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测试政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体现了(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劳动积极性的影响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意思指在公有的井田制上劳动,积极性低,效率低下;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上劳作,积极性高,效率就高。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劳动积极性的影响,故①①入选。
①:该说法过于绝对,故①不选。
①:题干中并不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故①不选。 故本题选A。
2.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艰难跋涉。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但却没有压迫、剥削。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A.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C.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 【答案】B
【详解】B: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正确。
ACD: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平等合作都是生产关系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CD排除。 故本题选B。
3.相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产生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即便如此,奴隶社
试卷第1页,共16页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平等合作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下列属于这一进步表现的是( )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①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A.①① 【答案】C
【详解】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出现在封建社会,故①不符合题意。 ①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故①①符合题意。
①: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出现在封建社会,故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和品德,是由家庭而村社而国家自然地生长起来的,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这一观点否认了(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①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 ①国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①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国家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和品德,是由家庭而村社而国家自然地生长起来的,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这一观点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否认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①正确。
①: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①错误。
①:“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意味着题中观点并未否认国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①排除。 故本题选B。
5.在人类社会的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庄园。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可以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试卷第2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①榨取剩余价值是生产的主要目的 ①被剥削阶级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①剥削阶级地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A.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追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这反映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时期的一种关系体现,存在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被剥削阶级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故①①正确。
①: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目的,而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制社会,故①错误。 ①:剥削阶级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B。
6.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下列关于剩余价值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和机器设备共同创造的 B.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所有价值 C.剩余价值唯一的源泉就是工人的劳动 D.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得到的工资 【答案】C
【详解】A:劳动创造价值,机器设备不能创造价值。A错误。
B: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不是工人创造的所有价值。B错误。
C: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C正确。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D错误。 故本题选C。
7.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对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下列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难以治愈的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①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①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试卷第3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A.①① 【答案】A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详解】①① :从材料中的对话“儿子问母亲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火炉,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儿子又问父亲为什么失业,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自身难以治愈的,①①表述正确。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①表述错误。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8.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①无产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①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A.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①正确。
①:无产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排除。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十月的意义,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排除。 故本题选B。
9.某班的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活动中,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 ) ①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兴起
①全盘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 ①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A.①① 【答案】B
试卷第4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详解】①①: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①①说法正确。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说法错误。
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①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到现实实践的转变 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A.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党宣言》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①①正确。
①:十月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到现实实践的转变。①与题意不符。 ①:《党宣言》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①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1.“的,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同觉悟的精神。”李大钊笔下这一的历史意义有( )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①实现了无产阶级首次领导的壮举 ①首次把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A.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的,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同觉悟的精神。”说明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首次把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故①①符合题意。
①:巴黎公社实现了无产阶级首次领导的壮举,故①不符合题意。
试卷第5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①:二战后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故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辛亥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转而宣示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到然这场改变了中国的国家形态,却未能改变国势沉沦的趋势。这说明( ) A.农民是小生产者,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合取得最终胜利 B.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人民大众是一盘散沙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D.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十分强大,盲目仇外排外 【答案】C
【详解】A:农民是小生产者,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合取得最终胜利,但辛亥不是农民阶级领导的,A不合题意。
B:辛亥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因此辛亥的胜利不能说明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和顽固,也不能说明人民大众是一盘散沙,B错误。
C:辛亥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虽然这场改变了中国的国家型态,却未能改变国势沉沦的趋势,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C符合题意。
D:材料不体现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十分强大。官僚资本主义盲目仇外排外的说法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C。
13.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灰,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以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和人民 ①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① 【答案】C
【详解】①①: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和人民;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①①正确。
①①:该选项不是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①①排除。 故本题选C。
试卷第6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14.李大钊赞扬十月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的胜利。这反映的信息是( ) ①苏联成功,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了榜样 ①中国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社会主义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①中国出现了初步具有主义思想的者 A.①① 【答案】B
【详解】①:十月是1917年,那时候的中国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①说法错误。
①:十月是1917年,中国党成立于1921年,故①说法错误。
①①:十月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出现了初步具有主义思想的者,故①①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对中国党成立前后的斗争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没有带领人民走上复兴之路 ①中国党的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 ①五四运动后,新的力量、文化、斗争登上了历史舞台 ①1840年以来,只有中国党认清了中国的目的和对象 A.①① 【答案】D
【详解】①:辛亥并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错误。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①不符合题意。 ①:五四运动后,新的力量、文化、斗争登上了历史舞台,①正确。 ①:1840年以来,只有中国党认清了中国的目的和对象,①正确。 故本题选D。
16.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中国党的诞生意味着( ) A.中国的民主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试卷第7页,共16页
史舞台
C.中国旧民主主义的终结 心骨 【答案】D
【详解】ABC: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从此,中国的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ABC不合题意。 D:中国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从根本上讲“新”在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范畴 ①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
①新民主主义的目的是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①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① 【答案】D
【详解】① :新民主主义从根本上讲“新”在它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①表述错误。
①①① :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但并不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目的是使中国变成一个的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表述错误,①①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18.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党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论”和王明的“一次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在批判这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①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相同 ①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 ①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①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试卷第8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D.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的斗争有了主
A.①① 【答案】C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是使中国变成一个的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①表述错误。 ①①①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才能完成后一个,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①表述错误,①①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C。
19.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积累了利用、和管理私替工商业的经验 ①民族资本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改造
①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A.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表现有:国家积累了利用、和管理私替工商业的经验,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①①符合题意。 ①: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①不选。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结论,不是体现,①不选。 故本题选A。
20.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①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①“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
①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① 【答案】C
【详解】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
试卷第9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①①:1953年,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①①正确。
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故本题选C。
2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也就是说总路线的主体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对个体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总路线的实质是(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答案】A
【详解】A: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可见,其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正确。
B:“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我国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实行的目标,不是其实质。B与题意不符。
C: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C错误。
D:“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提出的任务,不是总路线的实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2.对下列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新型动力机械、大型机械科技成果介绍,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感应坐标镗床。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1958年6月,长春一汽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1958年11月,中国第一艘远洋万吨轮“跃进”号下水。最适用于说明我国( )
A.长期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得以恢复 B.在长期经历艰苦探索后走向了民富国强 C.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答案】D
【详解】A:1949年到1952年,我国长期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故A不选。
B:实行改革开放,实现民富国强,故B不选。
试卷第10页,共16页
B.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至今,故C不选。 D:1957年、1958年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阶段,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2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党必须( )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①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① 【答案】A
【详解】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无法回避,①说法错误,排除。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国家性质国情不同,①说法错误,排除。 ①①:中国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①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会议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党的( ) ①确立了中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①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A.①① 【答案】D
【详解】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而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错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①错误。
①①: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
试卷第11页,共16页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①正确。 故本题选D。
25.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在这60年中各占大休30年曾多次强调,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下列关于新中国30年正确的说法是( )
①建立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①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①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 ①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在这60年中各占大休30年曾多次强调,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新中国30年建立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①①符合题意。
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不合题意。
①: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借鉴,不是具体方案,①错误。 故本题选B。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试卷第12页,共16页
【答案】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现实依据。①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①工业的发生与发展,使工人阶级受到日益严重的剥削;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分析】
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现实依据。
有效信息①:正直的思想家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
有效信息①: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剥削和压迫→工业的发生与发展,使工人阶级受到日益严重的剥削;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中岁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字半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请你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
试卷第13页,共16页
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证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分析】背景素材: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你”, 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请你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答含义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先回答含义,再调动所学知识和材料关键信息来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有效信息①: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中岁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有效信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字半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证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得分点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得分点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证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
试卷第14页,共16页
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8.一百年风华正茂,一世纪风雨兼程。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党应运而生。
中国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中国党的创立对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①中国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①中国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土地战争、抗日战争和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党成立一百周年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国党,需要调用道路、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党的创立对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试卷第15页,共16页
有效信息①: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党应运而生→可联系道路。
有效信息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成就→可联系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有效信息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可联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得分点①: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中国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土地战争、抗日战争和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得分点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主观题的考查多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进行,考生要根据试题材料联想相应的知识要点分析作答。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需从知识依据和材料依据上分析,试题难度一般。
试卷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