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桥梁建设T梁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摘要:通过介绍桥梁建设t梁中的常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这些问题产生的预防措施和问题出现后的修补措施。
关键词:桥梁;t梁;预防措施;修补措施 桥梁建设中t梁常见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道路和铁路面积不断增大,桥梁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和铁路建设中,总结大量工程实践,发现桥梁建设中t梁常见的问题有:t梁顶面和翼板底面收缩裂纹较多;砼表面“花脸”,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黑斑”和白斑“;t梁腹侧表面、端头封锚面有麻面或蜂窝现象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修补方法 裂纹
t梁裂纹主要由变形引起,出现在梁顶面和翼板底面,称为非结构裂纹。由于不能满足t梁的实际变形量,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如果混凝土的许用应力小于该自应力时,就会出现裂纹。 分析桥梁t梁产生裂纹的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阶段,在砼早期,如果对砼的养护不合理,导致其表面损失水分的速度过快,内外收缩不均匀,使表面砼出现裂缝;
建设t梁时,由于温度变化造成温度裂缝。t梁随着温度变化受
到约束,如果混凝土抗裂强度小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时,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
由于过度振捣导致混合料离析,表面水泥含量较其他部位大,收缩量也增大,各部分收缩量不同,出现裂缝;
由于养护期内受到扰动或拆模过早等原因产生砼裂纹; 预防桥梁t梁产生裂纹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外界温度掌握好拆模时间;
振捣要密实,但不能引起离析,为了减少收缩量,要对板进行二次抹压;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浇筑时间。在温度低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后及时养护。为了避免翼板顶面被暴晒,最好用是湿麻袋将其覆盖住。
2.1.3 桥梁t梁产生裂纹后的修补方法
对于较深或贯穿的裂纹,应先在裂纹处用环氧树脂灌浆,再在其表面刷环氧树脂胶泥;
对于细微的裂纹,应先清洗裂纹,干燥后加贴环氧玻璃布或涂刷两遍环氧胶泥进行表面封闭;或将纯水泥浆灌入裂缝,嵌实后再覆盖养护。 2.2 麻面
2.2.1 分析桥梁t梁产生麻面的原因
砼入模后由于振捣质量差,出现次振或漏振,影响轻者形成麻面,影响重者形成蜂窝;
由于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或混凝土振捣不足,气泡不能完全排出,在模板与混凝土之间残存部分气泡; 模板表面没有清理干净,有杂物;
新拌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由于模板拼缝漏浆,使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或在浇筑前,未对模板充分湿润,砼的水分被模板吸走。 预防桥梁t梁产生麻面应采取的措施
振捣遵循的原则是快插慢拔。振动棒从插入到拔出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20s,插入下层5cm—locm,振捣至砼表面不显著下沉、不冒气泡、平坦泛浆为止;插振捣棒有困难时,可以采用人工插捣或附着式振捣器的方法振实;为了便于排气,砼分层控制的高度应为马蹄上口斜面;
新拌砼必须按外加剂或水泥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的未初凝砼可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
翼板砼、腹板上部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捣器振捣,t梁马蹄以下主要依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在浇筑上部砼时最好不要启动附着式振捣器,这样会使下部即将结硬的砼表面出现麻面; 清理干净模板表面,并在模板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 浇筑前应该检查模板拼缝,及时封堵可能漏浆的裂缝;浇筑砼时,必须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 桥梁t梁产生麻面后的修补方法
对于麻面处的污点或脱模剂油点,要用细草酸溶液清洗干净,
并在修补前用水湿透;
修补用的水泥品种要与原砼一致,砂子最好为直径不大于1mm的细砂;
水泥砂浆应该随伴随用,其配合比为1:2或l:2.5,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用刮刀将砂浆压人麻点,然后刮平; 修补完成后,用麻袋保湿养护。 花面
分析桥梁t梁产生花面的原因
砼浇筑时,模板会因振捣器和投料产生激振,导致模板和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砼表面留下白斑点; 模板没有清理干净或脱模剂涂膜不均匀,使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模板表面没有石子的地方水泥浆较多、蒸发慢、混凝土颜色较深;模板表面有石子的地方,水泥浆较少,蒸发快,混凝土颜色浅,造成砼表面颜色不一致。
预防桥梁t梁产生花面应采取的措施
浇筑梁腹板时,为了防止砼散落到模板上,用彩条布遮住翼板底模板;将侧模板上溅落的水泥浆擦洗干净后再浇下一层砼; 拆模以后,要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并用细砂纸把铁锈擦拭干净。清理完后,在模板表面均匀涂刷质量好的脱模剂,切记脱模剂用量要少,现油光即可,如果用量过多会往下流,造成砼局部
颜色发乌,形成花面。
2.3.3 桥梁t梁产生花面后的修补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白斑可不作处理,当白斑处砼较松散时可按麻面的修补方法进行整修。对于黑斑,要用细砂纸认真打磨,知道现出砼本身的颜色为止。 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局部疏松,石子多、砂浆少,石子之间存在空隙,形成的蜂窝状孔洞。
2.4.1 分析桥梁t梁产生蜂窝的原因
由于振捣过度和模板漏浆,产生严重的跑浆现象; 砼坍落度过小或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漏振或振捣不实;
振捣与砼搅拌不足,使砼不均匀,和易性差,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2.4.2 预防桥梁t梁产生蜂窝的处理措施
浇筑前必须对模板拼缝进行检查,并洒水湿润。浇筑过程中,认真检查模板质量,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间;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和水泥重新拌制; 浇灌应分层下料,并按规定控制分层厚度;振捣工具的性能要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防止漏振,尤其要加强结合部位和模板边角的振捣;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充足的砼拌制时间,均匀拌和混
凝土,坍落度适合。
2.4.3 桥梁t梁产生蜂窝后的修补方法 凿去蜂窝的软弱部分,清洗干净结合面;
保证修补用的水泥品种与原砼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水泥砂浆的配比为l:2—1:3,均匀搅拌。如果有防水要求,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剂量的防水剂;
用抹子将砂浆压人蜂窝内,刮平。用靠尺将棱角部位的棱角取直;
修补完成后.保湿养护。 总结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桥梁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建设,桥梁t梁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何跃福. 桥梁建设中t梁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14):.
黄树金. 预制t梁施工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铁道建筑技术.2008,(z1):100-104.
秦英斌,李永辉. 预制t梁外观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交通标准化.201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