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
那天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放了纪录片《圆明园》。我完整而认真地看了这部纪录片。看完后我心生波澜感触颇多。
本片以圆明园为线索。讲述了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年间的中国当时的大致状况和圆明园一步一步从开始建造、逐步扩建到最终毁灭的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崇尚科学,当时,康熙年岁已大,已有35个孩子,究竟让谁来继承皇位呢。在圆明园内,住着康熙的第4个儿子雍正,他以与康熙皇帝关系好为名。因此,康熙让雍正继承了皇帝宝座。
雍正做皇帝后,为了扩张圆明园,在圆明园的卫兵就有300多人,所以,雍正皇帝为了搞这些事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还有他的子孙们,一年只有5天假期,其他时间都要练功;正当他们要扩建时,1735年,雍正皇帝猝死在园内,结束了他54年的生命。
雍正皇帝逝世后,下一任皇帝是乾隆皇帝。乾隆更是扩建了圆明园。1799年,岁的乾隆皇帝逝世。
1800年,咸丰担任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咸丰成为皇帝40年后,鸦片战争暴发了,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与此同时,对圆明园发起猛烈袭击。当时,咸丰已逃往避暑山庄,并签定很多不公平条约。在袭击圆明园的一年后,八国联军把圆明园彻底毁灭。
就这样。4个皇帝一步一步精心打造的圆明园就这样被列强毁于一旦。看影片时我的心情也不知道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感觉。恰好前几节课刚好讨论了老师出的问题:是不是被侵略过的城市发展的较快?是不是被侵略是有利大于弊的?在那节讨论课上我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我不能忍受现代人站在现代的角度去看当时的战争是否有利与自己。那如果身处当时战火纷飞时代的是他自己呢。说利大于弊的同学未免太过自私了。
再回到《圆明园》的影片上。这部影片看后有一种失落感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部影片讲述的很完整。从开始建造圆明园讲起到圆明园完全被毁。我们看到了圆明园的雄伟奇丽,看到了它的神奇,看到了当时全世界眼中的它的地位。我们还看到了列强们的强暴和野蛮,我们看到了圆明园就在这群土匪手中被一点点毁掉,我们看到了他们欢愉痛快享受的表情,我们看到了他们没有人性的一面。所以才会有内心的此起彼伏和难以平静。
到现在我还没有去过圆明园,但是圆明园的照片却看过很多,那些断壁残垣,历历在目。我其实害怕真正身处其中的震撼感。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更觉得关于圆明园是否应重建的的问题的答案,更是毋庸置疑的不必重建。新一代的我们虽然从初中甚至从小就开始学习历史,读我们中国的历史故事,近代史更是作为一段重头戏,可是我们毕竟没有身处当时的乱世,没有办法那么深刻的体会中国当时状态。而圆明园就是那段中国屈辱史赤裸裸的缩版。我们近代的被列强瓜分的中国和被掠夺过的圆明园一样的狼狈和无力。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过着和平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身边的隐患还很多,我们并没有真正强大,并不能这么早得停止探索和发展。即使我们真的强大了,也不能安然度日,那时的清朝不正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么?
现在的我们,要勿忘国耻,要以史为鉴,要尽己之力,壮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