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特点分析——以2016、2017年中考试题为例
作者:马春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10期
[摘要]要想落实初中语文课程的本色教学,就要重视生情,重视文本,重视现实,这样才能冲破应试教学的枷锁,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本色语文”;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31-01
“本色语文”并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涵,而是语文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理念中的“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语文学科的内涵中,“语”的本质认定是一致的,而对“文”的认识有形形色色的看法,这样就会对语文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导致“本色”的解读也会不同。而且笔者发现,最符合语文学科的内涵是判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否能够相互统一。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认可了上述的内涵界定,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语文内涵:1.明确语文的基本属性是把握语文本色的前提;2.课程标准能够指引语文本色的正确方向;3.坚定理念导向方能保留语文本色。笔者认为,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得出以下三点教学策略。
一、重视生情,享受文本初次感受
课堂目标的达成是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情,课堂上教师这边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那边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收效甚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设定“基于文本,重视生情,鼓励学生享受作为文本读者的初次感受”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融入文本世界里,这样一来,学生面对文本时存有的疑惑,可以及时通过更多自主探讨的机会获得解疑,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获得感。以鲁迅的《雪》为例,在文本的开篇,作者写到“暖国的雨”,学生初次阅读就会产生疑惑:“明明是写雪的,为什么要以雨为开头?”对于学生的阅读初体验,我并没有给予学生现成的解说和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初体验去深入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明白作者开头是拿江南的雨来衬托雪花的冰冷,同时也为下文写雪作铺垫,这里还能读出鲁迅先生追求自由、顽强斗争的情怀。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疑惑进而解决它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二、重视文本,提升多元阅读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设备已经被多媒体教学手段取而代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忘了文本,要重视文本,感知文本,走进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比如,在学习《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找出表现父亲“不服老”的语句并且阐述理由。李欣同学回答说:“在文中的第22段里,作者在看到父亲的腰闪了以后想帮忙,但是父亲坚持要抬,边抬边用手按着腰,这很明显地反映了父亲不愿承认自己已老的事实。”苏欢同学紧接着说道:“第28段里父亲粗暴地推开作者,并且说道:‘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从结尾的感叹号可以看出父亲认为自己一定能挑动水,表达了父亲浓烈的不服老情感。”只有在文本中,才能细细品读每一个句子蕴含的意思,才能找出文本中更多的空白点和争议点,进而促使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尊重文本,领会思考学以致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内涵界定中的工具性等同于实践性,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要秉持“基于现实,面对未来”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再学习的能力,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培养创造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走进生活,自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大有裨益。比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写道:“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都要学会满足。”我在教学时给学生科普了作者——海伦·凯勒的背景知识,学生听完以后,自动地把这句话与海伦·凯勒的遭遇对应起来,并且脸上都是一副崇拜的神态,他们情不自禁地说道:“她好坚
强”“她好伟大”“她的胸襟好宽广”……在阅读完全文后,我让他们把对文章的感受说出来,有的学生说道:“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奉献精神。”还有的学生说:“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依然要不断努力。”听着学生的心得,我对他们说:“对的,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十有,关键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可以付诸生活实践的,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到更多的启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贯彻语文本色教学,不断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参与课堂探讨的环节,积极主动思考,进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总体而言,近两年的试卷大多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综合、分析等多种思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但不可否认,有一些题目虽然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但实质上却是简单的识记要求,没有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还有个别题目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难度有些过大。
三、文本形式:出现多种新兴形式,总体以文段组合、漫画、图表为主
文本是有效测试的基础,从江苏省近两年的语文中考试题看,非连续性文本多来源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漫画、表格、示意图、线路图、统计表、扇形图、书法、网络截图、新闻报道、电视截图等。
考查题目也大多是针对非连续性文本,如在图中标注一个数值、根据表格判断说法的正误、根据路线图选择某一条线路等。2016年扬州中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采用了微博的形式,有微博正文和后面的跟帖留言;2016年泰州中考卷中的“微视听”,采用影视短片截图的形式。这些形式要求考生实现图片、表格与文字的相互转换,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总体上大部分文本形式仍以传统的文段组合、漫画、图表为主要呈现方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一是积累与应用部分,多以文段组合、文段加表格、漫画或表格为主;二是阅读理解部分,通常是几段不连续文段的组合,或是在连续文本中增加表格。
四、文本内容: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以提供信息为主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从呈现方式进行定义的,从内容来看,应该属于信息类文本,主要用于寻找、获取和应用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所选文本内容与社会、时代以及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比如,上文所说2016年扬州中考卷中的微博、跟帖等,很多小学生都已经很熟悉这种片段式的信息传达方式,另外泰州的“微视听”、镇江的“浅阅读”、徐州的“网络正能量”、宿迁的“手机影响生活”、苏州的“车辆事故率”等内容也与学生生活联系较紧密,时代感强,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理解。
2017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网络新词,以及二十四节气申遗、天舟一号、城市名片、南水北调等最新社会资讯相关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理念。这种含有新信息的文本内容,有利于评估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这也是实践所需要的能力。除了生活类的文本之外,非连续性文本还选用了无尽宇宙与人类认知、服饰文化、生活与诗、汉字的简化与繁体等具有较强文化色彩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文化积累,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题型选用:兼有主、客观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具有一定开放性
阅读测试是以外在、客观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内在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客观题型如选择、判断、填空等比较适合评估低层次的阅读能力;而简答、论述等主观题型更适合评估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客观题通常有明确、统一的答案,评分误差小;主观题答案不统一,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评分误差大。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题型以及不同的题型比例,中考既是学业水平评估,又是一次重要的选拔性考试,题型选用是非常重要的。
江苏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兼有客观和主观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包括整合与阐释层次的题型,要求提取相关信息、概括材料要点、分析图表揭示规律、阐释文本含义等,如漫画类文本要求解释漫画的寓意,图表类文本要求根据图表写出特点规律,文段类文本要求概括要点、解释现象等;也包括反思与评价层次的应用和创造类题型,比如镇江2017年中考卷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指出“点赞”表达的缺陷,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常州2017年中考卷要求为传承二十四节气出谋划策,盐城2017年中考卷要求考生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等。而在客观题中,各地中考卷也不是要求简单地提取文本表面信息,往往需要考生进行适当的理解、重整与概括,同样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江苏各地这两年的中考都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到一个较适宜的地位,在能力指标、文本内容、文本形式、题型选用方面,既考虑到非连续性文本的自身特点,又考虑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试题编制注意保证测试效度。当然,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改进的地方,比如试题的难度、题目要求与文本的结合度等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承载信息的载体将日益多样化,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日益突显,其阅读测评也将进一步常态化,对测评的研究还有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PISA、PIRLS等测试中有哪些可供我们参考的经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如何结合汉语的特点,如何保证测试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这种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试题该如何评阅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祖庆,戴一苗.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M].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3] 刘小莉,温红博.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问题与对策[J]. 语文建设,2016(28):54-58.
[4] 祝新华. 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5] 刘春文. 关注课标对接生活倡导实践: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类型分析与备考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17(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