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民间故事3篇

最新民间故事3篇

来源:九壹网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 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方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富,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翻开大

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那么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黄昏,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

(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时机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拟枯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刚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突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开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慨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

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局部,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那么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话说在很久之前,在汾阳西北山麓有个桃园庄,里面住着户乐善好施的人家,这家主人复兴东方,单名一个安字。他爱好劳动,勤俭持家!

有一年,东方安的一个朋友被人打劫,弄得身无分文,就来向他借钱,东方安二话不说,就借了三百两给他,让其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可惜事与愿违,这个朋友回到家没几天就暴毙而亡!

每当东方安想到这个朋友,都不住的摇头叹息,这天晚上东方安和妻子吃饭喝酒,提及这件伤心事,不觉多喝了几杯闷酒,就翻身睡去!

朦胧中,见这个朋友朝他大步走来,东方安大惊:“你不是死了吗怎会在这〞

“是的〞这个朋友淡然一笑,“别害怕,我是因为借了你三百两银子未还,于心不忍,我愿变成牛前来还债,明年的三月初三,你到三泉镇的牲口集市,找一位姓徐的客人,他拉着一头大花母牛,后面跟着一头小黑牛,尾巴尖上有点白毛,那就是我,切记切记〞

东方安突然惊醒过来,竟是南柯一梦,觉得很是蹊跷,于是他默默的记下了这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就到来年三月,这天东方安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便和账房先生一起骑上两匹红鬃马,向三泉镇疾驰而去!

在三泉镇的牲口集市果然找到了一个姓徐的卖家,前面牵着一头大花母牛,后面跟着一

头小黑牛,尾巴尖上还有点白毛!东方安见到小黑牛,满心欢喜,小黑牛看到他也很是快乐,蹦蹦跳跳,好似在说就是我!

东方安和姓徐的卖家都很爽快,很快谈妥价格,把小黑牛买回去了!这小黑牛来到东方安家之后,日渐高大,不到三个月已经长得和大牛一般健壮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要人用鞭子抽打,干活特别卖力!

这年秋天一个中午,伙计们回去吃饭了,黑牛在河边吃草,突然河边小树林里走出18个人,一个个肥头大耳,相貌狰狞。其中一个人说道:“兄弟们今天白天在这休息,晚上三更以后动手〞,原来这18人正是当时在阳世间劫他钱财的那伙强盗!小黑牛立刻转头就走。

却见小黑牛,走回家也不进牛棚,径直走到屋前,看到东方安出来,突然开口说话了:“今晚三更有18个强盗要来抢劫你咧〞说完就走回了牛棚!

东方安听到牛说话后,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找来账房商量对策!这位账房先生,自小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听完后让他莫慌,只需如此如此即可!

这天半夜三更十八个强盗如约而至,刚到门口便看到一个执灯人站在那,好似专门在等他们,看到十八人也不惊慌,引着这些人进了大堂!强盗众人都觉得非常奇怪。

这时东方安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账房先生和一头大黑牛,强盗头子问起了缘由,东方安如实说出。这时旁边的黑牛突然瞪起了眼睛,开口说话了,“呔,你们可还曾记得我当年被你们打劫之人〞说着便要冲来给这些强盗一个人顶个大窟窿!这些强盗只当是牛魔王下凡,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他们慌不择路,跑出村口,看见一座破庙,便走了进去歇息。他们一个个像斗败了的公鸡,愁眉不展,个个唉声叹气!

这时首领开口了:“众位兄弟看到了吧,人家欠下三百两的债,还变牛归还,我等只图眼前欢乐,便去杀人放火,不知死后如何,来世又是什么结果,不如从今以后,改恶从善罢了〞

头领的话刚说完,只见破庙中金光大放,然后他们一个个骨头酸软,口不能言,手不能抬,脚不能动,但心中明白,眼中泪水直流,却爱莫能助!

最后他们都成了如来佛座下的十八罗汉,也就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传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