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施工质量验收依据:
1、 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GB50204-200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有关设计规范(主要有砼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抗震等规范规程等)
6、 有关原材料的设计规程(如砼配合比、砂石外加剂、焊接等)
二、 钢筋砼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1、 地下部分(±0.00以下部分)
基础工程:基础是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均通过基础传至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一旦发现问题,难以处理和弥补,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要严格地把握好施工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应归档,以便以后查用。 1.1 基坑验槽:
基坑尺寸、坑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基坑排水处理、基坑钎探情况如何,与地质报告有否出入,验槽应有记录和检验报告。 1.2 材料检查:
1.2.1 水泥、砂子、石子钢材是否有合格证书,并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复验原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2 砼级配是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砼强度等级。
1.2.3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等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
1.3 模板、钢筋是否到位:
模板尺寸,钢筋规格、根数、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上的要求。
垫层厚度、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1.4 桩基础:
1.4.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桩10mm。
1.4.2 预制桩桩位偏差必须符合GB50202-2002第5.1.3条表5.1.3要求。
灌注桩桩位偏差必须符合GB50202-2002第5.1.4条表5.1.4要求 1.4.3 工程桩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承载力试验。 1.4.4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 14.5 要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2、 地上部分(±0.00以上部分)
地上部分指主体结构部分,是整个建筑物的骨架,它的质量好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关键。
砼结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砼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砼结构可划分为模板、钢筋、砼现浇结构和预制装配结构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对砼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砼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
录检查。
2.1 模板分项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大于4m的梁板是否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宜取跨度的0.1-0.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2 钢筋分项工程: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在浇砼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予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2.3 砼分项工程: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砼结构、予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统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砼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建砼强度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统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 m3 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 m3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层楼,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对抗渗砼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砼原材料每盘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2.4 砼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范: 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三、 砌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3、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同一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不同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 砖、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5、 砌体灰缝的砂浆应饱满,特别注意检查竖缝的饱满度,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测和试配,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6、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一应砌筑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7、 构造柱是否按设计要求成马牙槎,是否先砌墙后浇砼,钢筋的拉接是否按图纸要求。
8、 是否按要求对砖等砌体提前1-2d浇水湿润。 9、 砌筑的墙体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10、 砌体工程验收前,必须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
原材料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砼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砼及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 施工记录
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记录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或修改设计的技术文件 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
11、 砌体工程验收时,应对砌体工程的观感质量作出总体评价。
质量:做到以质量第一为出发点 以预防为主 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进行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 见上9题对图纸学习和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技术交底,控制物资采购,严格选择分包单位 严格进行材料,构件试验和施工试验,实施工序质量监控,组织过程质量检验,重视设计变更管理,加强成品保护,积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坚持竣工标准,做好竣工预检,整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一、 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
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工作体系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和等级要求。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施工质量控制又可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
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工作的重点应是质量的事前控制。
1. 质量事前控制
(1) 确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 (2) 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体系。 (3) 施工场地质检验收。 (4) 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5) 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 (6) 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7)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 质量的事中控制
(1) 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现场检查、旁站、量测、试验。 (2) 工序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检验合格后签署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3)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4) 做好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的处理工作。
(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责任;审核、批准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措施或方案;检查处理措施的效果。 (6) 进行质量、技术鉴定。 (7) 建立质量监理日志。
(8) 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
3. 质量的事后控制 (1) 组织试车运转。
(2) 组织单位、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3) 组织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评定。
(4) 审核竣工图及其它技术文件资料,搞好工程竣工验收。 (5) 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二、 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 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应对工程建设对象的施工生产进行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即包括事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各单项工程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施工及安装产品质量的事后控制。
2. 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审核有关文件、报表,以及进行现场检查及试验这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
2009-6-21 16:43 • 回复
2楼 1) 审查进入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 2) 审查开工申请书,检查、核实与控制其施工准备
123.6.0.*
工作质量。 3) 审查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4) 审查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
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5) 审核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
表。 6) 审核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报告等文件、资料,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7) 审查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确保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质量。 8) 审核有关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的应用申请报告后,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 9) 审查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
告,确保质量缺陷或事故处理的质量。 10) 审查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 质量监督与检查 现场监督检
查的内容有: 1) 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 2) 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
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均处于
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3) 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还
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 4) 工序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在施工单
位自检与互检的基础上,隐蔽工程须经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其质量后,才允许加以覆盖。 5) 复工前的检查。当工程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停工
后,在复工前应经检查认可后,下达复工指令,方可复工。 6) 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应检查认可后,签署中间交工证书。 (3) 现
场质量检验工作的作用 要保证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检验与控制是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的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质
量检验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它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 质量检验为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所需依据的有关技
术数据和信息。 3) 保证质量合格的材料与物资,避免因材料、物资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4)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及
时判断质量,采取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延续与积累。 5) 在某些工序施工过程中,通过旁站监督,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某些检验手段及所显示
的数据,可以判断其施工质量。 (4) 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
•
2009-6-21 16:43 • 回复
123.6.0.* 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1) 四个阶段
3楼 质量管理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措施,简称PDCA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8-5所示。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一个循环中,从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实施和检查,到找出差距和原因。
2) 八个步骤
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运转,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一般细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④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改进的效果。 以上四个步骤是“计划”阶段的具体化。 ⑤质量目标措施或计划的实施,这是“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应该按上一步所确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并给以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
⑥调查采取改进措施以后的效果,这是“检查”阶段。
⑦总结经验,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系统化、条例化,使之形成标准或制度,纳入到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去。
⑧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循环。
最后两个步骤属于“措施”阶段。
3) 七种工具
在以上八个步骤中,需要调查、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常用的七种工具是: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5) 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手段
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
1) 旁站监督 2) 测量 3) 试验 4) 指令文件
5) 规定的质量监控程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