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鄙薄(bǐ) 倜傥(tǎng) 流转(zhuǎn) 刨根问底(pāo) B.狭隘(ài) 搓捻(niǎn) 侍弄(shì) 混为一谈(hùn)
C.呼啸(xiào) 热忱(chén) 粗犷(kuàng) 人迹罕至(hǎn) D.微薄(báo) 徘徊(huái) 贮蓄(zhù)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帐篷 酝酿 截然不同 花团锦蔟 B.纯粹 荫蔽 沉默寡言 精异求精 C.云霄 静谧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D.坍塌 晦恨 翻来覆去 恍然大悟 二、句子默写
3.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9)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10)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名著阅读
4.小圳针对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整理出一个表格,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帮助他在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鉴略》 望而生畏 (1)__________
(2)_________ 反感 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 《山海经》 (3)_________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四、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读书应当融会贯通。②黄庭坚对陈师道的读书方法赞不绝口,他这样评价陈师道:“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络脉,有开有塞,而至于九川涤原,四海会同者也。”③朱熹读书方法的融通也与水有关,七绝“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池塘的清澈可鉴源于源头活水,而人心的澄明洞然正源于书中的新知。⑤书能成活水,而不沦为一潭死水,恰有赖于______旧识、______新知。 (1)第②句中的“评价”按照词性划分,属于______ 词。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请将下面词语填入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贯通 B.融会 五、综合性学习
6.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题目。 (1)请你仿照“朋”字的解说,对“友”字做字源解说。
“朋”字的甲骨文 “朋”:像两串玉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 “友”: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中学生交友现状调查统计表”,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两条信息。 交友标准 交友作用
学习成绩 性格 其他 倾诉内心 帮助学习 其他 42% 49% 9% 63% 33% 4%
(3)你愿意和下面漫画中的这个孩子交朋友吗?说出你的理由。 (4)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尾款人”指的是那些在双11预热的时候,单单是付定金的话,感觉自己什么都买得起,但是等到真正付尾款的时候,就会感到心如刀割、悔恨不已的网购者。 【材料二】
双11又来了,你剁手了吗?从打工人变成尾款人,是否有念头闪过“自己有点儿冲动了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自己会成为非理性购物者?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仅是品味和收入,其实心理因素才是关键。以下是触发消费者不理性购物的三个心理“陷阱”,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人类经常屈服于情绪。如果我们在精神上开始放松,就会关闭大脑中思考的部分,倾向于直觉或冲动。在一项冲动购物的研究中,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付款前感觉快乐。
我们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当我们心烦意乱、心不在焉或感到时间紧迫时,反思和深思的能力就会受到,从而更有可能被小事情影响或冲动行事。如果我们在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刻,看直播卖货,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喜欢改变。人类对变化的抗拒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习惯,就是重复做同样的事情;第二种类型是更为普遍的惰性状态。比如高昂但用不完的手机话费,即使它并不实惠,如果修改套餐需要我们前往营业大厅,通常消费者都不愿意变更为更加实惠的话费套餐。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材料三】
白天努力赚钱养家,晚上熬夜付尾款抢优惠,成了众多“尾款人”近期的生活状态,如何做才能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当消费?
了解自己,选适合自己的。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习惯、身体、喜好,知道自己最适
合的是什么,就已经能够少买很多很多东西了。 做好管理,避免重复购入。对于拥有的物品,要做好管理,比如通过拍照、记录、列表、可视化等各种方式,井井有条,这样,就不会因为遗忘而重复购买。 保持冷静,不要脑热下单。对于想要的东西,不要着急着立刻下单,先放进愿望清单(或者购物车),隔一段时间再去看看,把不需要、当时脑子一热就想买的东西划掉,只留下真正需要的。
设置上限防止超额消费。在遇到双11或其他购物节的时候,可以先了解自己近期的收支,设置本次购物能消费的上限,为突发事件保留部分钱款。
不跟风、不虚荣、不攀比。去追最新款的人,除了真的有收藏的爱好外,都或多或少的被自己的虚荣心控制着,大家要在认清自己消费实力的基础上,购买与自己消费水平层次相符合的产品。不要被“不用可以,但必须拥有”“别人有你也一定要有”等错误消费理念所。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尾款人”的调侃,是回归理性消费的信号,这将更有助于线上经济的持久发展。
B.推动消费购买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家所设计的心理“陷阱”,触发消费者的不理性购物,这与消费者本人因素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C.“尾款人”单单只付定金的话,金额数会显得很少,感觉自己什么都买得起。 D.双11的零点抢购,在紧迫的时间和直播的火热氛围中,我们更加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赶热闹着急下单,而是先放进愿望清单。 8.双11购物节,不少人从打工人变成了尾款人,疯狂购物。请结合【材料二】,说说我们会成为非理性消费者的原因。 9.理性消费可以使大家能在购物时感到快乐,在购物后也没有烦恼。请结合【材料三】说说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 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我叫蒋玉生。” 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拌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着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④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初夏的傍晚,蒋老师领着我们,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⑤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摇来摆去。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⑥第二天,上第一节课了。他走进教室,和往常一模一样。我在班长叫响的“起立”声中站起来,一眼看见,老师那双眼睛里有一缕难言的痛楚。
⑦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说话结结巴巴:“同学们,我们上音乐课……”老师勉强笑着,“我教,你们跟着唱:春风,吹遍了原野……”我突然看见,他的眼角淌下一股泪水。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应着唱。“我要走了,心想给大家留下一支歌儿……”他勉强笑着,突然转身走出门去了。 ⑧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我们从他手中夺过行李,走出小房。 ⑨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⑩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见到了他。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我告诉他,我毕业后,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有删改)
10.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情节 老师自报 姓名 老师为我 “治伤” 老师了解 养蚕的事 师生养 蚕网丝 ③_____
“我”的心理 感受 新奇 ①_____ 高兴 ②_____ 难过 11.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12.文中的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概括出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13.文章以“蚕儿”为题目,写的却是自己的老师,这样的题目有何妙处? 14.结合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蒋玉生老师与三味书屋的先生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①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②自罢③虞人。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注】①会:适逢,恰巧遇到。②犯风:冒着大风。③罢:停止,取消。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相委而去( )
(3)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4)左右止文侯( )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7.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的______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______正面例子。
18.【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9.这首诗写了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面对温晴暖和的济南冬日,老舍想说:“谢谢你,济南!”面对强忍病痛,悉心照料自己的母亲,史铁生想说:“谢谢你,母亲!”面对耐心善良,给自己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想说:“谢谢你,恩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和感谢的人、事、物…… 请以“谢谢你,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 1.B
【详解】考查字音。
A.刨根问底(pāo)——páo; C.粗犷(kuàng)——guǎng; D.微薄(báo)——bó; 故选B。 2.C
【详解】考查字形。
A.花团锦蔟——花团锦簇; B.精异求精——精益求精; D.晦恨——悔恨; 故选C。
3. 洪波涌起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发清溪向三峡 海日生残夜 随君直到夜郎西 断肠人在天涯 匹夫不可夺志也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涌、芦、溪、生、肠、烘托、蟋蟀。
4. 五猖会前,被父亲强迫背诵枯燥无趣的文字 《二十四孝图》 非常喜欢(或喜欢、喜爱、渴盼都可以)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理解。
(1)结合“《鉴略》”“望而生畏”的内容可知,出自《五猖会》。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据此可概括理由为:五猖会前,被父亲强迫背诵枯燥无趣的文字。 (2)结合“反感”“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的内容可知,出自《二十四孝图》。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这本书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据此可知,此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
(3)结合“《山海经》”“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的内容可知,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据此可概括情感为:十分喜爱。 5.(1)动
(2)将“观书有感”外的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3)B A
【详解】(1)考查词性。评价:评论价值高低。这是一个动词。
(2)考查标点运用。“观书有感”是诗的名称,应用书名号。故将“观书有感”外的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3)考查词语运用。 贯通:全部透彻地了解。 融会:融会贯通;领会。
旧的知识需要领会才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领会了旧的知识,才可能透彻地了解新的知识。
故第一空选B,第二空选A。 6.(1)示例:两人两手相交,表示友好,后又引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2)示例:①当今中学生,大多数人以性格相投和学习成绩作为交友标准;②交
友的作用主要是倾诉内心,少数人是为了帮助学习和其他目的。
(3)示例:不愿意,在溺爱家庭成长的孩子,不能自立自强,往往懒惰、自私。 (4)符合要求即可。 【详解】(1)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友”字的甲骨文是两只手相交而握的形状。两人见面,就两手相握,表示友好之意。后又引申出两个互相合作或当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或支持的意思。 (2)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在交友标准一项中,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的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二,以性格相投作为交友标准的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九,其他只有百分之九。可得结论:当今中学生,大多数人以性格相投和学习成绩作为交友标准; 在交友作用一项中,倾诉内心占到了百分六十三,帮助学习占到了百分之三十三。其他占到了百分之四。可得结论:交友的作用主要是倾诉内心,少数人是为了帮助学习和其他目的。
(3)考查语言表达。看图可知,图中的孩子几乎所有的事都被家长包了,自己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会做。由此可推知,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自立自强,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这样的人是不适合作为朋友的。因为他们往往处事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
(4)考查汉字书写,一定要保证书写的正确美观。注意:慎。
7.B 8.①人类经常屈服于情绪;②我们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③我们不喜欢改变。 9.①了解自己,选适合自己的;②做好管理,避免重复购入;③保持冷静,不要脑热下单;④设置上限防止超额消费;⑤不跟风,不虚荣,不攀比。 【解析】7.考查辨析信息。
B.材料二中提到的“人类经常屈服于情绪”“我们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我们不喜欢改变”都是消费者的本人因素。本项“这与消费者本人因素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有误。 故选B。
8.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人类经常屈服于情”,第三段中的“我们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第四段中的“我们不喜欢改变”直接提炼可得。 9.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中的“了解自己,选适合自己的”,第三段中的“做好管理,避免重复购入”,第四段中的“保持冷静,不要脑热下单”,第五段中的“设置上限防止超额消费”,末段中的“不跟风、不虚荣、不攀比”直接提炼可得。
10. 温暖 喜悦 老师被调走 11.这句话中用“牵”“翻”“蘸”“涂抹”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师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温暖。 12.示例:①亲切平易,和蔼可亲。他初见学生,笑着介绍自己,与学生一起采桑养蚕,没有老师架子;②关心爱护学生。“我”采桑叶不慎摔伤,他十分关心,亲自给“我”抹药水;③教育有方。他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养蚕后,便提出“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这样既不挫伤学生养蚕积极性,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答出两点即可) 13.①“蚕儿”作为文章的题目,又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蚕儿”从侧面烘托蒋老师的高大形象,宽容,慈爱,与学生打成一片;③“蚕儿”同时还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蒋老师的怀念与感激。(答出两点即可) 14.蒋老师热情开朗,平易近人,与学生们平等相处,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没有一点
先生的架子;三味书屋的先生迂腐刻板,讲究师德尊严,他只许学生攻读经书,不许过问其他学问,别的问题不予回答,没有一点生活情趣。 【解析】10.考查筛选信息。
已知信息“老师为我‘治伤’”对应第③段;“师生养蚕网丝”对应第⑤段;“‘我’的心理感受——难过”对应第⑨段。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中的“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可得:温暖。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中的“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可得:喜悦。
第三空:根据第⑨段中的“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可得:老师被调走。
11.考查语句赏析。
“牵”“翻”“蘸”“涂抹”是对老师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的再现了老师发现我受伤后,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联系人物品质可知,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联系第③段中的“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可知,表现了孩子感受到这份关爱后的温暖。
12.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首段中的“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我叫蒋玉生。’”,第④段中的“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可得:亲切平易,和蔼可亲。
根据第③段中的“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可得:关心爱护学生。 根据第③段中的“‘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可知,他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养蚕后,便提出“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这样既不挫伤学生养蚕积极性,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他的教育有方。 13.考查赏析题目。
联络文本内容可知,我因采桑叶养蚕而受伤,老师为我处理伤口。得知原因后,老师提议把大家的蚕都养在自己这里。结果蚕还没有结网,老师就被调走了。多年以后,我遇到老师,从日记本里取出一张丝片。所以题目“蚕儿”充当了叙事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老师关爱学生,为学生处理伤口,富有教育智慧,想到把蚕集中在自己这里的方法,既不挫伤学生养蚕积极性,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去采桑叶,师生打成一片。老师就像蚕一样无私奉献。所以“蚕儿”从侧面烘托了老师的高大形象。
老师与学生通过“蚕儿”联系在一起,“蚕儿”是师生情感的寄托之物。联系末段中作者也当了老师,效仿蒋老师的做法,表现了他对蒋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14.考查比较阅读。
联系首段中蒋老师做自我介绍,报出自己的全名。第④段中老师带着学生一起采桑叶,一起嬉戏的场景可知,蒋老师热情随合,平易近人,没有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联系材料中的“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可知,三叶书屋中的老师只许学生攻读自己指定的经书,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与经书无关的问题,不仅不回答,而且还很生报。可见这位老师的刻板迂腐,没有生活情趣,不懂得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15. 离开 舍弃 约定 劝说、阻止 16.(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不能因为刮大风的缘故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 17. 友人“无信”“失礼” 魏文侯守信 18.共同主题:做人一定要讲信用。看法:如果做人不讲信用,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然后纷纷远离你,以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3)句意: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约定去打猎。期,约定。 (4)句意:魏文侯身边的人劝他不要去。止,劝说、阻止。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引,牵,拉。顾,回头看。
(2)以,因为。故,缘故。不为,不做。 17.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文中的友人既无信又无礼,这是一个反面事例。
根据乙文中的“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可知,魏文侯没有因为刮大风的缘故而失掉信用。这是一个正面事例。 18.第一问:考查文章主旨。
甲文中的友人与太丘约定在中午出行,结果中午没到,到了以后又对着元方责骂太丘,结果受到了元方的诘责。这个事例从反面证明了诚信的重要。乙文中的魏文侯亲自赶着车前去,冒着大风取消了和掌管山泽的的约定。这个事例从正面证明了诚信的重要。所以两文共同的主题是做人一定要讲求诚信。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做人一定要讲求诚信,诚信才是立足的根本。如果不讲诚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导致众人的疏离,无论做什么事都难以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约定去打猎。第二天,正巧碰到刮大风,魏文侯身边的人劝他不要去,魏文侯不听,说:“不能因为刮大风的缘故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于是自己赶着车前去,冒着大风取消了和掌管山泽的的约定。
19. 重阳节 九日、登高 20.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意对即可) 【解析】19.考查诗歌内容。
根据本诗题目中的“九日”以及第一句中的“登高”可知,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九月九日,有登高望远的习俗。
20.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遥怜故园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都城长安岂不可悲可叹。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21.范文: 谢谢你,老师
有人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每天给我们这些幼苗浇水、施肥;可是,我更想对您说,刘老师,您真像我妈妈,您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老师,我从初一到初三都是您教的,三年来,您一直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开头,我对您的严厉一直很不理解,甚至还在背后说过您的坏话。刘老师,现在我想对您说,我已经读懂了“理解”,刘老师您是想让我自己改正。刘老师,有时候您为了给我讲功课,喉咙都讲哑了,我真想买一瓶润喉片给您吃啊!
刘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们班的女生宿舍里因为休息时讲话被扣了5分,我们都不敢承认,只有两个女生自己去承认。老师知道后感到很伤心,您为您教的学生犯了错误居然不敢承认,还把责任推给别人感到痛心。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这种自私的行为多给老师您丢脸啊!记得下午的第三节课后我们全班女生都留了下来,男生们都去吃饭了。可是女生要用行动惩罚自己,为了以后在社会上能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您知道后心急如焚地赶来劝我们,想想我们那时多幼稚啊!刘老师您宁愿陪我们饭都不吃了。看着您这样我们都哭了,从那以后我们下决心以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人。刘老师,那天您一定饿坏了,可是您却笑着对我们说您这是在减肥,刘老师,为了我们不再做错事,我宁愿您长胖一点!
刘老师,虽然您是个严厉的老师,可是您又非常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有时学习累了您也像孩子们一样跟我们玩;有时玩疯了,您还会开玩笑。您讲的笑话故事又幽默又好听,还能把一个个道理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常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刘老师,我想对您说,胖比瘦好!人们常说,心宽体胖嘛!您看电视上那个主持人“肥肥”,她笑起来,是那样迷人。
老师,我还想对您说,正是因为您心胸宽广,把我们都当成您的孩子,您才活得那么潇洒,那么充实!刘老师,我爱您!
【详解】此题是半命题作文。“你”,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同学、朋友及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的陌生人,可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岳飞、苏轼、秋瑾等历史人物;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毅力,等等。题目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出现,本身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文章也必须做到情感充沛、真挚,让人读来怦然心动,甚至会潸然泪下,“谢谢你”理解为对他人的一份感恩之心。较易操作的体裁是记叙性散文,可采用片段式结构,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你”的感谢之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角度的独特,内容的充实,描写的形象,情感的真挚,语言的生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