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九壹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613744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2.26

(21)申请号 202022032021.5(22)申请日 2020.09.16

(73)专利权人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100176 北京市丰台区永定门外海户

屯165号(72)发明人 陈煜 谢新文 荣德锋 杨金涛 

龙开方 冯志永 关显赫 李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智汇远见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481

代理人 李雪鹃 艾青(51)Int.Cl.

E04G 13/04(2006.01)E04G 17/065(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57)摘要

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加固装置包括加固杆件以及板厚控制器,加固杆件包括依次可拆卸的内杆、中杆和外杆,中杆置于边梁内,内杆和外杆由边梁外侧向内与中杆连接;板厚控制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第二台面抵靠在参照模板,第一台面与内杆的自由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件紧固,第一台面为混凝土板的浇筑完成参考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杆件对边梁进行加固,采用板厚控制器对混凝土板的浇筑作为参考,提高边梁及其模板的稳固性和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加固杆件的中杆可与混凝土无缝接合,杜绝因锈蚀导致结构渗水;浇筑完成后,外杆和内杆拆除并可用作下一次施工,有效减少材料损耗。

CN 212613744 UCN 21261374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置于边梁(100)和所述边梁(100)外侧的模板上,包括:

加固杆件,包括依次可拆卸的内杆(30)、中杆(20)和外杆(10),所述中杆(20)置于所述边梁(100)内,所述内杆(30)和所述外杆(10)由所述边梁(100)外侧向内与所述中杆(20)连接;以及,

板厚控制器(7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抵靠在参照模板(140),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内杆(30)的自由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件紧固,所述第一台面为混凝土板(300)的浇筑完成参考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30)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环(31),所述固定件为调节螺栓(80),所述调节螺栓(80)穿过所述固定环(31)与所述板厚控制器(70)紧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厚控制器(70)采用混凝土一体成型制得,所述板厚控制器(70)设有预埋螺母,所述调节螺栓(80)穿过所述固定环(31)与所述预埋螺母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台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台面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适配的安装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照模板(140)围绕所述板厚控制器(70)的外周设有用于限定位置的多个铁钉(71),各个所述铁钉(71)之间通过铁丝拉结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30)和所述外杆(10)的内端均设有第一螺纹段(61),所述中杆(2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纹段(62),所述内杆(30)、所述中杆(20)和所述外杆(10)依次通过螺帽(50)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10)和所述内杆(30)的内端分别设有弹性挡套(40),所述弹性挡套(40)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段(61)的内侧,且开口方向背离所述中杆(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件沿边梁(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在边梁(100)的角部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固杆件相互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固杆件在所述中杆(20)通过钢筋(90)点焊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厚控制器(70)呈圆台状或棱台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10)的外周设有套管或垫块(11)。

2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

1/6页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传统木模现浇式结构仍占据很大比重。边梁以及边梁吊模处模板加固常采用铁丝拉结边梁钢筋,铁丝拉结边梁钢筋的结构具有以下缺陷:(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扰动,致使边梁钢筋偏位并带动边模偏位,造成边梁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差,混凝土板的浇筑高度不能采用配套的板厚控制件,厚度控制精度较低,影响后续装修以及幕墙等施工;(2)同时采用铁丝拉结边梁,后期铁丝锈蚀容易产生渗水隐患,后续需要额外进行防水维修工作;(3)铁丝拉结施工简单,施工浇筑完成后保留在浇筑体内,无法回收利用。[0003]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边模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浇筑质量,减少材料损耗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置于边梁和所述边梁外侧的模板上,包括:[0005]加固杆件,包括依次可拆卸的内杆、中杆和外杆,所述中杆置于所述边梁内,所述外杆和所述外杆由外向内与所述中杆连接;以及,[0006]板厚控制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抵靠在参照模板,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内杆的自由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件紧固,所述第一台面为混凝土板的浇筑完成参考面。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内杆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件为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板厚控制器紧固。[000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板厚控制器采用混凝土一体成型制得,所述板厚控制器设有预埋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预埋螺母固定。[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第一台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台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台面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适配的安装位。[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参照模板围绕所述板厚控制器的外周设有用于限定位置的多个铁钉,各个所述铁钉之间通过铁丝拉结固定。[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的内端均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中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内杆、所述中杆和所述外杆依次通过螺帽固定。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杆和所述内杆的内端分别设有弹性挡套,所述弹性挡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内侧,且开口方向背离所述中杆。[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加固杆件沿边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

3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2/6页

在边梁的角部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固杆件相互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固杆件在所述中杆通过钢筋点焊固定。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板厚控制器呈圆台状或棱台状。[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外杆的外周设有套管或垫块。[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0017]1)通过可拆卸的加固杆件对边梁进行加固,利用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固定,浇筑混凝土板时,板厚控制器具有稳定和直观的参考效果,避免混凝土板浇筑过多或过少,因此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不仅能保证模板的位置不受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影响,还能避免因操作不当或施工扰动带来边梁模板偏位现象,有效提高了边梁及其模板的稳固性以及浇筑高度的可控性,进而提高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0018]2)替代了原有铁丝拉结主筋的结构,加固杆件的中杆能够与浇筑后的混凝土无缝接合,不会因为锈蚀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杜绝后期因铁丝锈蚀导致的结构渗水,减少了后期的维修工作和成本;

[0019]3)加固杆件为可拆卸的三段式结构,在浇筑完成后,外杆和内杆拆除并可以用作下一次施工,能够并减少施工中的材料损耗。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的的加固杆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的加固杆件的组合图。

[0024]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边梁及模板加固装置的施工后的俯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A-A截面图。[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7]外杆10,套管或垫块11,中杆20,止水片21,内杆30,固定环 31,弹性挡套40,螺帽50,第一螺纹段61,第二螺纹段62,板厚控制器70,铁钉71,调节螺栓80,钢筋90,边梁100,侧模板110,吊模120,角铁121,木方130,参照模板140,钢管200,混凝土板300。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4

CN 212613744 U[0029]

说 明 书

3/6页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边梁加工容易扰动,建筑成型质量差且容易发生渗水的问

题,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梁100 及模板加固装置,置于边梁100和边梁外侧的模板上,包括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70。加固杆件包括依次可拆卸的内杆30、中杆20和外杆10,中杆20置于边梁100内,内杆30和外杆10由边梁100外侧向内与中杆20连接。板厚控制器7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第二台面抵靠在参照模板140,第一台面与内杆20的自由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件紧固,第一台面为混凝土板300的浇筑完成参考面。[003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了可拆卸的加固杆件,内杆30两端安装在中梁内,外杆10和内杆30用于加固边梁侧模板110和边梁吊模120,同时采用板厚控制器70设置在内杆30 的自由端和混凝土板300之间,利用已安装的加固杆件对板厚控制器 70的位置进一步固定,浇筑混凝土板300时,板厚控制器70具有稳定和直观的参考效果,避免混凝土板300浇筑过多或过少。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70有效避免边梁100、侧模板110和吊模120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扰动,提高牢固性和位置精度以及浇筑高度的精度,保证浇筑成型质量。替代了原有铁丝拉结主筋的结构,加固杆件能够与浇筑后的混凝土无缝接合,不会因为锈蚀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杜绝后期因铁丝锈蚀导致的结构渗水,减少了后期的维修工作和成本。在浇筑完成后,内杆30和外杆10还能拆除,因此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损耗。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内杆30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环 31,固定件为调节螺栓80,调节螺栓80穿过固定环31与板厚控制器 70紧固。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件设置为调节螺栓80,板厚控制器70 设置在固定环31和混凝土板300之间,操作方便且易于现场取材,利用螺纹旋拧高度即可调节。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调节限位的部件。[003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厚控制器70采用混凝土一体成型制得,板厚控制器70内设有预埋螺母,调节螺栓80穿过固定环31 与预埋螺母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板厚控制器70中预埋螺母,利用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制得,具体将预埋螺母预埋在螺孔中,根据实际需要制得不同的尺寸,而且可在施工现场制作,降低加工成本,加工更为简单,也更能保证与调节螺栓80的配合精度。[0033]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板厚控制器70的第一台面的尺寸小于第二台面的直径,第一台面设有与固定件适配的安装位。本实施方式中,将板厚控制器70设置两个一大一小的台面,第一台面用于与固定环31通过固定件连接,用于调节定位,第二台面用于抵靠在参照模板300上,第二台面的接触面更大,有利于维持平衡,保证第二台面所在平面的稳定。[0034]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板厚控制器70可设置为圆台状或棱台状,圆台状方便加工和操作,而棱台状由于具有棱条,更方便利用螺钉等对其棱条进行定位,具有更强的防偏移效果,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便于定位的立体形状。[003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参照模板140围绕板厚控制器70 的外周设有用于限定位置的多个铁钉71,各个铁钉71之间通过铁丝拉结固定,防止板厚控制器70发生旋转或偏位,进一步提高对板厚的控制精度。[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中杆20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片21。本实施方式中,中杆20的外周设有止水片21,止水片21用于避免施工中的水流顺着中杆20在浇筑腔内形成通道。

5

CN 212613744 U[0037]

说 明 书

4/6页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内杆30和外杆10的内端均设

有第一螺纹段61,中杆2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纹段62,内杆30、中杆20和外杆10依次通过螺帽50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分别固定在螺帽50的两端,在浇筑完成后能够轻松将外杆10和内杆30旋拧出来,方便拆卸,而且拆卸动作完全不影响内部的浇筑,只需要在模板拆掉后将对应的凹槽填补平整。[003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杆10和内杆30的内端分别设有弹性挡套40,弹性挡套40设置在第一螺纹段61的内侧,且开口方向背离中杆20。本实施方式中,外杆10和内杆30上分别设有弹性挡套40,两个弹性挡套40用于分别抵靠在边梁侧模板110的内壁和边梁吊模120的内壁,能够维持中杆20与边梁100及其模板之间的相对固定,弹性挡套40本身具有的弹性允许施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直至最佳位置。具体地,弹性挡套40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如胶杯等。

[00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加固杆件沿边梁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在边梁100的角部两个相邻的加固杆件相互垂直设置,且两个加固杆件在中杆20通过钢筋90点焊固定。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加固杆件分别设置在横向和纵向,在能够承受载荷的方向不同,钢筋90的两端用于焊接两个加固杆件的中杆20,提高加固杆件之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外杆10的外周设有套管或垫块 11,用于在外杆10安装后,利用套管或垫块11抵靠在外侧的钢管200 上,中杆20的两端均抵靠在模板内壁,外杆10在外侧通过套管或垫块11加强定位和稳固作用,能够提高边梁100和已搭建的钢筋90的相对稳定。

[004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边梁100及其模板的施工方法,利用上述结构的边梁100及模板加固装置进行,在现场板边梁100底模、边梁100钢筋90绑扎完成后进行边梁侧模板120以及吊模120的封闭工作,包括以下步骤:[0042]将中杆20的两端安装至边梁100中部;[0043]安装边梁侧模板110,将外杆10的内端由边梁侧模板110插入并与中杆20的一端紧固;

[0044]安装边梁100内侧吊模120,将内杆30的内端与中杆20的另一端紧固,将板厚控制器70的第一台面与内杆30的自由端通过固定件紧固,第二台面抵靠在参照模板140上并固定;

[0045]边梁100上部采用木方30或加固杆件与钢管200紧固,并与内杆 30采用钢筋90点焊加固;

[0046]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拆除内杆30和外杆10以及侧模板 110和吊模120,拆除形成的凹槽处用水泥砂浆填平。[004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先将中杆20固定在边梁100内,然后先安装边梁侧模板110,再利用外杆10将边梁侧模板110和边梁100紧固,再将吊模120安装到合适位置,并利用内杆30将吊模120和边梁100紧固,形成稳定牢固的浇筑腔,浇筑完成后再将外杆10和内杆30 拆卸下来,并拆除模板,对混凝土体的凹槽调补平整。[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安装内侧吊模120后,并在边梁100的交接角部安装角铁121,角铁121的两侧分别安装加固杆件,且两个加固杆件互相垂直,内杆30的固定环31上下重叠,共用一个固定件和一个板厚控制器70。本实施方式中,边梁100的交接位置

6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5/6页

设置角铁121,加固杆件穿过角铁121和模板,加强横梁整体的框架强度。由于在边梁100的拐角处,两个加固杆件之间的内杆30会布置在相同位置或有重合,为了方便施工,两个内杆30的固定环31上下重叠设置,利用一个固定件和一个板厚控制器70实现固定,进一步提高两个加固杆件在受力时的动作协同性和整体性。具体地,角铁121可采用带孔结构,方便加固杆件直接穿过,方便施工。[0049]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处于角铁121两侧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加固杆件,通过钢筋90在中杆20进行点焊加固。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加固杆件分别设置在横向和纵向,在能够承受载荷的方向不同,钢筋90的两端用于焊接两个加固杆件的中杆20,提高加固杆件之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方式,在板厚控制器70的外周设置多个铁钉71与参照模板140固定,铁钉71之间采用铁丝拉结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板厚控制器70底部采用多个拉结的铁钉71进行位置限定,防止板厚控制器70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对板厚的控制精度。[00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边梁侧模板110后,外杆10的套管或垫块11抵靠在边梁侧模板110的外侧的钢管200上。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套管或垫块11穿过外杆10到合适位置,抵靠在外侧钢管200上,能够进一步加强边梁100和模板的稳定性。[0052]其中,板厚控制器70可设置为圆台状,或者是有棱角的棱台状,此时可在每角两侧设置两个铁钉71,对每个角都进行限位,防止板厚控制器70发生旋转或偏位。[0053]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杆10和内杆30的内端分别设有弹性挡套40,外杆10的弹性挡套40抵靠在边梁侧模板110的内壁,内杆30的弹性挡套40抵靠在吊模120模板内壁,能够维持中杆20与边梁100及其模板之间的相对固定。[0054]其中,在施工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高出参照模板140 完成面约5cm,而且边梁100上反25cm内均可算上反高度在可接受的预定范围内,若超过预定范围,按照上反高度超高进行处理,采用加固杆件加固。[005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边梁100及模板加固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0056]1)通过可拆卸的加固杆件对边梁100进行加固,利用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70固定,浇筑混凝土板300时,板厚控制器70具有稳定和直观的参考效果,避免混凝土板300浇筑过多或过少,因此加固杆件和板厚控制器70,不仅能保证模板的位置不受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影响,还能避免因操作不当或施工扰动带来边梁模板偏位现象,有效提高了边梁100及其模板的稳固性以及浇筑高度的可控性,进而提高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0057]2)替代了原有铁丝拉结主筋的结构,加固杆件的中杆能够与浇筑后的混凝土无缝接合,不会因为锈蚀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杜绝后期因铁丝锈蚀导致的结构渗水,减少了后期的维修工作和成本;

[0058]3)加固杆件为可拆卸的三段式结构,在浇筑完成后,外杆10和内杆30拆除并可以用作下一次施工,能够并减少施工中的材料损耗。[00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

7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6/6页

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006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8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9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10

CN 2126137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4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