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届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届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平行线PQ、MN之间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子从P沿平行于PQ且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其中速率为v1的电子与MN成60°角,速率为v2的电子与MN成45°角射出磁场,v1:v2等于( )

A.(2—2):1 B.(2—1):1 C.2:1 D.2:3

2、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3、钳型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a)所示,图(a)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图(b)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 )

A.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2.4A B.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0.4A C.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3.6A

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3.6A

4、两个小球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若它们相互碰撞后都停下来,则两球碰前 ( ) A.质量一定相等 C.总动量一定为零

B.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动量一定相同

5、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为标量的是( ) A.位移

B.电动势

C.力

D.加速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

B.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v一W,若频率分别为1和2 (1<2)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1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 能一定比频率为2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 C.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 射线。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粗糙绝缘水平面进入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水平面足够长。下列关于小物块在磁场中的运动,可能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减少的减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直导线,一圆形金属线框在一平行水平桌面的外力作用下,沿虚线方向从a匀速运动到b的过程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线框内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时针方向 B.拉力大小恒定不变 C.拉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

D.拉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rbol(意为“树屋”)的地震监测站,设有一架无任何保护的9、厄瓜多尔巴诺什地区的悬崖边,有一座叫La Casa del á

“世界末日”秋千。据说当对面的通古拉瓦火山云遮雾绕的时候,在树屋荡末日秋千真的让人有神仙般的感觉。假设“末日秋千”总共有两根长度均为10m的绳子固定在悬崖边的监测站上,某次体验中,将质量为60kg的体验者拉至A处释放,已知A处相对“末日秋千”最低处的高度差为2m,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体验者摆动到最低处时的速度为5m/s

B.如果释放点越高,则在秋千最低处人对凳子的压力越大 C.若体验者从A位置静止释放,则人在最低处时处于失重状态

D.若体验者以3m/s的初速度从A位置开始运动,则在最低处单根绳子的拉力为447N

10、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1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B.t2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 C.甲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备有器材:A.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砝码;D.装有细砂的砂桶;E.垫片;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___。

(2)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间距x2和D、E间距x4已测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_____。

(3)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甲所示a-图线,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____kg

(4)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图线,从图线可知同学乙操作过程中可能______。 12.(12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和U﹣I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滑动变阻器__处(填“a”或“b”) (2)现备有以下器材: A.干电池1个

B.滑动变阻器(0~50 Ω) C.电压表(0~3 V) D.电压表(0~15 V) E.电流表(0~0.6 A) F.电流表(0~3 A)

其中电流表应选____,电压表应选____.(填字母代号)

(3)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__V,内电阻r=__Ω.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题图所示,有一根长为L=0.5 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 上,一窗口高为d=1.5 m,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5 m,窗口下边缘离地面的竖直高度H=13.5 m,木棍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一小球。现让木棍从初始位置自由下落并经过窗口(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 (1)求木棍B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

(2)求木棍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3)若木棍B端到达窗口上沿时,地面上的小球立即以某一初速度向上抛出,小球返回出发点时恰能与木棍B端相遇,则小球的初速度为多少。

14.(1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EAB上有质量为m=2 kg的小球P和质量为M=1 kg的小球Q,P、Q之间压缩一轻弹簧(轻弹簧与两小球不拴接),桌面边缘E处放置一质量也为M=1 kg的橡皮泥球S,在B处固定一与水平桌面相切的光滑竖直半圆形轨道。释放被压缩的轻弹簧,P、Q两小球被轻弹簧弹出,小球P与弹簧分离后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小球Q与弹簧分离后与桌面边缘的橡皮泥球S碰撞后合为一体飞出,落D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0.2 m,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已知水平桌面高为h=0.2 m,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

(1)小球P经过半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NB′; (2)小球Q与橡皮泥球S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Q; (3)被压缩的轻弹簧的弹性势能Ep。

15.(12分)如图两条相互平行的相距为0.2m的光滑金属导轨,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1T的匀强磁场中。在轨道的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各放置一根质量均为40g,电阻均为0.5Ω的细金属棒,若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导轨倾角为37°,为了使AB棒静止,CD棒应以多大的速度向什么方向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设带电粒子与MN之间的夹角为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知

cosθ解得:

rd rrd

1cosθ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

rmv qB联立可得:

v11cos4522 v21cos601A. (2—2):1与上述计算结果(2—2):1相符,故A符合题意; B. (2—1):1与上述计算结果(2—2):1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 D.

:1不相符,故C不符合题意; 2:1与上述计算结果(2—2)

:1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2:3与上述计算结果(2—2)

2、A

【解析】

A.逸出功W0=hνc,W0∝νc,νc为截止频率,A正确;

B.只有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等于金属截止频率νc,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错; C.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知,因ν不确定时,无法确定Ek与W0的关系,C错; D.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则光子数越少,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D错.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和规律.知道光电流的大小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3、C 【解析】

由于变压器工作原理是通过原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则原线圈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故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故这种电流表只能测交流电流.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有

n1U1n1I1;由题意可知当n1=1时;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关系有P1=P2,即U1I1=U2I2,所以n1I1=n2I2故I2n2U2n2I2=1.2A,故当n1=3时,I′2=3.6A.故C正确.故选C 4、C 【解析】

两球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总动量为零。故可得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ABD与分析不符,故选C。 5、B 【解析】

位移、力和加速度,都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电动势是标量,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遵循代数加减法则,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结果,对少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无法确定,故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γ-W,若频率分别为γ1和γ2(γ1<γ2)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γ1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比频率为γ2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更小,故B错误;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所放出的光子不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不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其余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

效应,即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β射线的本质是原子核内部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C 【解析】

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向下的重力以及竖直向上的洛伦兹力,如果 mg=qv0B

则小物块受力平衡,小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 mg>qv0B

则物快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N=μ(mg-qv0B)=ma

因为物块减速运动,所以根据以上表达式知,随速度的减小,其加速度增大,物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如果 mg<qv0B

则物块离开水平面做曲线运动,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8、AC 【解析】

线框沿虚线方向从a匀速运动到b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内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时针方向,选项A正确;线圈远离直导线的过程中,线圈所处位置的磁场逐渐减弱,线圈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可知线圈所受的安培力逐渐减小,拉力的大小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由于线圈远离直导线运动的过程中,线圈的各个部分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而距离直导线较近处所受的安培力较大,结合楞次定律“来拒去留”可知线圈所受的安培力垂直于直导线向左,可知线圈所受拉力的方向垂直直导线向右,与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 9、BD 【解析】

A、体验者摆动到最低处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mv2,解得摆动到最低处的速度v=2m/s,故A错误。

B、最低处,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F-mg=m,释放点越高,人到最低处的速度越大,凳子对人的支持力F就越大,

则在秋千最低处人对凳子的压力越大,故B正确。

C、人在最低处时,向心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

D、体验者以3m/s的初速度从A位置开始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gh=mv2-mv02,在最低点:2F-mg=m,其中

r=10m,联立解得最低处单根绳子的拉力为447N,故D正确。 10、AD 【解析】

AB.已知在t1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在t1-t2时间内,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知甲通过的位移大,可知t2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故A正确、B错误。

C.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错误;

D.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天平

0.020(0.018~0.022均正确)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解析】

(1)[1] 本题要测量小车的质量,则需要天平,所以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天平; (2)[2] 根据逐差法得:

解得:

(3)[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则F即为图象的斜率,所以砂和砂桶的总

重力:

N,

解得:

kg;

(4)[4]由c图可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当F为某一值时,加速度为零,知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 12、a C E 1.5 0.75 【解析】

(1)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放在a处; (2) 电源电动势大约1.5V,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为3V的比较合适,故电压表选择C,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为0.4A,因此电流表选择E;

(3)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源的U-I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坐标值是1.5,则电源电动势E=1.5V,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电源的内阻, 所以电源的内阻为r【点晴】

在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时要求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偏转角度尽量大些,在满量程的纵坐标的截距代表的是电源的电动势,直线的斜率代表的是电源的内阻的大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1s;(2)0.18s;(3)5m/s 【解析】

(1)设木棍B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为t1,则B端下落到上沿有:

1.51.20.75. 0.42左右偏转最好,在U-I图象中3h12gt1 2解得:

t11s

(2)A端下落到下沿有:

hdL联立得:

12gt2 2t235s1.18s 5因此通过窗口的时间:

tt2t1351s0.18s 5(3)B端到达窗口上沿时速度:

vgt110m/s

设B端到达地面时间t3,则:

dHvt3解得:

12gt3 2t31s

则小球的初速度:

v0gt35m/s 214、 (1)120N (2)2 m/s (3)3 J 【解析】

(1)小球P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则有

2vCmg=m

R解得 vC=gR 对于小球P,从B→C,由动能定理有

1212-2mgR=mvC-mvB

22解得 vB=5gR 在B点有

2vBNB-mg=m

R解得

NB=6mg=12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NB′=NB=120 N

(2)设Q与S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所用时间为t,根据公式h=t=0.2 s

根据公式x=vt,得 v=1 m/s

碰撞前后Q和S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则有 MvQ=2Mv 解得 vQ=2 m/s

(3)P、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则有 mvP=MvQ 解得 vP=1 m/s

对P、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12

gt,得 21212Ep=mvP+MvQ

22解得 Ep=3 J 15、7.5m/s 【解析】

对AB棒进行受力分析得

FAmgtan0.3N

又由FAILB得

IFA1.5A LB据左手定则可判断AB中的电流垂直纸面向里,则CD中的电流应是垂直纸面向外,然后据右手定则得CD棒应向右运动。又由

IBLv 2R代入数据得:

v=7.5m/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