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期末考试

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期末考试

来源:九壹网
2012—2013学年度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的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草根文化是大众文化

3.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的交汇,构成了一幅安静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文化素养( )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有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 解读《论语》。据此回答4-6题。

4. 《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5.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

说明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②其消极作用已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③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 ④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使交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与人交流。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A.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能够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D.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10.“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强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11.《弟子规》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儿童为人处事的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对待《弟子规》的正确态度是( )

A.按照传统,承袭规范 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C.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D.立足经典,发展实践

12.“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 ) A.随时代变迁而推陈出新 B.具有相对性 C.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13.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

A.服务实践 B.文化创新 C.改造世界 D.提高人的素质

14.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化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D.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16.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7.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是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互联网促进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这说明( )

①互联网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④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应网络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20.互联网促进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

径.这说明( )

①互联网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④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应网络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21.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必要。”这种观点( ) A.没有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2.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3.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都会有考生作弊,甚至发现有博士生参与作弊。这说明( )

A.科学文化水平高,思想道德水平一定高 B.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C.科学文化水平高的人,其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定高 D.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无法同时提高

24.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频繁闯入公众视野,他们原本都是草根百姓,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所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让人深深震撼和感动,由此赢得了“最美”称号。这些“最美”折射出( ) A.传统美德具有稳定性,其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C.勇敢、大爱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D.为人民服务是不同时代道德典范的共同追求

25.西方有一句谚语:“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意为偷一根针也是一种罪过。这与我国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勉励我们( )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以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激发文化的力量。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来看,2011年9—13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最高,为93.5%,比2010年的92.1%增长了1.4个百分点;其次是14—17周岁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81.0%,比2010年的83.0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0—8周岁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75.2%,比2010年的74.3%增长了约1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1年中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0.68本,比2010年的9.99本有所增加。其次为9—13周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7.24本,比2010年的6.32本增加了0.92本;0—8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5.40本,比2010年的4.78本有所增加。

(1)如果围绕“世界读书日”出一期黑板报,现需要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协助完成。(至少写出两句)(2分)

(2)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国民阅读率上升带来的影响。(12分) 参:(1)如“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沐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等。(只要围绕读书的均可)

(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多读书、读好书,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阅读增加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重视阅读,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素养,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材料一 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非常枯燥的,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有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发展让路,而不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

材料二 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建筑是一项现实课题,很多地方采取“修旧如旧” 的策略,通过改建翻新,有历史意义的旧建筑外貌被保留了下来,内部装修则体现现代理念,满足群众生活和现代文明的需要。

(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角度说明旧城改造中如何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6分)

参:(1)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会产生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他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①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8.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lO分)

参:①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类似端午节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分)

29.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漫画1、2分别根据华君武的《阎王开发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

编。

(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

(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参:(1)漫画1反映了落后文化现象,漫画2反映了腐朽文化现象。 (2)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分: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的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解决方法:①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高二政治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4 A 2 C 15 D 3 B 16 C 4 C 17 B 5 C 18 D 6 D 19 C 7 A 20 D 8 C 21 D 9 C 22 A 10 C 23 C 11 C 24 B 12 A 25 B 13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