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分方向后的感想
我是**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我所选的计算机专业方向是嵌入式。我在听分方向讲座之前,问过学长关于这几个方向的一些问题。我了解到,这些方向中,最难的就是嵌入式,其次是分布式。对于软件工程,本校有软件学院,学习软件方向,毕竟与他们有一些距离。网络应用,开始不太了解,但是听完了分方向讲座,感觉并不是特别好。我开始是想学计算机应用的,但是看了专业课,感觉这些东西都太简单了,比如说多媒体什么的,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会,而且,我认为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从图书馆借书自学。嵌入式则不一样了,它难,会的人就少,就更有前景,因此我选择了嵌入式。
嵌入式的定义:
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或者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可以这样认为,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储存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执行装置可以很简单,如手机上的一个微小型的电机,当手机处于震动接收状态时打开;也可以很复杂,如SONY智能机器狗,上面集成了多个微小型控制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从而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感受各种状态信息。
1. 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2. 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BSP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硬件相关性:因为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硬件环境具有应用相关性,而作为上层软 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BSP需要为操作系统提供操作和控制具体硬件的方法。
操作系统相关性: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软件层次结构,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的硬件接口形式。
实际上,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中大部分与硬件联系紧密的软件模块。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以及BSP功能,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可裁剪性。支持开放性和可伸缩性的体系结构。
2)强实时性。EOS实时性一般较强,可用于各种设备控制中。
3)统一的接口。提供设备统一的驱动接口。
4)操作方便、简单、提供友好的图形GUI和图形界面,追求易学易用。
提供强大的网络功能,支持TCP/IP协议及其他协议,提供TCP/UDP/IP/PPP协议支持及统一的MAC访问层接口,为各种移动计算设备预留接口。
5)强稳定性,弱交互性。嵌入式系统一旦开始运行就不需要用户过多的干预、这就要负责系统管理的EOS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一般不提供操作命令,它通过系统的调用命令向用户程序提供服务。
6)固化代码。在嵌入式系统中,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被固化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的ROM中。
7)更好的硬件适应性,也就是良好的移植性。
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
将来的计划:
我想上了大三好好学好专业课,并从图书馆借关于“计算机应用”方向相关课程的书籍,自学。并自学photoshop,office等技术。至于毕了业之后,最开始我一直是想考研的,但是后来想一想,感觉计算机这个专业考不考研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工作了如果感觉需要可以续研。我想毕了业直接参加工作,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自己创业,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