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来源:九壹网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只要讲的是细胞方面的学问点,而细胞学问在整个高中生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物学中又是特别重要的一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归纳,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高一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1

细胞的基本结构

1、讨论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冗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

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掌握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沟通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试验)

第 1 页缘由: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详情:取材用的是新奇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转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爱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淌性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推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有关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整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年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见课本49页。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很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试验?理由是什么?

第 2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欲使细胞裂开,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确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20、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根据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性内切酶(简称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第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假如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

第 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进展前景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爱护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必需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很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需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分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

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到达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9、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具有肯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互相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

第 5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分: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进展改变,时间可长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转变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沟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进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可短,性状改变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转变,不管其改变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需是当基因频率的转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好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高一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2 1、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第 6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2、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加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养分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大: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帮助扩大:载体蛋白质帮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3 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⑵、特点:发作快速、反应剧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⑶、过敏源: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⑷、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第 7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⑸、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分: 过敏反应(免役功能过高)体液免疫反应 激发因素过敏源抗原

反应时机第二次接触过敏源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外表血清、组织胺、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别针对性。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别针对性。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第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