的两座标志性建筑物——鸟巢、水立方。⑵让学生解释其文化内涵——天圆地方。⑶感情升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文化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9.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教师全程给材料抛案例一步一个问题环环紧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需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