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教育

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教育

来源:九壹网


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教育

[摘要]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给教师教育提供的挑战与机遇,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全面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的实践,并对项目做了简要总结及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教师教育;支持系统;应用示范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6—0010—08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教育事业从规模扩大转向内涵式发展,教师教育的目标从满足教师规模扩张的需要,逐步转向培养知识技能复合、研究和实践能力俱佳的新型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等一系列培养模式的实施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如何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性,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建设教师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当前的热点。

一、前沿

(一)教师教育概念的界定

我国2001年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一次在文件中以“教师教育”代替了“师范教育”这一概念,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是传统师范教育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和延伸Ⅲ,在教师教育概念的理解上,研究者基于不同学科或理论视角,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1,从与师范教育相比较的视角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一种词语的转换,更是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等全方位的变革。它意味着教师职业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化:教师培养阶段由分割走向连续和一体化:培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垄断走向竞争。

2,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教师教育就是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进行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职前与在职的、综合的或专题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培养与培训,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专门的“教育者”。

3,从教师教育特征的视角

教师教育“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性学习,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引导未来教师积极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促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当通过并依靠终身学习来获取知识、能力与创新,实现自身职业能力的不断成长,从而应对整个职业生涯中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4,从教师教育的目标的视角

俞立中认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即将和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教师提供理解客观世界和生命的价值、意义的只是与阐释这些知识的能力,为下一代在认识、理解、阐释客观世界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上提供指导,这是教师教育的最高和终极的使命和责任。

(二)全球视野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习化社会的逐渐形成,国内外涌现了一些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项目。2001年MIT启动开放课程项目,通过开设的“开放课程计划”(OCW)网站(http://www,core,org,cn/Web/index,htm),逐步把其所开设的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公布于网上,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免费无偿地享用,至今为止M1T已在网上免费开放课程1800多门。2005年。由MIT牵头、全世界100多家领先的教育机构组成了开放课程资源联盟(0CW联盟),该联盟旨在促进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现有2700门开放课程,涉及9种语言。

在MIT的OCW影响下,2005年5月,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6所大学宣布成立开放式课程同盟,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至2007年10月,该同盟成员已达19个学校或组织。2005年12月,由10个正式成员和1个合作成员联合组成的“巴黎高科”启动了ParisTechOCW项目。至2007年10月,该项目提供了2176个开放课程资源,2112个课程介绍和121个教学培训方案。

在国内,从2003年起,我国各高校陆续展开了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应该说,这一项目在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引领高教改革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这无疑会推动高校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罔。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htto://www,iswl,cn)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率先启动的一个重大项目,旨在发挥“三网合一”的优势,为教师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开放灵活的教育途径,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在资源方面注重的是“共享优质资源”。至2009年2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共有华东师范大学等13所成员单位,其网站上提供了101所大学的271门国家精品课程。开通于2002年12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www,teacher,com,cnl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支持下,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统

一协调下,在21个省区建立260多个学习与资源中心,网上培训教师30多万人。表1从资源提供者、资源属性与管理三大角度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四个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践做一系列比较(相关数据统计截止于2007年)。

二、数字化时代给教师教育提供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应用,给教师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必须对现有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进行系统的创新和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教师教育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利用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高水平的支撑平台,全程追踪教师成长的过程,整体性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一)优质资源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亟需推动开放、共享与合作

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教师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学生基数更为庞大: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落后于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教师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

在应对上述挑战的同时,我们也拥有如下的机遇: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增强师范大学的开放性,加强师范大学之间的合作,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对解决教师资源短缺且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与时俱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教师教育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育提出了如下的挑战:教师教育的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关系、教育形式、教师的职业素养均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育提供了速度迅捷、范围宽广、熟的解决方案。

8,在打造数字化学习社群的实践方面

华东师大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依托BlackBoard平台聚合形成一个交互、协作的数字化学习社群,借助二次开发所得的系列小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和经历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四、结语

“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支持系统”自2008年立项以来,经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努力,已成功建成并投入试运

行。本项目已经在开发技术支撑框架、践行开源大学理念、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社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然需要在项目推广及长效运营、校际沟通协作、资源建设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学分积累和互认等方面做更多有益的探索以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本项目后续推进和管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的精华内容,在项目启动之后,项目小组制定了资源建设方案,如图13所示。

一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项目成员高校将校内已有的优秀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迁移到IPv6环境,并在逻辑层面上实施整合。另一方面,项目小组协调上述师范院校共同新建部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校际共建共享。

4,4目应用

2011年3月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合作承担的“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上线投入试用。自投入试运行以来,在各成员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显著的应用成果,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1)教师教育支持子系统。在试用阶段,面对用户群庞大而分散带来的认证方面的挑战,本系统通过统一门户面向四所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硕士、附属中小学教师免费开放,同时通过与业务系统的集成授权,提供了优质资源共享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在校师生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用户名、密码访问http://cngite,ecnu,edu,cn,认证通过之后即可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14所示。

(2)教师教育教育资源子系统。截止2011年9月9日,来自4844个IP的用户访问系统:现有资源包括234个示范案例与101个示范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已经与日本横滨大学、美国纽约大学进行了基于IPv6远程教学方面的课程合作:通过网络,横滨大学的教师对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三次网络教学:实现了与华中师范大学互开课程,本学期互选课程2门,两校合计60名学生通过IPv6网络选修了对方学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课程与课例资源有较高的访问量,课程访问量T005及课例访问量Top5参见图15、图16。

借助教师教育教育资源子系统,华东师大与各联盟高校打破校际隔阂,共建共享了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师范生、教育硕士和在职教师等各类用户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共同建设虚拟学习社区。

(3)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子系统。借助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子系统,学生可观看知名教授的授课案例,并实现微格教学: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子系统中,学生可以在学习过中进行提问。可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可直接参与实验内容设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研究环境,实现了各个分中心资源的有效共享;精品课程、CAI课件、多媒体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实验教材、活页讲义、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表、教学素材库、教学规章制度、实验设备介绍等也纳入系统的管理。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子系统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及优秀课例的示范效应,并为师范生、教育硕士和在职教师提供了自我反思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其在学习及反思中实现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

(4)教师教育质量终身监测与评价子系统。已完成与“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项目下教师教育教育资源系统、教师教育教育实践系统的数据对接,参见图17。

针对用户上传的课堂实录,可以实施同伴点评与专家点评。一方面可以促进用户反思及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专家也可以获得原生态的课堂实录资源:已初步应用于华东师范大理机制的日趋完善,本系统将对各成员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本身、教师教育手段及教师教育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