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
构建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养、道德水平等提出较一般教师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找准定位,做到“四心”,不断提高职业综合素养;经常“三问”,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培养“四个思维”,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胜任力,塑造“经师人师”,做好医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引路人。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 引言 
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发挥思政课功能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在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特征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于专业设置的独特性,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也具有独特性。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执行国家统一的建设标准,更要创新育人模式,践行思政课“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首先,从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工具理性至上现象。在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价值主体,更加侧
重于医学专业课方面的需要。这除了和医学专业性高有关,当然也和学生自身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不高有关。“人们判断某一事物的好坏往往会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而判断某一事物是否有价值,就要视其能否满足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而人们对思政课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也是如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是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和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如思政课则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在学校专业性较强的整体氛围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也容易出现一定的边缘化。但是,随着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的出台及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日趋提高,思政课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明显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改观,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 
其次,从医学院校思政课培育主体双元化来看,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其他类型高校学生相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所学知识是要解决人们身心健康等层面的不同需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比其他高校更具有严谨性,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从培育职业素养上来看,“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使大学生们感悟红医在医疗技术上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敢于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也日趋重视。有的医学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临床医生,不仅传授学生医学知识,也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着医者仁医、仁术、仁心。 
2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1让学生坚守底线思维 首先要坚守政治底线。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是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是大学生的政治底线,坚守这一底线,才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坚守学习的底线。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知识、长见识、增能力的黄金时期,然而有的大学生却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在校期间缺少拼搏精神,以拿到文凭为目的;有的学生浑浑噩噩,放任自我,荒废了学业,
蹉跎了青春,甚至拿不到毕业证。再次,要坚守道德底线。有的学生没有道德底线,在上学期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触犯法律,毁掉了美好前途,浇灭了家庭的希望,成为社会的罪人。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同向同行,让大学生有红线意识,守住政治底线、学习底线、道德底线,珍惜青春光阴,珍惜学习环境,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时代新人。 
2.2善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互联网具有灵活性、时效性、交互性强等优势,能够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突出医学生主体地位,打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空,实现网络育人与现实育人良性互动,势必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网络媒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进学生“脑袋”,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基于“互联网+”这一学生喜爱的方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该校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积极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云平台。该平台具有线上线下结合、功能齐备、使用便捷等特点,突出优势是通过即时通信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下实践,通过云平台提交实践成果,教师线上批阅,师生在某一时间节点进行课堂总结与交流。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学生也可以随时和教师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云平台建成后,需由专人对平台进行维护和完善,确保平台稳定、有效运行。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的虚拟性、不可控性,利用该平台实践教学时,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关注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和科学性,积极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2.3打造高水平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总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各高校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加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数量较充足。但
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却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培训,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多层次发展平台,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理论素养深厚、育人水平高超、网络技术熟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结语 
总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牢记总的嘱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搭建起与医学生的心灵沟通的桥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按照“知马—懂马—信马—研马—行马”全过程培育逻辑,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胜任力,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增为.“大思政课”建设中实践教学基地的价值意蕴和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22(18):16. 
[2]张磊.大学生网络素养长项突出短板显著有何对策[N].光明日报,2019-07-29(03). 
[3]田玉敏.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刍议[J].学理论,2019(10):158.