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必有摩擦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 D.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2、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 )
A.第4 s初 B.第3 s末 C.第3 s D.前3 s
3、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时某手机导航软件的程序界面,关于该图中出现的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km/h”是指汽车的平均速度 B.“3.8公里”是指距离目的地的位移 C.“14分钟”是指时刻 D.“202米”是指路程
4、细线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一颗钉子上,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受力,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
B.只受到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C.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向心力 D.只受重力、拉力、支持力
5、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s末两物体相遇 B.4s末两物体在途中相遇 C.5s末两物体的速率相等 D.4s末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6、下列说法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汽车的速度计显示速度为90km/h B.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口射出 C.小球在前3s内的速度是5m/s D.某城区道路汽车限速40km/h
7、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缓慢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和细绳的拉力FT的变化为( )
A.FN 一直减小 B.FN 先增大后减小 C.FT 一直减小 D.FT 先减小后增大
8、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的加速为正,则该物体正加速 B.若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则该物体正在减速
C.若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负,则该物体正在加速 D.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则该物体正在减速
9、以下各图分别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代表位移,其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且AB=BC=CD,一物体(可看作质点)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
A.物体运动到D点的速度是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L t2L 2tC.物体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63L3tt 3
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是
11、有两个共点力F1和F2,其中F1=6N,F2=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16N B.15N C.11N D.2N
12、剪式千斤顶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换胎的时候.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4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4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4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同学打得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注了几个计数点O、A、B、C、D、E、F,并且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计数点 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 ___________cm;
); (2)对应于纸带上的A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A=__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纸带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在实际实验操作时,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1Hz,某同学未注意到该变化,仍按照频率为50Hz处理数据,则加速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14、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可以改变弹簧的弹力.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正确操作并收集实验数据,作出小盘中砝码重力G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
2
1由图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2由图乙还可求得小盘的质量为______kg,小盘的质量使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
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5、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2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x3x2x6x5x2x12gg……g8.667m/s,,,取平均值; 52222TTTx5x2x6x3x4x12gg,,,取平均值为g8.673m/s。 232223T3T3T方法B∶由g1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地,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A或B)更合理。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三.计算题(22分)
16、(12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80 m,速度均为v0=16m/s.某时刻,甲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4 m/s2,而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从甲开始刹车时计时,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7、(10分)一列货车以6m/s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由于调度失误,在它后面120m处有一列客车20m/s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客车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试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不相撞试求出二者之间的最小距离;若相撞求出相撞时客车的速度
参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D 【解题分析】
A.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还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B错误; C.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
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所以两力方向一定垂直,故D正确; 2、D 【解题分析】
从时间轴上来看表示的是从0到3是一段距离,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前3s的时间,故D正确,ABC错误. 3、D 【解题分析】
根据实际情境可知,14km/h是指瞬时速度,3.8公里是指路程,14分钟是指时间,202米是指路程。 故选D。 4、D
【解题分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绳的拉力提供向心力,D正确。 5、B
【解题分析】AB: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由图知5s内两物体位移不相等,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5s末两物体不相遇;由图知4s内两物体位移相等,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4s末两物体相遇。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D:由图知,5s末a物体速率为20m/s,5s末b物体速率为0,则5s末两物体的速率不相等;由图知,4s末a物体速率为10m/s,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4s末b物体速率为10m/s,速度方向为规定正方向,则4s末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两项错误。
点睛:图象类题目要理解图象横纵坐标、截距、斜率、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对应的物理意义。 6、C 【解题分析】 考点: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首先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位置改变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 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其次分清时刻和时间的区别;分别排除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汽车的速度计是计算轮胎某一时刻的即时转速的,为瞬时速度,故A错;
B、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口射出.口处为单一位置,没有产生位移,所以此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 C、小球在前3s内的速度是5m/s;前3s内指的是一段时间,所以此速度为平均速度,故C正确
D、某城区道路汽车限速40km/h,指在此道路上任一位置,任一时刻速度都不能超过40km/h,所以此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错; 故选 C.
点评:一道简单的概念区分题目,只要平时注意概念的理解,就没有什么问题.为基础题 7、AD 【解题分析】
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重力G、细绳的拉力FT和斜面的支持力FN,作出细绳在三个不同方向时力的合成图,由几何知识得知,当FT垂直于FN时,FT最小,所以FT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减小;
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8、CD 【解题分析】
A. 若物体的加速为正,而速度为负,则该物体做减速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负,而速度为负,则该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若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负,则该物体正在加速,选项C符合题意; D.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则该物体正在减速,选项D符合题意; 9、ACD 【解题分析】
A、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所以图象的斜率为负常数即物体的加速度为负方向的定值,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的斜率为正常数,即物体的速度为正方向的定值,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抛物线的表达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两式比较可知,即为常
数,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有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题目点拨】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10、BC
vD2L,故A错误; t,解得:vD=
2t12LB、对AD过程,根据位移公式,有:L=at2,解得:a=2,故B正确;
2tL12C、对AB过程,根据位移公式,有: at1,
322L12对AC过程,根据位移公式,有: at2,
322L加速度为:a=2,
t【解题分析】A、对AD过程,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L=
故BC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BC联立解得:
L3, t2t1t13t; 3vBC
=
63L3t,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1、BC 【解题分析】
两个大小一定而方向未知的力,合力范围为:F1+F2≥F≥|F1-F2|,代入数据得:15N≥F≥3N,故15N和11N是可能的合力;故选BC. 【题目点拨】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在共点力的两个力F1和F2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改
变F1与F2方向之间的夹角θ,当θ减小时,其合力F逐渐增大;当θ=0°时,合力最大F=F1+F2,方向与F1和F2的方向相同;当θ角增大时,其合力逐渐减小;当θ=180°时,合力最小F=|F1-F2|,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12、AD 【解题分析】
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F1,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由2F1cosF,得F1FF1.0105N,分析可知,F不变,当θ减小时,cosθ增大,F1减小,故D正确. 02cos60
点晴:本题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采用的是力的分解法,也可以以O点为研究对象,应用正交分解法或合成法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5.80 0.58 2.0 偏小 【解题分析】
(1)[1]按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1mm的下一位,因此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为:5.80cm.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
vAx1x20.58m/s 2T(3)[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x=aT2,结合逐差法有:
aa1a2a3(x4x5x6)(x1x2x3)22.0m/s 239T(4)[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1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14、①【解题分析】
根据“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小盘中砝码重力G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本题考查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问题,根据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意义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②0.1kg,相同.
(1)根据胡克定律△F=kΔx,弹簧的劲度系数:k(2)由图示图象可知:mgkx1,
F622N/cm200N/m; x3.51.5mkx120.50.1kg, g10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小盘的质量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相同,即不受影响; 故答案为1200;20.1;3不受影响. 【题目点拨】
(1)由图示图象的斜率应用胡克定律可以求出劲度系数; (2)据图示图象的截距求出质量.根据斜率的意义分析误差.
15、x1,x6 x1,x2,x3,x4,x5,x6 B 空气阻力影响 长度测量 【解题分析】
[1]在方法A中,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gg1g2g3g4g5x2x1x3x2x6x5x6x1 2255T5T只有x1、x6起作用; [2]方法B:
gg1g2g3x4x5x6x1x2x3 239T因此六组数据都起作用;
[3]故方法B数据应用充分,更合理一些,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4][5]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影响,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三.计算题(22分)
16、 (1)4 s (2)48 m (3)7s 【解题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出甲车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当甲车静止时,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位移,再根据位移关系求出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已求出甲车停止的时间,再去求出停止后还需多长时间追上,两个时间之和即是所求的时间. 【题目详解】
(1)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1=
v016s=4s a4(2)时间t1内,甲车做匀减速的位移x甲=乙车的位移x乙=v0t1=m
v0t16•4m=32m 22两车相距Δx=s0(x乙-x甲)=80m-(-32)m=48 m 故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48 m. (3)乙车还需时间t2=
x48s=3s =
v016所以共需要 t=t1+t2=7s 【题目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以及位移公式. 17、两车不会相撞; 22m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对客车而言,当速度减小到6m/s时
vv0at1
∴t114s
S1v0t1客车的位移 S1182m
1at1² 2这段时间内,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S2vt1
代入数据解得S284m?
此时S2S0>S1所以两车不会相撞
S S2S0S122m
考点:追及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本题属于追及问题中的速度大者减速(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匀速运动)的情况:(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且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2)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极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