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 习之字音字形篇全国通用

来源:九壹网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字音、字形篇

复习目标:

1.识记使用频率较高又易误读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2.掌握常用汉字特别是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 3.能区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4.识记易错常用字的读音; 5.注意易混字的读音区别; 复习重点:

1.掌握常用汉字特别是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

2.识记使用频率较高又易误读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复习难点:

1.识记易错常用字的读音; 2.注意易混字的读音区别;

3.使用频率较高又易误读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考点透视】

《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 由此中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有:

1. 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除课本出现的以外,还包含生活常用语); 2. 对错别字的有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或改正所给词语中的错别字;3. 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4. 抄写一段文字,检查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能力。

三、鉴于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常用汉字3500个,并能准确拼读,规范书写;

⒉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的意图;

⒊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包括字型相似误用、字音相同或相近误用,还有字音相同字型相近的误用;

⒋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义结合起来辨识,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中学习并掌握汉字。

⒌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楷书写要力争做到规范、工整、美观。 四、【典型考题】 1.书写题

(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齐)

温 州 , 山 川 秀 美 , 物 产 丰 富 , 人 杰 地 灵 , 经 济 繁 荣 。 (2)抄写下面诗句,要求正确、端正、清楚。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 这类题,字体通常要求正楷,卷面要求整洁,有些题目还暗含对标点的书写要求。目的和导向性很明确,要求考生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少地区的试卷还设了卷面分,2005年浙江卷的一大创新就是书写单独在全卷中列出5分,书写由专人负责评分,把它当作真正的一道题来看待,是非常有意义的;而评分标准中“严格控制3分或3分以下的卷面分”及“虽有修改,但仍保持整张卷子整洁依然可以得满分”的两条人性化建议,则大大降低书写考查的门槛,使书写满分不再成为广大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标准。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005年春节晚会上,精美绝 (lú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嵌( )着一千多只手的金 (bì)辉煌的拱( )门下,用翩跹( )的舞姿和斑 (lá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2)根据拼音用正楷字书写出相应的格言。 yŏ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3) 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目不(xiá) 接 鳞次(zhì) 比 如愿以(chánɡ) (4)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福州市 2004卷) shǎn shuò yún chèn

①星光 ②结构 ③春风和煦. ( ) ④一唱一和.( ) 解析 此类题目,目前考查的趋势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选文或生动亲切或寓含哲理,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通常考查最常用的基本汉字,不故意为难考生,却又加大了对多音字的要求。在情景下考查汉字,或许将在以后成为这类题的主导模式,而选择题模式将会逐渐淡出,因为这符合新课程 “在运用中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思想。

答案 (1)伦 qiàn 碧gǒng xiān斓 (2)有志者事竞成 (3)暇 栉 偿 (4)闪烁 匀称 xù hè

3.字音或字形的选择判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zhān 玷污 粘贴 拈轻怕重 B.qiān 迁就 C.xǐnq 归省. 反省. 不省.人事 D.qiáng.忏翔.悔 合成纤.维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 .实 倔强. 风行绿墙. A.贫民窟(kū) 相形见拙 (ch B.桑梓(z.ù) 白皙(xī) ǐ)之地 挑拨离间.(jiàn) .蜷伏(quá C.大腹便便.(pián) 孜孜不倦.(zī) .n) D.惟妙惟肖.(xiào) .锲匀称(jūn) 卷帙浩繁(.而不舍(qiè) (3)选出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zhì)

A、①、妙手偶得 ②、坦荡如砥 ③、嘎然而止 ④、义愤填膺 B、①、不屑置辩 ②、夙夜忧叹 ③、攘除奸凶 ④、与日俱增 C、①、嗟来之食 ②、望文生义 ③、匠心独运 ④、张冠李戴 D、①、惨绝人寰 ②、相形见拙 ③、尖嘴猴腮 ④、意兴阑珊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和谐 别出新裁 谈笑风生 B.风彩 扣人心弦 舍身取义

C.陶冶 脍炙人口 出类拔萃 D.真谛 呕心沥血 一愁莫展

解析 这是比较传统的题型。题(1)(2)字音考查,综合了多音字、形近字和课本生字词几方面内容,我们需要依词辨音,依意定音。题(3)(4)字形考查重点是课本生字词和生活常用语,目前此类题目中成语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

答案 (1)C(A中“玷污”读“diàn”,“拈轻怕重”读“niān”; B中“忏悔”读“chàn”,“合成纤维”读“.xiān”; D中“翔.实”读“xiáng”,“倔强”读“.jiàng”。)(2)D(“匀.称”读“yún”)(3)A(“嘎”应为“戛”.)(4)C. (A中“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B中“风彩”应为“风采”D中“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4.改错别字

(1)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宇,找出并加以改正。 欲擒围纵 通霄达旦 川流不息 志高气扬 (2)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美乐趣。

.陶,获得思想奇迪,享受审 ①熏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①xūn②“奇”改为“启” (3) 下边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忍俊不禁 耐人寻味 销声匿迹 稍纵既逝 寻根究底 同舟共际 杳无消息 海枯石烂 嘎然而止 锐不可当 根深底固 岿然不动 (4) 下面的句子中有两个用错的字,找出并改正。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两个用错的字是_______和_______; 改为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这也是极为传统的题型,主要形式有三种:①明确指出某字错误,要求改正;②从几个词语中辨析,改正其中的错别字;③在句子或文章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有时与文章修改合为一体。

答案 (1)“围”改为“固”(形近字)“霄”改为“宵”(同音字)“志”改为“趾”(要理解词意)

(2)①xūn②“奇”改为“启”(3)“既”改为“即”“际”改为“济”“嘎”改为“戛”“底”改为“蒂”(4)“意思”应为“意识”,“情景”应为“情境”(此题较难)

五、【新难题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四个中任选三个完成)。 颓.

唐 鞭挞解析 . 修茸.

寥.

此题的新意在于考查汉语拼音的书写,为以往考试所罕见。几个字本身的读音也不容易。 依次为:“tu픓tà”“q씓liǎo”。

(2)下面加点的字有两对同音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晨曦微露,徜徉山野搜寻前人的遗踪然起舞,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迎面吹来和煦.的春风,小鸟在枝头翩 ① 同 ...,真是美不胜收② 同.,令人心旷神怡

.! 解析 此题的新意在于比较常用字的读音,是考查同音字的一种变形。几个字的读音在平舌与卷舌上的区别有一定的难度,如“踪”与“中”,“收”与“搜”。临沂市2005卷比较(A.门楣稽. 倒霉. 媒.体 春光明媚. B.咫.尺 旗帜. 滞.留 无可置.疑 C.滑组,相对容易识别,为答案. 畸.型 羁.绊 汲.取经验D.伫D.立 铸

.造 贮.蓄 青春永驻.)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 答案:①“曦”同“嬉”②“遗”同“怡”。 (3)长城中学八年级六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小明在校园和街头拍摄到下面两幅照片,照片的大字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

正。 改为 改为

解析 此题的新意在于将改错别字与具体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必要性。照片的展出,形象直观。

答案:“蓝”改为“篮”,“工”改为“公”。 (4)为了迎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

①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②你们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锦上天( )花 孤注一置. 签.(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 大.正.

)定书 桂林三花氿( ) ( )齐 相形见拙.

.( ) ③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解析 此题的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注重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归纳概括的方法。不简简单单停留在该错别字的浅层次上,而是把它与社会实践、探究性学习联系起来,新课标的意识浓厚。 参考答案:①组织全组同学上街收集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让同学分头到街上的广告张贴处去查找广告中的错别字。②六处依次改为:添、鉴、酒、掷、整、绌。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同音误用,形似误用、生造简化字(乱造字)。③略。 (5)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①“汇声汇色”炒外汇 ②慧声慧色——陈慧

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解析 此题与上题异曲同工,成语是绘声绘色, 看法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理由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六、当堂训练: 见《参考资料》 七、解题要领总结。

方法指导:了解规则,把握重点:

1、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的意图。 2、弄清别字产生的原因。 造成别字的几种类型:

(1)同音相混。汉字是表意字,而不是表音字,因此同一个音能写出许多不同的字,而这些字在意义上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所以书写时要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反映——反应,融化——熔化——溶化。秘而不宣,一筹莫展,仗义执言等。

(2)形似相混。

第一种,音同形似而误记。如:惩前毖后,完璧归赵,恻隐之心。 第二种,单纯形似而误记。如:锭、绽、淀,蒿、篙,等。

第三种,偏旁相似而误记。如:冽、咧、洌、趔。神、袖。等。 第四种,增减笔画而误记。如:心、必。

(3) 语义不明而混。如:举一反三,莫名其妙。 (4) 自造简化字。

3、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意结合起来辨识。 辨析易混字。

(1)追源法。汉字是表意字,书写离不开字义。“束”是会意字,表示树枝被捆紧,“木”表示树枝、柴草,“口”表示绳圈。“刺”就是用刀把捆好的柴草割开来:“棘”表示木周围有芒刺,“刺”表示木周围的芒刺像刀,能扎人、刺人。这样“刺”和“剌”就不会混淆了。由此派生出去的“啦”和“辣”也不会出错了,由“束”派生出去的“枣”和“棘”也不会出错了。再如;“炙”和“灸”;“盲”(指人的心脏与隔膜之间的位置)和“肓”(眼睛失明)。

(2)追意法。即追究这个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如:礼尚往来、金碧辉煌、言简意赅、仗义执言。等

(3)利用对应关系掌握。汉语是对称的学问,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掌握。如:名门望族、貌合神离、惹是生非、沽名钓誉、奴颜婢膝、山清水秀。等

(4)通过组词辨别。如:带——戴、沾——玷、籍——藉、贷——货,等。 4、理解具体的语境。

总揽内容,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中作出正确辨别与书写。还要调动所学,全面思考。只要平时积累多了,胸中自有丘壑。

5、注意分清前后鼻音,要标清楚声调。 (1)声调(书写要规范)。 第一声:“ā” 第二声:“á”第三声:“ǎ”第四声:“à”

(2)声调位置: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八、巩固练习: 《参考资料》p4-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