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如何复习

初中物理如何复习

来源:九壹网
连城三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主要措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涉及的内容多,复习时间短,总复习时难度较大,应该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九年级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近年来,中考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无论在招生制度还是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等级制虽淡化分数差异,本质上仍是应试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应有利于高中教育的普及,换言之,试题应有利于提高及格率(降低难度);试题的内容充分体现生活和物理、实验探究(注重能力)。虽然现在中考有所改革,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仍是必要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备课组应制定严密的计划,做好复习进度表。考试计划: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如力学、电学部份),由学科自主安排;校质检、市质检、模拟考试,由年段统一安排,达到以考促读,以考促练,强化巩固,及时反馈。

复习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复习中进行知识点、知识链、知识网的梳理和构建,融会贯通;要不漏知识点,多练考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把社会生活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把基本实验和探究结合于复习中。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目前的中考物理试题,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基)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进行课本的精读、精记、精讲、精练,复习应立足课本,依据《课标》和《初中物理学业考试说明》。

1、以“读、讲、练”为主线

复习按课本顺序,依据市编指南进行,精选一套章节配套练习进行训练。复习每章前,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讲授时,对知识点要认真梳理、细致到位,注意知识结构化,菜单式板书,进行前后知识联系,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讲解配置的例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选自课本、中考题,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应用;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启发式问答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并进行调板练习,课外作业、练习反馈。

2、将基本实验和探究结合于复习中

复习课形式单调,枯燥无味,知识容量大,众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学生必然是被动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融入于教师的引导中,除采用各种复习方法、复习技巧外,实验的结合是较好的方法。可行的操作是,基本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实验探究以师生随堂演示为主。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效率较高,同时,老师又顺利地进行实验专题复习。

如“密度和浮力”复习,测小石头的密度,可以把天平、量筒、密度测量等知识贯穿始终,比纸上谈兵有更大的说服力;测浮力时,可选用器材:弹簧称、溢水杯、盛水杯、烧杯、量筒、浮体、同体积的铜块、铝块、汽油、水、密度计,进行弹簧称测浮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不同物体浮力只跟液体密度、排开体积有关,多种方法测液体密度等实验。通过实验能突破学生在浮力知识中的难点,理解浮力知识,减少解题中的失误。 习题实验也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如小实验、物理量测量、电路开关操作、电路故障等;还可以用光盘播放演示实验,配合复习。

第一轮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做到记忆要扎实,解题要规范,方法要讲究。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结合中考题型进行专题复习

教师应充分备课,精选题目,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内容以力(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对每块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进行专题练习(如自选器材小实验,测密度实验,伏安法实验,压强计算,功、功率、机械效率计算,串、并联电路计算,电功、电功率计算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练习来完成,同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知识广度。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以讲为辅,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2、进行整卷的训练,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

让学生通过试卷的反复练习,能充分熟悉中考试题的题型 、题量、知识的重难点、考点的分布,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讲解时要注意一题多解,要搜集补充具有代表性新颖的练习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培养解题的灵活多变

性。讲、练、考在此有机结合,集中强化,要注重对每次考试进行分析、评讲、反馈,不断总结,反复提高

评讲试卷是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之一,教师重点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评试卷应注意:一评学生带有创造性的解答;二评学生混淆不清的错误;三评带有共性的错答。

第二轮复习中,让学生做到解题要熟练,思维要活跃,方法要创新。 第三轮:针对考点,模拟训练

进入六月份,各县市的质检卷,模拟试卷较多,应注意信息搜集分析,找出共性,突出考点,针对性训练,从中感悟新颖的试题,能力的试题,创新的试题,哪些题型有所欠缺,训练不够,哪些知识有所遗漏,都应及时调整复习对策。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培养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临考,心理越紧张,因此仍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应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一种信息,我们的复习准备比较到位,能轻松应对中考,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使学生进入考场时有一种熟悉感,适应感。 二.操作原则:注重双基,强调理解,贴近教材,方法灵活。

1. 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复习,是物理总复习的开始。复习时,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将各个知识点网络成面。为达到知识点网络成面之目的,首先应把知识点连成线,再将知识线连成网,从而形成知识面。

2. 正确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力求准确。重要的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它们和数学概念的紧密联系,又要注意它们的物理意义,把它们同单纯的数学表达式区分开来。

3. 处理好课本和资料的关系。课本是教学和复习的根本,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紧扣课本不超纲是各地中考命题的原则和规律。复习时,要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资料,切忌题海战术,忽略“双基”的重要性。

4. 处理好讲于练的关系。复习时,讲练要有机结合。讲要精讲,讲出新水平、新信息,练要精练,练出新题型、新思路,切忌满堂灌、满堂练。

5. 重视课本习题的挖掘。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习题。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把习题分类,掌握典型题的解法,熟悉变形题的解法,这样才能不断的开阔视野。

6. 提倡“一题多解”,倡导“发散思维”。初中生常常采用集中思维的方法,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复习阶段,要激起学生追求新知识的兴奋点,建立起知识与能力的系统。要通过习题求多、求异的分析、解答引导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具体方法

1、 复习物理概念、规律,力求做到“五会”

第一轮中将复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①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②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③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④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⑤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复习中,我主要把力学、电学物理量相关知识要点进行列表比较(见附表1、2),并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查阅比较,记忆理解。 2、 采用比较法

进行知识点的比较,复习中使用频率较多,比较可使知识概念清晰、脉络分明,使学生易于记忆理解,减少记错记混,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有很多的“近似点”(如误差和错误、高度和深度、竖直和垂直、质量和重力、压力和压强、阻力和摩擦力、惯性和惯性定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等),要进行比较区别;有很多的“异同点”(如蒸发和沸腾、电流表和电压表、凸透镜成像、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串联和并联、压力和重力、漂浮和悬浮、浮力V排V物G排G物 等),要进行比较辨别;还有“模糊点” 要转化(如实像和虚像、密度、电阻、比热、热值的物理含义)。

进行比较时,要精选实例,根据知识点容量,可启发式点拨,或者菜单式展开,也可以列表式对比,如公式比较,电学实验探究比较(见附表1、2、3)。

3、 适当归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在专题复习中,归类特别重要,可以把相关知识纵横联系,便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举一反三,又能突出重点、考点。

①数据记忆类:声速、光速、标准气压值、g值、冰点、沸点、比热、电度、电压值等。

②画图识图类:画力的示意图、力臂、绕线图、光路图(反射、折射、平面境、凹凸透镜)、时温坐标图(溶化、沸腾)、电路图(串并联、家庭电路)、磁感线图(安培定则)等。

识别仪器装置图、实验图、电路图、坐标图(t-v、t-s、V-m、U-I、t-Q、时温图)、图表分析等。

③概念规律公式计算类:密度、压强计算,速度、功、功率、机械效率计算,串、并联电路计算,电功、电功率计算等。

④仪器使用读数类: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体温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阻箱、电能表、铭牌意义等。⑤实验探究类:小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放性实验等。⑥时政生活类 :时政、科技、人文、生活和物理等。⑦图文阅读类:阅文、阅图、学科渗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