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对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探讨与思考
◆ 张 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快速发展,已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下经济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状态,产业布局高度集中,在区域工业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但是,规模以下工业由于本身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同时也面临着环保、转型、创新、融资等困难,严重制约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发展,探讨当前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发展
一、引言
规模以下工业主要是指年主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及所有个体经营工业单位,规模以下工业对于工业经济的增长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规模以下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受环保、技术创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环保型、节约型工业倡导背景下,不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不少企业关停或停业整顿,规模以下工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必将淘汰,在新的环境下,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何去何从是值得所有企业深思的问题。
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据了工业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考验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模式粗放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能源不足等严峻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节能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但是,我国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模式依然粗放,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路线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档次较低,高技术产品少,不仅市场竞争力弱,而且还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这与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相违背的,依然粗放式发展的小型企业必然要遭受淘汰。近两年,连续有多数中小企业关停或者责令整改,这主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粗放,污染环境,能耗浪费较大的原因,所以,只有改变发展模式,降低经济成本,走绿色、
二、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尽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近些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周边县域工业园区原有的产业也可借助雄安新区的创新能力与其合作共赢。
雄安新区周边产业园区的成长有利于促进新区内部产业的知识、技术和专利的转移发展。雄安新区内部产业的技术资源与周边产业园区的产业的知识资源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相互增强关系,周边产业的集聚是雄安新区内部创新型产业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区域品牌。形成度的创新产业集群。周边区域与雄安新区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加强明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更重要的是更能加强知识和技术的隐性传播速度,使技术创新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增强周边区域内企业的与雄安新区内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增加周边区域内产业的良好发展。
(三)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了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优势。
雄安新区,以其京津保三角形中心位置的优势区位,被定位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集中反映了智慧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交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是衡量城市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就是打造智慧交通,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将有效提高京津冀区域产业的空间临近性,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提高了地域范围内同产业间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条件之一。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京津冀地
56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18.5
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
京津冀范围内有众多加工型中小企业,这些中低端的加工企业与雄安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合交织在一起这就自然形成了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局面。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京津冀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可以得到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的网络化互动和合作,这样区域周边的中小企业与以前个体奋战的时期截然不同,这些单体叠加起来的竞争力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市场议价权利。
综上所述,京津冀以雄安新区为载体的战略合作将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突破,生态协同治理上要向纵深推进,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确保京津冀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携手创建雄安新区重要平台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合作共赢的样板。肥沃的床新土壤可以培育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具活力的产业,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与合适的地方服务体系的双重驱动,使京津冀在吸引新企业进入具有全方面竞争优势,使京津冀区域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祝尔娟,周伟.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京津冀蓝皮书.[3]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1990.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
环保、节约型的工业道路才是中小企业长久发展之策。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不足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只有不断通过技术革新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存。当前,对于我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来讲,虽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以传统行业为主,这类企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入门槛也比较低,特别是对于小型化工企业,只需要几个配方便可以开厂子,搞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竞争力。此外,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而言,通常企业规模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少,绝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研发,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创新驱动力,难以形成自己核心技术与竞争力,并且小型企业难以引进高技术人才,人才素质整体偏低,这使得其发展前景面临不少困惑。
(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融资困难
足够的资金是支持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企业若是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很难维持自身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规模以下企业融资却面临不少难题,多数企业存在资金荒。一方面源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小,自身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较小,自有资金链困乏,而且外界资金不看好这类企业的发展,所以通常难以获得外界资本的青睐,外界融资较为困难,此外国家对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另一方面,规模以下企业自身经营稳定性差,资信等级相对较低,再加上我国关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担保融资、贷款的金融环境缺乏系统性,这类企业通常难以获得大额银行贷款,这使得规模以下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荒,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三、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途径探析
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状况,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若想发展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必须要解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转变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走资源节约型、环保绿色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面对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压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唯有转变自己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走环保型、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等新型道路才能求得发展。一方面,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倾斜扶持主导产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淘汰陈旧设备、落后工艺、传统技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塑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与经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此外企业还要积极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积极打入高端市场,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好铺垫。
(二)引进高技术人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经济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唯有技术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所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一定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一方面,企业要重视技术研发,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优化现有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淘汰陈旧设备与传统技术工艺路线,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地方要协同企业做好人才安居工作,解决子女入学、给予住房补贴等优惠,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鼓励企业进行人才技术交流,激活企业活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三)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撑,但是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地方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保障机制,解企业的资金困难。一方面,地方要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乐观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困难;另一方面,地方要不断完善金融环境,为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制度,改善与优化国有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服务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部门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企业信誉评价体系以及风险评估体系,为企业提供抵押贷款,担保融资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快速,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企业面临环保、创新、融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浪费,能源消耗过大;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难以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及竞争力;企业融资困难,面临严重的资金荒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若要发展就必须要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是要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的工业路子;二是要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以及金融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彦秀.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谈沙河工业经济的转型
升级[J]. 商, 2015(25):271.
[2]张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J]. 辽宁经济统计, 2016(4):12-13.
[3] 鲁金金.融资难成为制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J]. 统计与管理, 2009(6):13-14.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18.5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