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 Treatment Failure热处理失效10.9级螺栓断裂原因分析■ 张泽岳摘要:某10.9级螺栓在使用时间约1000h后发生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微观形貌分析、金相分析及硬度检测方法对其断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螺栓表面存在完全脱碳层,降低了螺栓表面的疲劳强度,裂纹于表面应力集中处萌生,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关键词:10.9级螺栓;完全脱碳;疲劳断裂某螺栓在使用时间约1000h后发生断裂,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螺栓级别为10.9级,现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分析。1. 理化检验(1)宏观分析  螺栓断口裂纹起源位于螺栓中部螺杆与螺纹过渡处的第一个螺纹根部,如图2所示。断口未见明显塑性变形,断口表面局部磨损,裂纹源及扩展区平整隐约可见贝纹线,瞬断区存在一较小区域的剪切唇,为韧性断裂。宏观特征可以判断螺栓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 (2)化学成分分析  截取螺栓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化学成分符合GB/T 3098.1—2010标准对10.9级螺栓的技术要求。(3)微观形貌分析  将螺栓断口清洗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图3为螺栓断口的SEM形图2    螺栓断口的宏观形貌                          表1    螺栓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元素CSP检测结果 0.0120.0160.41标准值0.25~0.55≤0.025≤0.025符合性判断符合符合图1    断裂螺栓宏观形貌符合貌,裂纹源处螺纹根部表面存在大量龟裂形貌,裂纹源断面局部磨损擦伤,未擦伤区域存在疲劳辉纹;螺栓断口裂纹扩展区形2019年 第10期   www.mw1950.com热加工Heat Treatment Failure热处理失效
螺栓硬度试样,进行维氏硬度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断裂螺栓硬度符合GB/T 3098.1—2010对10.9 级螺栓的技术要求。
2. 分析与讨论
(1)检验结果分析  螺栓的
(a)螺栓断口形貌                                                       (b)断口裂纹源形貌化学成分及心部硬度均符合GB/T 3098.1—2010对10.9 级螺栓的技术要求;断口宏观及微观分析可判断螺栓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裂纹源位于螺栓中部螺杆与螺纹过渡处的第一个螺纹根部,裂纹源处螺纹根部表面存在大量龟裂形貌;金相检验表明螺栓表面存在脱碳现象,裂纹源附近表面存在大量微裂纹,微裂纹位于
(c)断口裂纹扩展区的SEM形貌                                (d)断口最终断裂区的SEM形貌图3    螺栓断口的SEM形貌貌,局部存在擦伤,未擦伤区可见疲劳辉纹;最终断裂区形貌,为韧窝形貌。
(4)金相分析  图4~图6为裂纹源区断面抛光态及侵蚀态形貌,裂纹源及扩展区断面较为平整。螺栓表面存在脱碳现象,裂纹源附近表面存在大量细小裂纹,大多数裂纹位于螺栓表面全脱碳层,全脱碳层深度约为10.19μm。断口裂纹扩展区较平整,裂纹扩展方式为穿晶扩展。最终瞬断区表面显微形貌呈锯齿状。断口源区的显微组织为的铁素体+回火索氏体,部分铁素体呈针状及沿晶分布。
根据GB/T 10561—2005,实际检验A法,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评级,结果为:A0.5,B1.0,C0.5,D0.5,DS0,如图7所示。基体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如图8所示。
(5)硬度检验  截取断裂
图7    断裂螺栓基体非金属夹杂物形貌               图8     断裂螺栓基体显微组织形貌(a)                                                                    (b)         图4    裂纹源处抛光态形貌                              图5    裂纹源处侵蚀态形貌图6    螺栓裂纹源附近表面显微形貌(下转第69页)
热加工
2019年 第10期www.mw1950.com65C表面有较薄的氧化层,并有凹坑和小孔分布其上,存在轻微的高温腐蚀现象,可以排除是高温氧化或高温腐蚀导致的断裂。(2)合金管内表面附近有较大尺寸的铸造缺陷,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形成了应力集中源或断裂源,进而引起断裂失效。 (3)断裂合金管的成分与厂家提供的要求范围不符,Co含量高于要求值的上限,而C、Cr、Mo、Ni含量低于要求值的下限,会对合金的强度、抗热氧化及热腐蚀性有不良影响,但其导致合金管过早断裂的可能性较低。组.高温合金金相图谱[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2.[2]邵卫东,童潮山,庄伟.新型钴基高温合金成分设计及其组织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5,29(9):41-44.[3]何波,聂庆武,张洪宇,等.固溶处理对CoCrW合金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6,52(4):484-490.[4]李靖,郑红霞,曹晓明,等.Si对钴基合金微观组织及锌液中耐蚀性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19(5):313-315.社,2006:1935.asting and Forging Failure铸锻失效[5]李炯辉.金属材料金相图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6]王庆良,张磊,董建东,等.锻造和铸造CoCrW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25(3):7.[7]钟敏霖,刘文今.Stellite 6+WC激光熔覆层微观组织的演变[J].金属学报,2002,38:495.作者简介:代维、靳书港,重庆川仪十七厂有限公司;罗腾奘、谢勇,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20190901参考文献:[1]《高温合金金相图谱》编写(上接第65页)表2    维氏硬度检测结果样品名称螺栓心部检测结果HV30375技术要求HV320~380结果判定符合断裂。建议在螺栓热处理时进行气体保护,防止螺栓表面脱碳,或先进行热处理再进行螺纹的加工。螺栓表面全脱碳层,断口源区的显微组织为的铁素体+回火索氏体,基体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裂纹源螺纹根部未见加工变形组织,表明螺栓制造工艺为先加工螺纹后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造成螺栓表面脱碳,表面形成一厚度约10.19μm的铁素体层,铁素体的存在降低了螺栓表面的疲劳强度,容易产生疲劳裂纹。(2)断裂原因分析  螺栓的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裂纹起源于螺栓杆部与螺纹过渡处的第一个螺纹根部,第一个螺纹根部存在较大应力集中,螺栓表面存在全脱碳现象,降低了螺栓表面的强度,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容易萌生裂纹,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以疲劳方式扩展,当裂纹扩展至剩余截面不能承受工作应力时,发生断裂。 参考文献:[1]全国紧固件标准件化技术委员会.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2010[S].2011.[2]束德林.工程材料力学性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廖建伟.气缸盖螺栓断裂原因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6(6):249-250.作者简介:张泽岳,迪合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909013. 结论及建议螺栓表面存在完全脱碳层,降低了螺栓表面的疲劳强度,裂纹于螺栓杆部与螺纹过渡处第一个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处萌生,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以疲劳方式扩展,当裂纹扩展至剩余截面不能承受工作应力时,发生热加工2019年 第10期www.mw1950.com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