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来源:九壹网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沈德红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方框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3.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4.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文中的“兵府”指的是:

A.枢密院 B.政事堂 C.军机处 D.提点刑狱司 6.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7.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8.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9. 《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

10.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

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

11.1811年,英国准备对美作战,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支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的财政 B. 国王掌握实权 C. 银行担心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12.“工业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3.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的州权观念 14.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 15. 下列中,赋予议会制约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 B.1871年《德意志帝国》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1912年《中华临时约法》 16. 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广州、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

18.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19.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于2009年2月25日在巴黎拍卖。历史上,导致铜像流失海外的是:

A. B.八国联军 C.日本 D.英法联军

20.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1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割九龙司给英国 B.割岛给英国

C.割、彭湖列岛给日本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2.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中国人民的反抗 C.获取在华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24.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25.“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土地分”。这首流传于19世纪中期的民谣反映的相关史实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京临时成立﹙1912﹚ C.北伐战争 D.人民占领南京(1949) 2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都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都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实践的产物 C.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D.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7.纪录片《复兴之路》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里的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 28.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的成立

29. “,,剪掉辫子反朝廷;,,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主义思潮已影响到民众

30.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动 D.国共合作

31.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33.有学者说:“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 B.十月 C.《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

34.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爆发具有必然性 D.二月的进步性

35. “烟雨楼台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A.一大 B.一大 C.三大 D.八七会议

36. 《蒋总统集》记载,“党员成份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战争时期 37. 彭真同志将井冈山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创建了中国人民 B.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道路 38.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9. 红岩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在渝市之动态”“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40.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的彻底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道题。其中41题14分,42题18分,44题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 (14分)“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1、2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官职或者机构的名称.(4分)。三幅图示显示我国古代秦朝以来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宋代收兵收财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

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3)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廉政措施特点的原因。(4分)

42. (18分)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1)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体现的特点及确立的政治。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政治确立之后又是如何发展完善的?(10分)

材料二: 1787年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用史实说明1787年是否实现了“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4分)

材料三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由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副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国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与议会之间的关系。(2分)

43. (8分)近百年中国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史,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战争 影响

①鸦片战争 A.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B.清完全沦为列强的傀儡 ③甲午中日战争 C.外国侵略势力渗入长江流域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各阶层的反抗 口号

⑤太平天国运动 E.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⑥义和团运动 F.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⑦辛亥 G.外争国权,内惩 ⑧五四运动 H.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请根据所学知识,为材料中历次侵华战争的影响及各阶层反抗的口号找到正确的选项(请在答题纸上数字序号后面填写正确的字母代号)。(8分)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历史参

1--5B B C B A 6--10 A A A C D 11--15 D D C C B 16--20 B B D D C 21—25CDBBA 26--30 CCA D B

31--35 D A D D A 36--40 BDCCB

41. (1)A.丞相 B.御史大夫 C.尚书省 D.中书省 (4分)

共同特征: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或集权) (2分)

(2)影响: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了集权;但导致地方困弱,无力抵抗外族入侵。(4分)

(3) 明初特点:反极端化、非理性。(2分)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主义集权高度强化。(2分)

42. (1)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2分)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 发展完善:两党制的发展;责任制内阁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6分) (2)分权(或三权分立);(2分)

没有; 1787年承认了黑人奴隶制(或保存南方种植园经济);

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4分,结论与观点需要一致)

(3)产生方式:由选举产生(1分)关系:对议会负责.(1分)

43. ①D ②C ③A ④B ⑤F ⑥E ⑦H ⑧G(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