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ji1型岛手袭 宏 2016年6月第1卷第2期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Jun.2016 Vo1.1 No.2 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路 崔永红 (兰州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兰州730020) 摘 要:把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成应用型大学既是国家高等教育系列改革的战略需要,也是建设“双一流”的重要 举措,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这次战略机遇,突破传统思维方 式,创新办学理念,切实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高水平师资建设和应用型科学 研究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方面入手,有计划、分阶段实施转型发展,使地方本科院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为 国家“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045(2016)02—0001—05 On the Way of Local Colleges’Transformation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CUI Yong—hong (Normal College,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Lanzhou 730020,China) Abstract:To transform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applied ones is not only the strategic need of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double—first class”, and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best use of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break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nd school running model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ing,training model reform,facult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other key aspect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SO that they can maintain their own character— istics and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al“double—first class”construction. Key Words:lo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transformation;applied university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任务之 一。_l 为此,2014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鲁昕在 自党的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 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来,高等教育开 发生性调整,1999年大学扩招后600多所“专 启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会议也陆 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 续召开,以商讨高等教育发展大计。2014年2月 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她 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 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 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  2 在此之前,教育部颁布的《国家 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将此 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作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基金项目:2016年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肃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以兰州文理学院为例”的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崔永红(1973一),女,甘肃陇南人,兰州文理学院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2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第1卷 年)》就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案》颁布后,社会各界纷纷做出了积极回应,各类院 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校纷纷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和建设目标,学界也做 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 出了及时评价。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教 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授就指出,要实现“双一流”目标,不是仅靠几所重 规模。”_3 因此,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 点大学集中突破,而是每所高校都应从自身实际出 足人民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诉求,调整结构势在 发,激发创新活力。 必行。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 学模式,以全新视角看待今天的高等教育,面向实 现国家转型发展需求进行根本性变革,立足地方, 2发展目标定位是前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 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迅速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一大批 历史使命。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 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以及民院校审 重新考虑自身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 时度势,在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突出自身的 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办学定位,谋求特色发展,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竭力 问题。 摆脱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影响,逐渐由创建初期的研 2015年10月24日,印发了《统筹推进 究型、学术型大学向应用型、技能型院校过渡,一度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 出现了好的发展态势。时至今日,在实践的有力推 称《方案》)。《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 动下,产生了一批有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 局和党、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 才”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经 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 陆续被一些高等院校采纳。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 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 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 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说明建设应用型大学 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 的做法已得到高等教育界比较普遍的认可。这些 一流学科。_4 《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 地方本科院校在研究自身优势、劣势以及高等教育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间均存 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提出了10项重点 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定位重新进行思考。 假设和改革任务。其中五项重点建设任务是:(1)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3)提 在着不同程度的趋同化现象。部分历史悠久的省 升科学研究水平;(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5)着力 属高校,习惯于按照传统的精英型大学发展模式办 推进成果转化。五项改革任务是:(1)加强和改进 学,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单一化评估体系的制 党对高校的领导;(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3)实现 约,也沿着传统学术型大学办学路径缓慢发展,即 关键环节突破;(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5)推进国 使认识到应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建设,也往往由于缺 际交流合作。_4 《方案》同时提出:面向经济社会发 乏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结果在发展上心有余而力  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 不足。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重点依据人才培养类型和服 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 务面向两个方面来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从而避免 流行列或前列。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 因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提高而造成趋同化发展。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 应用型大学承担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一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 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求其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 既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又 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 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性人才。因 争力,进人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 这些都给 此,其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并不追求“高深学问”的 了不同层次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同等 研究和知识的全面系统化,而是要求具有适度坚实 竞争机会,也给广大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适应面,能够熟练运用理 有较强的科技推广和转 机会,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时机,顺势发展。《方 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第2期 崔永红: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路 3 换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应用型大学应树 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基础,离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主动适 高等教育改革将无从下手,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往 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探寻地方行业、企业发展 往会成为一句空话,一纸空文,被束之高阁。因此, 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类型,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应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人才培 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与地方发展形成良性 养模式改革上。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 互动的同时,拓宽院校自身发展空间。 社会的重要阵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重 发展目标是大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对学校 要。可以说,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务和关键工作 的办学思想、总体发展方向、思路、运行模式、工作 就是培养大量懂技术、会应用、能应用的应用型创 重心、培养目标等具有导向作用。 J一所大学的发 新人才,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相应的 展目标决定其总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制定是否 教学模式来实现。这是因为,教学模式决定着学校 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大学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 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和类型,建立应用型创新人 发展。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各地 才培养教学模式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 键所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 各异,导致其办学条件和基础千差万别。因此,地 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依靠课堂教学环节、实践 方本科院校科学、合理定位发展目标,不仅是地方 教学环节和科学研究环节的相互有机结合,构建应 本科院校自身的大事,也是事关所在地方社会经济 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因此,学校必须紧 发展的大事;同时对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 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生产部门、营销部 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71年发布的《纽 门,在共赢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实践、 曼报告》就指出,随着众多院校升格,高等教育的趋 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产学研合作的互动运行机制, 同越来越严重,至少在教学和使命上院校之间的发 在互动中求生存、求发展,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建 展越发相似。 我国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升 设的同步发展。 格、合并中建立起来的,这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逐 首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观念。 渐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现了盲目攀比和趋同的现 教学模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观念 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实事 不改变,教学模式难以转变。转变教学观念,不仅 求是地分析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自身特色是科学定 教师的观念要转,学校管理层面的观念也要转。从 位发展目标的前提。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引导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建立。如加大实 突出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地 践教学,去实践基地、实习工厂实践学习,在解决实 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对其办学的目的、性质、 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 功能、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 的目标。 定位,为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高等教育生态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地方本科院 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撑和服务。地 校应注重“扎实基础”与“熟练技能”相结合,不断 方本科院校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 开拓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 本任务,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 力的培养,形成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 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 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 间。因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培养。同时,还要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按照培养应 其主要职能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 用型人才的要求,把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 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 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 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 会服务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 践教学体系。_8 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在加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基础 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取决于它 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挖掘本地大中型企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 的实习资源.,建立起固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培养 4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第1卷 的人才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的补充。通过内外结合,新旧轮换, 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_6 使他 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教师  们成为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结合体,理论基 队伍。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 通过以上举措,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树立 应用型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办学理念,通过“人才强 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 校”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确保学校的快速发 定位,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招生与 展和跨越式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根据 培养口径,实行双学位、主辅修等培养模式。增加 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和规模,走出去,请进来,着 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加强本科教学的国 力培养和延揽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在职培训和鼓励 际合作,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 年轻教师与社会各部门或企业合作,提升实际动手 空间与多样化的选择。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 能力;根据重点学科发展需要,制定教师培训培养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用型院校 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设置 规划,多学科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 的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抓好新任教师的职前培训, 应用和技术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又要加强在岗教师的职中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 的需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构建终身 识,加快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 教育体系。大力拓展办学空间,增设应用性专业和 合起来。[培训项目;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专业学位教育相互 补充、相互结合的本科层次继续教育,为社会经济 5应用性科学研究是支撑 科学研究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 发展培养一批急需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安心办好本科层次教育,兼 的作用。一方面,科学研究能够提高学科层次和学 顾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创 科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能 新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 够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 才支持。同时,应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知识的 地方本科院校要强化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工作的战 转化速度和进程,把技术开发研究置于重要位置, 略地位,以应用技术开发与教学研究为重点,营造 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产业,努力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科研的人、财、物等方 特色和专长,不与传统学术型大学重复发展,找准 面的投入,支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自己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恰当位置,在清晰办学思 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培育科研特 路和明确发展目标的引导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 色。培育科研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有 向,构建起适应自身条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效突破口,也是学校实现顺利转型的根本出路。 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地 方资源,以优势学科为重点,按照应用性办学定位, 适应地方的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开放办学。应 4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应用型大学的教师不同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 用性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成果转化为生产 的教师,他们不但要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力,通过科学研究尤其是通过与企业开展的横向课 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师资队 题的研究,可以直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处理好 伍建设方面要注重知识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兼顾,甚 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关系,使科研和成果转化相 至在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的实践 互促进、良性循环。 能力要求要高于学术水平的要求。因此,应用型大 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在科学 学要用新的思路去解决师资问题。首先,要对校内 研究、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促使高校与国际上 已有教师进行职中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应用能力; 各种类型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广泛的沟通 其次,在选聘新教师时要调整方向,着重考察其实 和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 践能力,做到唯能力而非唯学历;第三,要把校外具 作,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分享国际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聘请为兼职教师,作为 科学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实现人才交流和资源、第2期 崔永红: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路 5 信息、设备的共享 从而进一步拓展高校的职能。 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2016—08— 10].http://news.xinhuanet.eom/edu/2014—02/26/c一 1 19519457.htm. 6 结 语 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 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批地方本 科院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在一些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实 现转型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科学合理地定位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2]鲁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的演讲[EB/OL].(2014—03—22)[2016—08—10].http://jjckb.xin- huanet.eom/2014—03/22/eontent496813.htm.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EB/OL].(2010—07—29)[2016—08—10]. http://www."-Raoe.edu.en/publiefiles/business/htmlifles/ 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地方 本科院校的长效和谐发展,把地方本科院校建设成 为一种具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的应用型院校, 成为每一所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认为,应用型大学既是地 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又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通过重 新定位,经过必要的调整,是可以转型成为应用型 大学的,也是完全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但 这种转型必须建立在自身条件和已有办学特色基 础上,是由内而外的渐进式发展,而不是一蹴而就 的短期行为;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科学决策基础上 的,而不是一哄而上的又一次盲目跟进。因此,广 大地方本科院校应在认真总结自己办学历史的基 础上,充分思考自身条件,着力从院校定位、人才培 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影响人才培养 质量的关键方面人手,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切实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 视应用型科学研究,有计划、分阶段实施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锐.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 moe/moe838/201008/93704.htm1. [4].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 方案[EB/OL].(20,15—11—05)[2016—08—10].ht— tp://www.gov.cn/zhengee/eontent/2015—1 1/05/con- tent——10269.htm. [5]王楷.聚焦热议“双一流”: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的 冲锋号[EB/OL]Iz(2016—02—13)[2016—08—10]. http://new ̄. ̄inhuanet.com/polities/2016—02/13/c128714630.htm. [6]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9(5):36-37. [7]王占军.美国高等院校升格及其动力探析[J].比较教 育研究,2012(5):53—57. [8]中国教育报.扬帆起航赴远征——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阔步前进[EB/OL].(2014—07— 01)[2016一O 10].http://paper.jyb.en/zgiyb/html/ 2014—07/O1/node_8.htm. [9]北京联合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探索应用型大学 发展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82—87. [责任编缉: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