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的一般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 B.法律 C.行规 D.自治条例
2.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广泛性和( ) A.强制性 B.单方性 C.优益性 D.裁量性 3.下列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
A.某小学教师 B.某民营企业总经理 C.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D.某县 4.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行律关系是( ) A.内部行律关系 B.外部行律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民商事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是( )
A.行政裁决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复议 6.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合法行政行为 D.可撤销行政行为 7.下列不属于抽象行为特征的是( )
A.对象的特定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8.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进行的行政立法属于( ) A.试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9.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是( )
A. B.的各部、委员会 C.的直属机构 D.全国常委会 10.下列不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
A.抚恤金 B.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C.企业退税 D.自然灾害救济金
11.《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时限是( )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12.颁发居民身份证属于( )
A.对能力或资格的行政确认 B.对身份的行政确认 C.对事实的行政确认 D.对法律关系的行政确认 13.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下列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的是( ) A.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 B.正当防卫行为
C.紧急避险行为 D.己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
14.甲村与乙村因某土地权属发生纠纷,申请县对土地的权属进行裁决。该裁决属于( ) A.损害赔偿裁决 B.权属纠纷裁决 C.侵权纠纷裁决 D.无效裁决 15.有权设定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 A.法律 B.行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6.《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期限是( )
A.1年 B.2年 C.4年 D.10年
17.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的较小数额罚款,是指对企业的罚款在( ) A.100元以下 B.500元以下 C.1000元以下 D.10000元以下 18.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某县与某保洁公司签订的保洁合同 B.某市文化局与某文化企业签订的国家订购合同 C.某公司与某高校签订的电脑租赁合同
D.某市教育局与某房地产企业签订的购房合同 19.下列属于行政合同中相对利的是( ) A.对合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 B.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权 C.损失补偿请求权
D.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方的制裁权
20.以其作用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指导可以分为( ) A.宏观指导和个别指导 B.管制性指导和调整性指导
C.有法律根据的指导和无法律根据的指导 D.促进性指导和性指导
21.下列属于调整国家司法活动的是( )
A.《行政诉讼法》 B.《行政处罚法》 C.《立法法》 D.《行政许可法》 22.下列属于相对人参与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 A.表明身份制度 B.回避制度 C.合议程序 D.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23.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是( ) A.受委托的组织 B.受委托组织的上级组织 C.委托的行政机关 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24.《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提出行政诉讼,人民己经依法受理的,申请人( )
A.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C.由申请人选择是否复议 D.由人民决定是否复议 25.下列关于司法审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司法审查的主体是人民 B.司法审查对象只能是抽象行政行为 C.司法审查的依据是地方规章 D.司法审查原则上由原告负举证责任 26.下列不属于司法审查范围的是( )
A.不服机关做出的刑事拘留案件 B.不服行政处罚案件
C.不服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D.认为行政机关侵犯经营自主权案件 27.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是( ) A.原告所在地 B.被告所在地 C.原告或被告所在地 D.不动产所在地 28.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之间冲突选择适用,正确的是( ) A.高层级法律规范优于低层级法律规范 B.旧法优于新法 C.普通法优于特别法 D.由法官自由选择 29.下列关于行政赔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赔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B.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损害原则
C.行政赔偿不包括行政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
D.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所有个人行为也要负赔偿责任
30.《国家赔偿法》规定,误工费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 A.2倍 B.5倍 C.10倍 D.15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行政权的内容有( )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命令权
C.行政决定权 D.行政制裁权 E.行政强制执行权
32.行政征收的内容有( )
A.税收征收 B.资源费征收 C.排污费征收 D.建设资金征收 E.责令金钱赔偿
33.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 )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 C.科以相对人某种作为义务 D.行政拘留 E.通报批评
34.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包括( )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人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35.司法审查判决的种类包括( )
A.维持判决 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 E.确认判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不作为行政行为 37.行政裁决 38.声誉罚 39.行政侵权责任 40.行政复议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42.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43.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4.论行政合同的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2013年6月1日,农业部派出抽样人员对S公司(住所地A省B市C区某工业园)生产的农药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在S公司的成品库现场抽取了该公司生产的0.3%苦参碱水剂。经农业部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产品中检出未经登记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为2.8%),未检出有效成分苦参碱,S公司涉嫌生产假农药。
问题:(1)若农业部拟对S公司做出吊销其农药登记证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 规定,S
公司是否有权申请听证,为什么?(6分)
(2)若农业部己经做出处罚决定,S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法律途径进行救济?(4分) 46.2010年7月,刘某购买了一辆汽车从事货物运输。2014年12月12日,刘某驾驶该车辆行驶时,A县交警大队执勤民警以该车未经年审为由将该车扣留并于当日存入停车场。执勤民警口头告知车辆被扣留,但未向刘某开具书面扣押通知。2014 年12月14日,刘某携带该车审验日期为2014年12月13日的行驶证去处理该起违法行为。A县交警大队执勤民警在核实过程中发现该车的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看不到(因该车发动机曾经进行过大修,缸体上的号码被铆钉遮住),遂以该车涉嫌套牌及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无法查对为由将该车继续扣留,并口头告知刘某提 供其他合法有效手续。刘某多次向A县交警大队提供了购车、机动车所有证书、车辆维修证明等相关材料,但A县交警大队反复要求刘某提供证明并以其不能提供车辆合法来历证明为由扣留该车长达一年。
问题:(1)A县交警大队扣留涉案车辆的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5分) (2)A县交警大队长期扣留涉案车辆的行为是否构成滥用职权,为什么?(5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6.B 11.C 16.B 21.A 26.A
2.D 7.A 12.B 17.C 22.A 27.D
3.D 8.D 13.D 18.B 23.C 28.A
4.A 9.A 14.B 19.C 24.B 29.A
5.B 10.C 15.A 20.D 25.A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E
32.ABCD
33.ABC
34.ABC 3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
37.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呢个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38.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警戒的行政处罚。
39.行政侵权责任指行政主体违反行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40.行政复议机关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公共服务性;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42.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平等适用法律,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4)符合自然规律;(5)符合社会道德。
随着行治的发展,行政合理性原则已经延伸出若干更加具体的、相对成熟的子原则: (1)行政公开原则。(2)行政公正原则。(3)比例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尊重和保障。
43.行政立法原则是贯穿于行政立法的始终,通过各种行律规范所体现的一种基本准则。具体内容包括:依法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4.(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签订的目的是为了行使行政权能,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3)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行政优益权。(5)行政合同纠纷通过行的救济途径解决。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1)有权申请听证。《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要求,须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在质证和辩论的基础上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本案吊销农药登记证处罚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吊销许可证情形,因此S公司有权申请听证。
(2)S公司可以向农业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
46.(1)A县交警大队扣留涉案车辆的程序不合法。交警决定扣留应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送达当事人。交警违反上述行政程序,始终未出具任何形式的书面扣留决定,违反法定程序。
(2)构成滥用职权。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背离法律、法规的目的,背离基本法理,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形式上其职权范围内,但其内容与法律、法规设定的该职权的用意相去甚远。本案中交警长期扣留车辆构成了武断专横和故意拖延的滥用职权表现形式。刘某提供的车辆行驶证和相关年审手续、购车手续、汽车维修证明,已经能够证明涉案车辆合法所有事实。在此情况下,交警大队既不返还机动车,又不及时主动调查核实车相关来历证明,也不要求刘某提供相应担保并解除扣留措施,也不告知当事人其他处理途径,而是反复要求刘某提供客观上已无法提供的其他合法来历证明,滥用了法律法规的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