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项目教学设计(四)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紫都台小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安 妮
1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花钟》《蜜蜂》《小虾》
课型:单元预习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单元主题,尝试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3.对读不懂的内容质疑。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发现了蒲公英变色的秘密;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认识了一只会搭船捕鱼的翠鸟……美丽的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继续开启“观察”之旅,发现大自然的更多美妙之处。
2.自由读单元导语,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班内交流,引导明确: (1)单元主题:奇妙大自然;
2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2)单元学习要求: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出示“三读”自主预习单,明确预习要求和方法。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读”自主预习单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评语 ☆ ☆ ☆ ☆ ☆ 一读认字词 13课:争奇斗1. 流利、有感情地朗艳 芬芳迷人 读课文。 干燥 灼伤 适2. 在文中标出以上宜淡雅 吻合 词语,做到准确认组成 读,不理解的词语能14课:大概 阻通过查字典或联系力 包括准确无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闷了好久 尽管 二读知内容 根据以下问题,围绕每篇课文的主填写每篇课文的要问题,用“关键词”思维导图。 的形式填写思维导☆ ☆ ☆ ☆ ☆ 1.《花钟》:植图,并与同伴进行交物学家为什么流。 3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能够制成“花钟”? 2.《蜜蜂》:法布尔是如何开展实验的? 3.《小虾》:小虾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读词句,梳理文意 1.识记字词我最棒。 (1)展示交流,认读字词。
同学们根据“‘三读’自主预习单”已经认读了字词,下面检查同学们的认读情况。
①出示难读的词语,小组互查。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干燥 灼伤 适宜 淡雅 吻合 组成 大概
阻力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闷了好久 尽管
②全班交流重点词语,指生读。
(2)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醒”和“辨”。 ①“醒”: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同宽,左边“酉”字旁写得稍窄些,里面的“横”不要漏掉。
4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②“辨”是对不同事物的区别,“辩”则强调用语言提出不同观点。
2.朗读课文我能行。
(1)组内朗读。每位组员选取自己认为最精彩或难读的句子,进行组内展示。
(2)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各小组推荐朗读,生谈感受。 预设段落:
①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②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③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
(3)教师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4)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长短句子的停顿。 3.课文内容我知道。
(1)填思维导图,说主要内容。 ①《花钟》思维导图:
5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花钟》一课主要讲了: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 ),所以( )。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花钟”)。
②《蜜蜂》思维导图:
《蜜蜂》一课主要讲了:法布尔做了一项关于( )的实验,实验证明了( )。
(2)全班汇报交流。 (四)质疑问难,拓展提升 1.问题交流,分类汇总。
(1)组内交流,解决自主通读时提出的问题。
6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2)各小组汇报一个到两个没有解决并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阅读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阅读解决。对于有引领价值或者是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的问题,作为下一节精读引领课的学习切入点。
2.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1)美丽的花钟,认路的蜜蜂,好胜的小虾,作者为什么会把它们写得如此精彩?
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 (2)继续预习《花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选择实验推荐表里的一项小实验做一做。 三、板书设计
观察观察与发现 一读:认字词 二读:知内容 三读:提问题 第2课时
概括 ——《花钟》+《一年四季花开花落》 课型:精读引领课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背诵课文
7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第1自然段。
3.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出示单元导读页:在单元预习课里,我们已经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一是留心观察;二是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板书:观察 概括)
2.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开启《花钟》的学习之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交流预习,初识“花钟”
1.交流对“花钟”的理解: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花钟?
2.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表达的完整。 (三)概括段意,走近花钟
1.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花钟,让我们走进花钟看一看。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1、 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句话为我们提示了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 1 自然段。
①出示: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学
8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生齐读)
②小结:保留关键性的语句,就概括得简洁多了! (2)交流第2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把写到影响花开时间的两个句子都找出来,并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师相机点拨: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仅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昆虫的活动有关。这其实就是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③小结:有时候我们对句子稍加修改就可以用来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出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学生齐读)
3.借助关键语句梳理课文内容。出示: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植物学家修建了花钟 (四)聚焦语言,领悟表达
1.聚焦第1自然段:既然花钟的修建来自这一现象,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花开时间的秘密。
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一看有哪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依次开放。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
9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
(学生齐读)
3.仔细观察这些写鲜花开放时间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①预设发现一: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相机点评:依照时间的先后来写(生齐读表示时间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有序的美。(板书:有序)
②预设发现二: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 师相机点评:位置不同,句式就有了变化,有变化就有节奏,读起来就不会单调。
4.这样富于变化的句式不仅仅体现在对时间的描写上。同样是写花开,文中是怎么写的?
出示: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
(1)师生合作读,老师读花名,学生读句子。 (2)师引导:我们发现,同样写花开,用了不同的说法。
10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3)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看一看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交流自己喜欢的花。 (师相机指导关注拟人的手法和对不同花姿态的准确把握。)
(5)带着理解齐读,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五)迁移运用,训练表达
1.阅读《一年四季花开花落》,进一步感受生动多样的语言表达。
(1)出示文段,学生自由读。
(2)明明都是写花开,却用了这样不同的语言,这样写好在哪里?
(3)教师相机小结:这样的语言不仅生动,还抓住了每一种花独有的特征,写出了它们独一无二的美。(板书:有形)
2.相信这一朵朵花已经开在了你们的心里。(出示各种花的图片)喜欢吗?
请你用自己的文字,仿照文中的写法,写出你心上的花。 3.学生交流展示,小结:这一朵朵花在你们的笔下不仅开得有序,动人,还有了细腻的情感。(板书:有情)
4.结语:花开有序,花开有形,花开更有情。愿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愿这一朵朵花可以永
11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远开在你的心田。
三、板书设计
花钟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 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段是重点,没有把握好时间,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第二段教学时显得有些仓促,因此,结尾草草收兵。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更好的把握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第3课时
——《蜜蜂》+《红蚂蚁》
12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课型:精读引领课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复述实验过程,为本单元习作做好准备。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语言表达的严谨。
3.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走进《昆虫记》。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他的著作《昆虫记》中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蜜”和“蜂”,引导学生观察“虫”字旁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梳理实验
1.借助图表,梳理“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 (1)指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2)小结:在介绍实验前,先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
13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项实验,也就是“实验目的”。(板书:实验目的)
(3)法布尔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板书:实验结论)
学生交流:“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实验过程”。
从提出实验目的到得出实验结论,法布尔是怎样一步一步展开这个实验的呢?(板书:实验过程)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2~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法布尔的实验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数字标记出来。
②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步,填写在课后习题1的示意图中。
(2)交流,指导梳理、归纳每一步的要点: ①捉蜜蜂,放纸袋。②做记号,放飞。③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指导要点:抓关键词语,语言要简洁。
14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3)用上“先……接着……然后……”这样的连接词,把实验步骤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重点要想清楚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实验的,然后用上连接词就可以把实验过程说得既条理清晰又简单明了了。
(三)品析词句,体会表达
《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序言》中说:“法布尔的实验如此周密,他对实验的记录更是严谨。”
1.出示词语:左右 好像 几乎 大概
(1)读一读这些词语,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交流明确:不确定,模模糊糊的)
(2)比较两组句子,体会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蜜蜂飞得很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交流明确:“左右”“大概”“几乎”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15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3)关注这些词语,朗读句子。
2.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学: ①默读3~7自然段。
②圈画出用词严谨、准确的句子。 (2)全班交流,关注重点句子: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小结: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严谨的表达和求实的态度。(板书:语言表达 严谨、 准确)
3.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四)拓展链接,迁移运用 1.对于这个实验结果,你怎么看?
师相机点拨: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实验条件都有局限,比得出正确结论更重要的是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体现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让我们跟着法布尔的脚步,走进他的另一个实验《红蚂蚁》。
(1)出示学习要求:
16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①默读《红蚂蚁》。
②小组合作,找一找这次实验的目的,概括出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完成图表。
③把文章中体现作者用词严谨的句子画下来。 ④友情提示:小组内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概括地说说实验过程。
(2)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3.小结:《蜜蜂》和《红蚂蚁》让我们认识了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严谨认真的法布尔。也正如他自己说得那样:“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4.推荐作业。
(1)读一读《昆虫记》这部“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著作。
(2)在实验推荐表里自由选择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去记录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17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三、板书设计
蜜蜂
四、教学反思
自学搜集资料时,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的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4课时
——《小虾》+《红鲤斗水》《汪星人记趣(节选)》 课型:略读实践课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3自然段的意思。
18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2.借助课文插图,学习 “钳子”“腹部”“通体透明” “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住缸壁”等词语,感受作者对小虾细致的观察。摘抄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回顾单元导语,引读:自然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花钟》这课,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 这就是花钟的秘密。
《蜜蜂》这课作者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 这是蜜蜂回家的秘密。
小虾这一课,作者又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关注略读。
(1)关注略读记号,明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2)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学生用数字序号①②③标出三项学习要求。(①默读课文。②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③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二)聚焦重点,巩固运用关键语句 1.默读课文,关注要求:
(1)说说默读课文的建议:①不出声读;②不指读。 (2)根据两点建议,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9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读准字词。
2.借助预习单认读词语。
自主预习单 空隙 掀开 末端 通体透明 荡来读一读 荡去 钳子 搏斗 腹部 紧贴住缸壁 互相追逐 说一说 借助课文插图,理解重点词语。 3.根据学习要求,找出关键语句。 (1)指生读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语句。
①借助总起句,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板书:有趣)
②小结:我们要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可以先读再找:读一读,了解内容;找一找,找出关键语句。
(2)这个关键语句在段落的哪一个位置?(开头) ①像这样在段落的开头起概括总述作用的句子,我们还把它叫作中心句。
②请大家画下这句话,批注 “中心句”这几个字。 (三)学习“有趣”,感受细致生动的表达 1.快速画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并交流。 2.句子一: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20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1)这句话写到了小虾的几种活动场景? 3种:荡来荡去;互相追逐;休息。
小结:3个“有的”为我们写出了3个场景,这特别像本文作者菁莽晒出的朋友圈,请同学来读句子。
(2)教师引读:
首先是一只虾——独自荡来荡去,然后是三两只虾——互相追逐,最后是一群虾——紧贴住缸壁。
(3)谁来给这个朋友圈评论一下呢? 学生交流:自由自在,快乐,无拘无束……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虾的自由自在,悠闲有趣。 3.继续交流画出来的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1)出示句子二: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从中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虾?
(2)关注重点词语,感受语言的精妙。 从哪里能看出小虾生气了?
钳子一张一张 胡须一翘一翘 眼珠子一突一突 关注这3个很有特点的词语,一起读一读,感受感受。 教师引读:
一张一张是写它的——生:钳子; 一翘一翘是说它的——生:胡须; 一突一突是写它的——生:眼珠子。
21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3)对比阅读:我这样来写,“腿末端那副钳子张着,胡须也翘着,连眼珠子也突着。”请你来对比读读,觉得怎样写好?为什么?
交流:第一种好,因为非常细致地写出了小虾生气时的动作表现、神情样子。
小结:是的,这些都是小虾的细节。作者通过描写观察到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小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叫细致生动的描写。
4.拓展其他文段,继续感受细致生动的描写。 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画出认为作者描 写细致生动的句子。读这些句子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句子旁边。
(1)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句子,交流时用上这样的句式: 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
(2)汇报交流。
“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这样的画面美吗?多美的画面啊!美美地再读一遍。 “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
22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作者比较着看,就看出了不同;对比着写,就写出了不同成长阶段小虾的特点。
小结:让我们回头来看,无论是自在的小虾,还是生气的小虾,都是那么有趣;无论是才长大的虾,还是千年虾,样子都是那么可爱。作者之所以能观察得这么细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喜爱)
是的,正是由于这份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才使得作者能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小虾,才能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篇好文章。
(四)类文整合,迁移运用
1.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阅读图书三下2中的文章《红鲤斗水》和《汪星人记趣(节选)》。(出示学习要求)
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你最感兴趣的一段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细致生动的句子,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根据共学单学习。 篇目 《红鲤斗水》 《汪星人记趣(节选)》 关键语句 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我的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
23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文中哪一部分?你画下了哪些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读给同学听一听。
3.课后作业: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我们也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收获。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图书中的其他文章。
三、板书设计
小虾
四、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也为学生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利用画面欣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问题设计上过于集中,学生合作探究时间还不充裕,教师有些地方的衔接不很流畅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长处,改进不足,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24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第5课时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课型:习作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有条理的表达,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2.写写做实验的心情或者有趣的发现。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习作课,今天的习作和平时不一样,平时我们写美景、写故事,今天,我们来写一项小实验。(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二)借助图表,有序表达
1.交流实验。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按照实验推荐表,做了自己喜欢的一项小实验,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让水中的鸡蛋浮起来、制作孔明灯、让小灯泡亮起来、能抓住气球的杯子、观察向日葵、纸杯烧水、让瘪掉的乒乓球复原、带电的报纸……
2.出示实验记录单,交流是怎么做这项实验的呢。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25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介绍时要说清楚实验名称,实验步骤……) 3.链接《蜜蜂》的图表,关注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如何用上连接词说好实验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学们很有条理地说出了自己实验的步骤,非常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实验步骤变成习作的时候,用“第一……第二……第三……”来叙述,就显得生硬了。那怎样才能清楚明白地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呢?
回顾《蜜蜂》中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用上连接词,说说文中的实验过程。
小结:用上连接词,实验过程就能介绍得清楚明白。所以当我们介绍实验过程的时候,也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但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验步骤适当的删减或增添连接词。
4.用上适当的连接词,同桌之间梳理实验的过程。 (1)同桌之间交流。
(2)用上连接词,在作文纸上记录下实验过程,学生
26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初写习作。
(3)继续交流书写的实验过程。 (三)探究文本,学习方法
1.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方法,但是在记录实验的时候,如果仅仅写这些,就不够生动有趣了,那我们还能写些什么呢?继续走进《蜜蜂》一文,去发现写作的奥秘!
出示: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2.法布尔在放飞蜜蜂之后,他观察到了什么呢?又是怎样想的呢?
观察到的情况 蜜蜂向四面飞散 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蜜蜂飞得这么低 内心的想法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3.小结:在实验步骤之后,法布尔还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他就是这样一句观察、一句猜想,把实验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的。所以我们在描写实验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这想法可以是
27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自己的发现、猜想,也可以是内心的疑问。
(四)学以致用,创写文本
1.修改习作,用增补符号在你记录的实验过程中添上自己的发现、猜想或者自己的心情。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2.利用星级评价表进行评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内容 语句通顺 写清楚实验过程 写出自己的发现、猜想、心情 教师示范评改作文,学生互评。 3.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写生动的方法。那么除了实验过程,记录一项实验,我们还应当写些什么呢?
实验准备、实验目的、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去探究、去发现、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疑惑,每一次发现……
三、板书设计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用上连接词
28 / 35
星级 ☆ ☆☆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记录发现 记录心情 …… 第6课时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课型:习作讲评课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评价表,能够写清楚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并能写出做实验的心情或者有趣的发现。
2.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求,发现典型 对照要求,表扬优秀。 上节课,我们写了自己做的一项小实验,对照习作要求,本次习作表现优秀的同学有这些。
1.出示评价表: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评价表 项目 实验名称: 评价要求 新颖独特,贴近主题 星级评价 ☆ ☆ ☆ 根据实验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写实实验目的: 验目的 实验过程: 第一步, 条理清晰(可以用“先,接着,然29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后,最后”)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其他 (也可以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中间穿插自己的心情、发现 真实具体,清楚明白 ☆ ☆ ☆ ☆ 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会使用修改符号 2.出示表扬同学名单。(可以从不同角度表扬:习作小能手、书写小明星……)
(二)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1.好文推荐。 赏评学生作品,推荐优秀同学读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作出评价。一、是否写清楚了实验的过程;二、是否在写实验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心情、思考……;三、语句是否通顺;四、是否恰当使用了修改符号。
教师示范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小组互评互改。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换习作,根据习作评价表进行品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三)自主修改,誊抄习作
1.学生根据小组评议,自主修改习作。
30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2.修改完成,把作文誊抄在习作本上。
第7课时 ——“语文园地”
课型:单元整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强化目标 1.出示名言,齐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2.在这一单元中,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留心观察,发现了鲜花的开放,蜜蜂的飞行, 小虾的习性,增长了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交流平台”,学生自由读。 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直接用关键语句概括;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31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关键语句在段落中不同的位置。
2.练一练,用。
(1)读下面两段话,用“ ”在段中画出关键语句,并写出每段的大意。
①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 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 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桥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 485 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刻有清朝乾隆皇帝所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②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15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50公里,有13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 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2)学生画出关键语句,并谈自己的发现。
32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三)词句段运用
1.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一读课本57页“词句段运用”中这两个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1)学生交流:
我发现了最后一句都是疑问句;
我发现这两句都是先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再写由这种现象引起的思考……
(2)练一练,用。
根据下面两段话提示的情景,提出问题并写在后面的( )里。
①我家有一只大公鸡,它最奇特的是吃食的时候总是吃地上的小石子。( )
②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
2.学习修改符号。 (1)认识修改符号。
(2)大显身手,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出示文中片段,指导学生修改。 ②练一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和水果。
33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3)拓展认识其他修改符号。
在日常的习作修改中还会用到很多的修改符号,比如删除符号、改正符号等,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同桌互读,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多种形式练读,并能熟读成诵。 4.拓展古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渔歌子》)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 俯
34 / 3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有反思
《春游湖》)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徐元杰 《湖上》)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改错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本领。我们还培养了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通过体会诗词意境,我们感悟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
三、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关键语句 词句段运用 仔细观察 勤于思考 修改符号
35 /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