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西部探矿工程 2010年第5期 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孙维兵 (f-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针对某水电站坝址区内一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水库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 分析和评价,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滑坡;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04—5716(2O1O)O5—O0O6一O3 某水电站坝址地处横断山脉东部的高山峡谷区,受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内山高坡陡, 物理地质作用较为强烈,崩塌、滑塌现象较为普遍。因 此,边坡稳定问题是该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拟 研究滑坡为一规模巨大的古滑坡,滑塌体积达2000× 1O m3左右。 1滑坡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层以区域性浅变质地槽型沉积构造为主, 岩浆活动微弱。地层以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较发育, 分布较广。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的变质 石英砂岩、板岩夹千板岩,志留系板岩、千板岩夹硅质板 岩、灰岩,二叠系厚层灰岩,三叠系的上统曲嘎寺组中一 厚层夹薄层状灰岩,少量石炭系灰岩夹板岩。 第四系地层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于右岸缓坡地带 及河床、沟床,成因类型较复杂,厚度和结构变化较大, 按时代及成因类型可分:冰水积( )、冲洪积(Qi p】)、 崩坡积(Q )和坡、残积(Q )等。 2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2.1滑体特征 孤石分布(整体滑塌而致)。 钻孔揭示:滑体组成物质岩性复杂,结构较为紧密, 可分为3层。上部为块(孤)石土,中部为棕黄色粉质粘 土夹碎块(砾)石,下部为解体强烈的基岩,成份主要为 灰岩块、碎石和土及少量的板岩岩屑。 2.2滑床特征 据地质测绘和钻孔资料分析,滑床形态特征主要受 本区地质构造情况控制。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产 状:N40。~50。W/sW 60。~70。,与岸坡走向呈25。~ 35。交角。主要发育N40。~5O。W/swg50。"--70。(层面 及行层面的剪切带)、N5。~1O。w/SW(NE) 60。~ 7O。、N40。~5OW 50。~7O。三个方向的节理。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滑床在主滑剖面上呈不规则的 从地貌形态看,滑坡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其前缘 向河床突出,河道向右弯曲呈弧形,坡脚高程2215m。 滑坡体后缘高程2500 ̄3000m,地形呈槽状,坡度34。~ 36。。滑坡堆积体顶部(2400 ̄2450m高程)为一斜坡状 台地,坡度o~1O。,长、宽约200m。滑坡体下部由于河 水冲刷、强烈切割,以及岸坡再造,形成较为稳定的斜坡 地带,坡度30。~45。,沿河上游河岸坡度陡峭。上游侧 高程2310 ̄2350m坡度较缓,坡度15。~2O。,表层堆积 有2~4m的粉土及砂砾石层,下游侧滑坡堆积体边缘 为沟形地貌,可见零星残留Ⅱ级阶地的卵(碎)砾石。滑 坡前缘坡脚处分布有较多的溶蚀洞穴,说明高水位大致 在2220m左右。滑舌部位分布有较多的崩塌物质,并 见有软硬相间的砂板岩巨石和带有层问揉皱的巨型块、 曲面,在纵向上,滑床后部为断层影响带所形成的顺坡 向斜坡,岩体受断层影响形成的滑床与断层产状近于一 致,地表浅部以断层对附近地层的切割为界。滑体中部 在风化卸荷作用下,上部岩体呈强风化卸荷状,加上层 间板岩抗风化能力较低,易形成滑床顶部软弱面(滑 带),滑床为顺坡向倾斜的岩层面。前部滑床沿茸德断 层及基岩面展布,断层及其影响带可能构成部分滑带。 在横向上滑床呈宽浅的“U”型,上游侧沿产状N40。~ 5O。w/Sw 50。~7O。的基岩层面展布;中上部迁就于 N5。~10。w/sw(NE) 60。~7O。的节理面和部分岩 (层)面所组成的结构面;下游侧主要追踪产状N40。~ 50。E/NWZ50。~7O。的节理面等相对软弱结构面展布。 滑床的槽状地形与本区山坡和陡崖常沿层面与裂隙等 相对软弱结构面发育是一致的。 2.3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从滑坡的发育特征可以看出:该滑坡滑动方式比较 复杂,前期以整体推动式基岩滑动为主;后期滑体上部 又堆积了较多的第四系松散物并发生过多次以牵引式 为主的滑动。产生滑坡的原因主要有: 2010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7 (1)层间软岩夹层及层面构成了潜在滑移面。滑动 N40。~5O。E/NW ̄50。~7O。。滑坡后缘发育有一推测 断层,总体产状:N50。w/sw ̄60。~7O。。①、③组裂隙 分别构成上、下游侧切割面,②组裂隙和断层及其影响 前,岸坡基岩为二叠系冈达概组(Pzg)薄一厚层状灰岩、 灰岩夹板岩、硅质岩。由于本区地质构造发育,物理地 质现象作用强烈,风化、卸荷普遍。在软硬相间的厚层 灰岩夹薄层板岩层中,二者风化和变形结果不同,较硬 的厚层状灰岩易造成节理的拉裂张开及卸荷崩塌,较软 的薄层状板岩侧易造成风化剥蚀和次生成土,各种地质 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降雨的渗入和岩体 的风化,恶化了软岩夹层的地质条件,形成潜在顺层滑 移面。 带形成后缘切割面,兼具滑动面的作用,滑坡下部发育 的断层及影响带,岩体破碎、风化强烈,断层的切割分离 不但造成岸坡基岩断脚临空,也构成前缘部分滑带。 (3)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滑坡区地形高差悬殊, 势能较大。当滑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层面发生滑移变形 时,在下部断层破碎带剪出,形成突发性的高速滑坡。 从地貌形态及滑塌物质分布情况看,该滑坡为整体推动 式基岩滑坡。滑体两侧有冲沟切割,使滑坡周围形成有 利于滑动变形的地质边界条件。地震、降雨渗入等影响 也是岸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 最终引起边坡失稳,形成滑坡。见图1。 2.4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2)多种结构面的发育组合成有利滑动的边界条 件。滑坡区为斜顺向坡基岩地层,总体产状:N40。~50。 W/SW(NE) 60。~7O。,产状变化较大,揉皱较发育, 主要发育3组裂隙:①N40。~5O。w/SW(NE) 5O。~ 70。(层面);②N5。~10。W/SW(NE)/60。~70。;③ 2400 一 g 惺230O 距离(m) 图1滑坡整体性破坏模式图 表1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下转第1O页) 10 6结论与启示 西部探矿工程 参考文献: 2010年第5期 清水川电厂边坡初期变形为坡体开挖后应力重分 布导致的坍塌、崩塌和顶部黄土沿基岩界面的滑塌,经 过削方和施工加固措施,边坡处于稳定状态。2007年 [1]王志荣,王念秦.黄土滑坡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水土保 持SWCC,2004(11). 清水川边坡再次出现坡面裂缝,框架梁断裂,雨水渗入 断层带,降低断层带强度,边坡上部岩土体顺断层产生 后坐。该边坡不会产生顺坡向破坏,其变形并不对下部 清水川电厂的安全构成威胁。提高断层带的强度可有 效地控制边坡变形。 反倾向不活动断层对于边坡稳定是有利的,在以往 E2]郭建军.我国热流固耦合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柴军瑞.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2). [4]刘涛,杨凤鹏,李贵敏,等.精通ANSYSFM].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2. [5]王恭先,徐峻龄,刘光代,李传珠.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 [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徐邦栋.滑坡分析与防治E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边坡设计和施工中将其作为有利因素考虑,往往忽略了 反倾向断层也可能会导致边坡变形的可能。岩土工作 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反倾向断层也应该给予足够 的重视。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简介:王红梅(1979-)。女。工程师,现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 (上接第7页) 3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状态。计算结果还表明:地震因素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 较为显著,地下水位的抬升对滑坡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 影响,但不显著,地下水对滑坡体稳定性更明显的影响 表现在滑面泥质夹层强度的降低。 水库蓄水后,滑坡堆积体水文地质条件改变不大, 岸坡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 滑坡前部由于库水位频繁升降,土体强度降低,动 水压力增大,将会有一定的岸坡再造现象。 3.1计算方法 选择摩根斯顿一普赖斯(Morgenstern--Price)法 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上述方法能分析特殊结构面(层 面折线)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尤其是地表水、地下水的 作用可在岸坡稳定分析中自动计算。该方法还可以分 析地震力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种 控制岸坡稳定因素的作用。以滑面上部实测边界和结 构面产状为依据,中部以滑体上钻孔揭露的滑面作控 制,剪出口选择河岸边2220m高程溶蚀洞穴发育和砂 土含量较多的软弱部位,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根据水 库运用方式,滑坡稳定计算条件主要考虑了自然状况和 库水位在2224m高程条件下与加地震荷载不同组合的 安全系数。 3.2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滑坡整体破坏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参考文献: [1]孙广忠.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rM-].地震出版社,1993. [2]黄润秋.2O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3). [3]林韵梅.实验岩石力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Genetic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a Landside SUN Wei-bing 库 m (Cruangzhou Geologic Survey Engineering Company, Guangzhou Guangdong 5 100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es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a land— side in a hydropower station dam site and evaluates its stability after the reservoir is sluiced.To supply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3.3稳定性分析评价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landslide;genetic mechanism;stability evaluation 滑坡体自然条件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和滑坡体 上未发现有变形迹象是吻合的。当库水位在设计高水 位(2225m)时,安全系数仍大于1.O3,滑坡仍处于稳定 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孙维兵(1980-),男,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察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