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模式受欢迎
西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2页(P8-9)
【作 者】西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西宁市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2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当日颁发了西宁市第一本不动产权属证书。在顺利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的基础上,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了登记流程再造、档案资料移交、历史数据整合等工作,开发建设了西宁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打造了亲民爱民标准化服务窗口,现西宁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各项工作已顺利开展。
经与房产部门、税务部门、司法部门和金融部门等多次协调,对原有不动产登记大厅进行了改造装修,房屋交易部门、税务部门、公证部门及2家金融机构入驻不动产登记大厅,实现从不动产交易、公证、税收、登记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杜绝办事群众多部门交叉办事、多头跑路、重复递交材料的现象,办事群众只需交一份资料,进一个门就能办结不动产交易、完税、登记业务。 为加快推进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确保市不动产登记信息与省级、部级不动产登记信息无缝对接,自2015年11月,就着手建设西宁不动产登记基础信息中间数据库,对历史登记数据进行整合,逐步实现与住建、农业、林业、公
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在中间数据库尚未建设完成的情况下,经多次协调、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与房屋交易信息互相授权开放、互通共享,实现交易信息与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互通互查,确保不动产交易、登记安全、准确。
本着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制定印发了符合市不动产登记实际的服务质量标准、服务公开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服务监督标准和服务创建标准5项窗口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窗口标准化服务能力,切实做到“服务有标准、管理有标准、创新有标准、监督有标准”。
通过新技术手段打造现代化服务大厅,投放使用自助查询机(触摸屏)、LED显示屏等服务设备,在办事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在大厅增设汉、藏、蒙文字语言的引导牌,开通业务咨询协办台,印制不动产登记服务指南、业务联系卡,配备老花镜、多功能手机充电器、台笔、饮水机(纸杯)等,开通微信公众平台、门户网站,免费提供WIFI上网服务。及时更新补充业务办事指南和各项服务指引、流程图,使群众办事程序一次看懂、业务一次办结。 以“送登记进社区,送服务到家门”为主题,积极推出“入户”、“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邮寄证件服务”等便民举措,进一步做好便民服务工作。落实延时服务机制,在非工作时间内,对群众急办事项延长工作时间给予办理。对孤寡老人、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入户”上门服务。继续深化“一窗办结”机制,将原“窗口受理,后台办理”的多级审核模式调整为“窗口受理,直接办理”的一站式模式。充分发挥“服务指南”和“业务联系卡”作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对群众的办理事项及时跟进。建立健全容缺预审制度,制定容缺目录,对确实无法当场提供资料,但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的,允许先行受理,待群众领证时再行补正。同时按照“最高效率、最短时限”的要求,压缩办事时限,优化流程配置,减少审核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动产登记办理时
限也从国家法定30个工作时限压缩到个人15个工作日,个人抵押10个工作日。
建立由主管领导召集,各业务部门组成的不动产确权登记联席会议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动产权属纠纷的发生,保障群众权益。
截至10月底,西宁市已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明32705本;不动产权证书16309本;土地权属调查13042宗。司法档案查询4676宗,大宗档案查询6550宗,领导干部档案查询17052人次,园区调档362宗。完成西宁市国有土地范围内建设用地落宗7158宗,幢落宗7357幢,户落幢195842户,不动产登记门户网站发布各类公告1249条。不动产登记大厅日均接待群众700余人次,日均接听各类业务咨询电话70余次。接待省内不动产登记机构前来学习观摩200余人次。 自2月4日起,为使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顺利实施,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因历史遗留、导向等原因造成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情形。经认真梳理后,已将影响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9项问题清单、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上报西宁市,现正在协调待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